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中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若小寒之气, 
流行淫溢,随脉往来,为痹病,用针调者,与常法相同尔。)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 
五脉,并注于络,传 
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十四络者,谓十二经络兼任脉督脉之络也。脾之大络,起自于脾,故不并 
言之也。)帝乃辟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穴所在。 
(按∶王本此一段在与法相同之下,孙络之脉之上,必错简也,今厘正之。) 

外篇卷之六
水热穴论
属性:通篇凡四段∶首段言肾属水而其病亦为水,二段言四时取四脏之穴不同,三段言泻热之穴,四段言伤寒变热。 
篇名水热穴者,盖合第一第三两段而言,无深义也。其第二段不过因论穴而并及之,四段则又因论热而传会焉, 
此论洵牵合成篇者也。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 
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阴者谓寒也,冬月至寒,肾气合应,故云肾者至阴也。水王于冬, 
故云至阴者盛水也。肾少阴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故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也。肾气上逆,则水气客于 
肺中,故云皆积水也。按∶盛水者,水盛于冬也。水原于肾,故云本;由肾而溢于肺,故云末也。)帝曰∶肾 
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关者,所以司出入也。肾主下 
焦,膀胱为腑,主其分注,关窍二阴,故肾气化则二阴通,二阴 则胃填满,故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闭则水积, 
水积则气停,气停则水生,水生则气溢,气水同类,故云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也。灵枢经曰∶“下焦溢为 
水。”此之谓也。按∶经言胃以肾为关,谓肾主下焦,司决渎之职,其气下行,而上可无壅滞之患,注意是也。 
然肾主化气,而命门之火,实生脾胃土,肾足则气通,肾虚则气 。胃以肾为通塞者,实以肾为胃之本原,不 
可不知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 肿者,聚水而生病 
也。(按∶上下谓周身,注仍作肾肺说,误矣。 音附。)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岐伯曰∶肾者,牝藏也。 
牝,阴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 
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勇而劳甚, 
谓力房也。劳勇汗出则玄府开,汗出逢风则玄府复闭,闭则余汗未出,内伏皮肤,传化为水,从风而水,故名 
风水。按∶勇,有力也。劳甚谓恃其有力而入房,或远行动作也。单指力房,偏矣。)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按∶肾主水, 
故以肾俞为水俞。肾居于内,俞应于外,肾病有所积聚,于是水从俞而出入矣。)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 
(背部之俞凡有五行,当其中者督脉气所发,次两旁四行皆足太阳脉气也。)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 
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水下居于肾,则腹至足而 肿;上入于 
肺,则喘息贲急而大呼也。标本者,肺为标,肾为本也。按∶惟肺主喘呼,卧则气愈逆故也。)伏兔上各二行, 
行五者,此肾之街也。(街谓道也。腹部正俞凡五行,挟齐两旁则肾脏足少阴脉及冲脉气所发,次两旁则胃府 
足阳明脉气所发,此四行穴。则伏兔之上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 
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经所谓五十七者,然尻上五行行五,则背脊当中行, 
督脉气所发者,脊中、悬枢、命门、腰俞、长强,当其处也。次挟督脉两旁,足太阳脉所发者,有大肠俞、 
小肠俞、膀胱俞、中KT 内俞、白环俞,当其处也。又次外挟两旁,足太阳脉气所发者,有胃仓、肓门、志室、 
胞肓、秩边,当其处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腹部正俞挟中行任脉两旁,冲脉足少阴之会者,有中注、四满、 
气穴、大赫、横骨,当其处也。次挟冲脉足少阴两旁,足阳明脉气所发者,有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街, 
当其处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足内踝之上有足少阴阴跷脉并循 上行,足少阴脉有太冲、复溜、阴谷三穴, 
阴跷脉有照海、交信、筑宾三穴,阴跷既足少阴脉之别,亦可通而主之。兼此数之,犹少一穴。按∶新校正云∶ 
“详王氏云少一穴,按气府论注十二椎节下有阳关一穴,若通数阳关则不少矣。”本篇穴道针数灸壮已详气穴论 
注中,兹故不录,但撮其穴名录之而已。)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 
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按∶络脉分肉,居毫腠之内,在经脉之外, 
以肝木急疾而主风,所行止及浮浅,故针灸者亦不宜深也。)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岐伯曰∶夏者火始治, 
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流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 
阳脉也。(按∶夏热气浮,邪居阳分,用针不必太深,绝肤谓但绝其皮肤而病邪已去也。王本留溢,若留则不能 
溢矣。新校正云一本作流溢,是也,从之。)帝曰∶秋取经俞何也?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 
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按∶肺令主收,其气肃杀,暑退凉生,火气衰而金王,金王则寡所畏而 
胜火矣。秋凉为寒之渐,故云阴气初胜。秋繁雾露,故云湿气及体也。)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 
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按∶肺以太渊为俞,以尺泽为合。新校正云∶“皇甫士安云∶是 
谓始秋之治变。”)帝曰∶冬取井荥何也?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 
阳脉乃去,(按∶方闭谓初 
冬也,阳衰阴盛,冬至之后,一阳始生。去,沉伏不见也。)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按∶冬阴寒 
逆,抑之使下,冬阳气微,实之为贵。甲乙千金,实作通,非也。元起作遗,尤非。)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 
此之谓也。(按∶井者脉之所出,荥者脉之所流,俞者脉之所注,经者脉之所行,合者脉之所入也。今言冬取井荥以 
下阴逆实阳气,是井荥又能抑阴而助阳也。秋取经俞以泻阴虚阳,夏取盛经以去浅邪,是经俞又以泻邪为用也。)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 
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头上五行,当中行谓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次两旁谓五处、承光、通天、络 
却、玉枕,又次两旁谓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也。按∶头为诸阳之首,诸阳有热则必逆上于头,火性 
炎上,各从其类故也。越者发也,谓发越其阳经之火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 
(大杼在项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陷者中,督脉别络、手、足太阳三脉气之会。膺俞者膺中之俞也,正名 
中府,在胸中行两旁,相去六寸,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者中,仰而取之,手足太阴脉之会。缺 
盆在肩上横骨陷者中,手阳明脉气所发。背俞即风门热府俞也,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督脉足太阳之会。 
按∶新校正云∶“王氏注刺热论云背俞未详何处,注此指名风门热府,注气穴论以大杼为背俞,三经不同者, 
盖亦疑之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气街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一寸 
动脉应手,足阳明脉气所发。三里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肉分间,足阳明脉之所入也。巨虚上廉,足阳明与大 
肠合,在三里下三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巨虚下廉,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足阳明脉气所发。按∶ 
新校正云∶“气街诸注不同,具前水热穴注中。”)云门、 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云门 
在巨骨下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