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按∶心遂所欲,则气必通达,而不能矜慎,势且流于懈缓矣。悲则心系急,肺 
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按∶心有哀戚则悲,悲虽属肺而原于心,故悲则心 
系急,急则气敛涩而不外达,故令肺叶胀起,而上焦不通,荣卫不行。布者,胀也。举者,起也。肺司上焦而 
主气也。肺既主气,性实畏火,气不外达,则热内烁金,肺气痿弱而消散矣。注言布盖大叶,殊不可晓。)恐 
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下行矣。(按∶恐者,畏惧也。却者,退缩也。恐则神不 
勇往而退却,精气馁弱,上闭下胀,抑而不伸,气故下而不上也。王本“气不行”,按新校正作“气下行”, 
是也,从之。)寒则腠理闭,荣卫不行,故气收矣。(腠谓津液渗泄之所,理谓文理逢会之中,闭谓密闭, 
气谓卫气,行谓流行,收谓收敛也。身寒则卫气沉,故皮肤文理及渗泄之处,皆闭密而气不流行,卫气收敛于 
中而不发散也。按∶王本“气不行”,甲乙经作“荣卫不行”是也,从之。)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 
故气泄。(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故热则肤腠开发,荣卫大通,津液外渗而汗大泄也。)惊则心无所倚,神 
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按∶形容尽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外内皆逾越于常 
纪,故气耗损也。)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系心不散,故气亦停留。按∶王本 
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甲乙经“归正”二字作“止”,字,是也,改从之。) 

内篇卷之三
奇病论
属性:奇者,非常之称,言不可以经脉延医也。凡十则,各有精义,宜分别观之。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重身,谓身中有身,则怀妊者也。喑谓不得言语也。妊娠九 
月,足少阴脉养胎。)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按∶绝非断绝,犹急也。脉,系胎胞之络脉。谓至九月堕 
重,以致系胎之脉络急绝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十月胎去,胞络复通,肾脉上营,故复旧而言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 
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气不在胃,故不妨于食也。灸之则火热内烁,气化为风,刺之则必泻其经,转成 
虚败,故不可灸刺。是可积为导引,使气流行,及以药内消瘀 则可矣。若独凭药,不能独治之也。按∶呼吸 
一止曰息,所谓气息是也。数岁不已,必有致病之由。伯虽不言∶要之非郁怒伤肝,则必阴虚阳浮者也。治 
失其宜,以致留滞经络,积久不愈,是名积息。今有似哮非哮,似胀非胀者是也。)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 
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按∶心之积名伏梁,而此亦名,是伏梁有二也。风者外来之邪,何以有 
根?盖必自外而入,伏于脐之上下左右,故令环绕而痛。诸痛皆属于木,木与风相应也。髀音彼,大腿骨。 
股,手足 也。 音杭,足胫骨也。)不可动 
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以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其上行者,起于胞中,上出脐下关元之分,故动之 
则为水而涩溺也。动谓齐其毒药而击动之,使其大下也。此问答之义,与腹中论同,以其为奇病,故重出于此。 
按∶致病有因,治法自异,苟失其宜,为害非细。如此一则,病起于风,故一身浮肿。由经入腑,大肠为肺之 
腑,其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病虽及腑,而脐下正当膀胱之分,故不可攻利,非如诸水肿之可以攻利也。然 
则动之既不可,而治之之法,伯又不言,岂此证真不可治者乎?曰∶一身尽肿而环脐又痛,既属于风,当是体 
虚之人,肤理不密,风邪乘虚而入于内,大肠合肺,肺合皮毛,脉来必沉。可用轻扬荆、桔之类以散其外,桑、 
杏、地骨、桂枝之类以通其内,肺与大肠之气通,则风邪不能留而根拔矣。) 
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岐伯曰∶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以尺里候腹中,故见尺中筋急,则必腹中拘急矣。色见,谓见于面部也。夫相五色者,白为寒,黑为寒,故二 
色见,病弥甚也。按∶尺为肾,主水;肝为木,主筋。今尺脉数甚,是水虚不能养木,故令筋急而腹亦为之急。 
白为金色,黑为水色,见白则金刑木,见黑则肾自病,故病必甚也。) 
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 
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帝曰∶善!(按∶脑为髓之海,而脑实在头之中。大寒入骨髓, 
则寒邪之气,由标及本,上逆于脑而头为之痛矣。齿者骨之余,寒入骨,故亦痛。齿寒亦痛,宜用桂、附、细 
辛,乃世尽以为火,而治之以寒凉者,误矣。)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瘅,热也。脾热,则四脏同 
禀,故五气上溢也。生因脾热,故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 
也。(按∶口为食之门,其应属脾。脾主为胃行津液,故津液在脾。脾多津液,则湿热内盛,上溢于口而为甘 
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按∶热论篇曰∶“食肉则复。”盖肉味肥而浓,味浓者气化为火,故内热复起。甘性 
缓,缓则气滞而守中,故中满。内热中满,蓄积之久,火炎水枯,消渴之证见矣。兰性平淡,用以除陈,其力 
恐微。伯意盖欲食甘美者,宜常服兰以渐除陈积,否则必变而为消渴也。然此不过饮食致消之一端,其病犹易 
治。若夫肾亏水竭,虚火扇烁,上中下并消者,真恶候也。发,太素作致。消渴,甲乙作消瘅。并通。) 
帝曰∶有病……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亦谓热也。胆汁味苦,故口苦。) 
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肝与胆合,气性相通,故诸谋虑取决于胆。胆咽相应,故咽为之使焉。)此人者,数谋虑不决, 
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胸腹曰募,背脊曰俞。胆募在乳下二肋外,期门下五分。 
俞在脊第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按∶胆主决断,然过虑不决,则胆虚,而其味上溢于咽,口为之苦也。)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是阳气 
太盛于外,阴气不足,故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按∶癃者数十溲, 
谓小便涩而频数也。颈膺如格,胸喉气不通也。人迎躁盛,胃脉太强。太阴细 
如发,肺脉微弱欲绝也。)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关(按据病能论补)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 
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 
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外五有余者∶一身热如炭, 
二颈膺如格,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也。内二不足者∶一病癃一日数十溲,二太阴脉微细如发。夫如是 
者,谓其病在表,则内有二不足,谓其病在里,则外有五有余,表里既不可凭,补泻固难为法,故曰此其身不 
表不里,亦正死明矣。按∶凡言厥,言厥逆,俱是四肢逆冷及不省人事之称,未便必死。且帝问病状,毫与逆 
冷之意无涉。予谓此言厥者,竭也。气血两竭,故诸证乖反,所以死不治也。) 
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 
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按∶巅,注作顶巅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