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虚实是其变,月有十二建,而盈缩是其变,故脉以应月。常求色脉之要,则明如日月,而得其变化之要矣。”) 
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按∶ 
脉随时而应于内,色应脉而形于外,色脉相应,死可远而生自近矣。惟古帝知之,故能却老全角,动合神明, 
而养生之道独全也。)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 之枝, 
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八风,八方之风。五痹,谓皮肉筋骨脉之痹也。按∶张景岳曰∶“中古之 
治病,必病至而后治之,其治也先以汤液。汤液者,五谷所制而非药也。服之十日而八风五痹之病可以去矣。 
使十日不已,则治以草苏草 之枝。苏,叶也。 ,根也。枝,茎也。根枝相佐,故云本末为助,即后世之汤 
剂也。病原为本,病变为标,得其标本,邪无不服。此中古之治,虽不若上古之见于未然,而犹未若后世之误 
也。 音该。”)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四时之气各有所在,不本其处 
而即妄攻,是反古也。四时刺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 
髓。”当各随其所在而辟伏其邪尔。不知日月者,谓日有寒温明晦,月有空满盈亏也。八正神明论曰∶“凡刺之 
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 
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盛,肌肉坚;月廓空,则肌 
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故天寒无 
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此之谓也。不审逆从者,谓不审量其 
病可治与不可治也。按∶张景岳曰∶“按太仆引经注此,其说虽是,而殊有未尽者。如不本四时,则有不知运气 
之盛衰,阴阳之消长。故好用温热者,忘天地之赫曦;专用寒凉者,昧主客之流衍。五音皆有宜忌,胡可视为 
泛常。故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无和。’设不知此而犯之,如抱薪救火,因雪加霜矣。如不知日月, 
王注即以日月为解。然本篇所言,原在色脉。故不知色脉,则心无参伍之妙,诊无表里之明。色脉不合者,孰 
当舍证而从脉;缓急相碍者,孰当先此而后彼。理趣不明,其妄孰甚。此色脉之参合,必不可少,故云日月也。 
又若不审逆从,则有气色之逆从,如玉版论要曰∶‘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 
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有四时脉息之逆从,如平人气象论曰∶‘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 
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玉机真脏论曰∶‘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 
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也。’有脉证之逆从,如平人气象论曰∶‘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 
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又玉机真脏论曰∶‘病热脉静,泄而脉大, 
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也。’有治法之逆从,如至真要大论曰∶‘有逆取而 
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又曰∶‘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又曰∶‘逆者正治,从 
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五常政大论曰∶‘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是皆逆从之 
道,医所最当潜心者。若不明四时脉证之逆从,则不识生死之理,而病必多失。不明论治之逆从,则必致妄投 
而绝人长命,是真医杀之耳。此暮世之通弊也,宜详察之。”)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 
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按∶张景岳曰∶“既不能防于未然,又不能察其见在,心粗 
且浅,针药乱施。若辈者,意其为实而攻之,则假实未去而真虚至,意其为热而寒之,则故热未去而新寒起, 
是不足以治人而适足以害人耳。”)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按∶张景岳曰∶“一 
之为道大矣,万事万物之原也。易曰∶‘天一生水。’尧曰∶‘惟精唯一,允执厥中。’老子曰∶‘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 
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释氏曰∶‘万法归一。’庄子曰∶‘通于一而万事毕。’ 
邵子曰∶‘天向一中分造化。’至真要等论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曰治之 
极于一,其道皆同也。故人能得一,则宇宙在乎手,人能知一,则万化归乎心矣。”)帝曰∶何谓一?岐伯曰∶ 
一者因得之。(按∶天地万物本于一,则一者统辞也,合之于病将何如?盖凡病之初起,莫不有因,随其因而 
推求之,则一可得矣。欲得其一,诚如下文是矣。)帝曰∶奈何?(按∶谓何如可得也。)岐伯曰∶闭户塞牖, 
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按∶此正求因得一之法也。一者神而已 
矣,神之得失未易遽窥也,必使病者静居一室之中,耳无所闻,目无所见,然后委婉曲折,叩问其衷情,因事 
致宜,顺适其心意,以观其神明之得失,则存亡可以立辨,所谓治之极于一也,如是而已。景岳通论一字之义 
甚确,而以神与一分解,似尚未之思也。) 

内篇卷之三
热论
属性:仲景作伤寒论,为万世汤液之祖,而其源实本于此篇。此篇本论伤寒,而以热论名篇者,寒言其因,热言 
其成也。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 
知其解,愿闻其故。(寒者,冬气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其 
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最。乘杀厉之气,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 
至夏至前变为温病,夏至后变为热病。然其发起皆为伤寒致之,故曰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岐伯对曰∶巨 
阳者,诸阳之属也。(巨,大也。太阳之气,经络血气,荣卫于身,故诸阳气皆所宗属。)其脉达于风府,(风 
府,穴名,在项上入发际一寸,宛宛中是。)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寒 
毒薄于皮肤,阳气不得发散而内怫结,故伤寒者反为病热。)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脏腑相应而 
俱受寒,谓之两感。按∶伤寒之为病也,感之平日,发于一时,传变不常,真假难辨,为诸病之最,为证治之 
纲,医家所当精思而熟计者。以故轩岐特为之立论,仲景更为之阐扬。然其义旨精深,虽以王氏之解,颇称明 
确,惜尚有未详尽处。兹特更采闵氏之意而分注之,庶几字句精核,条贯分明,今而后可以读热论,并可读伤 
寒论矣。闵氏名芝庆,西吴人也,著作甚富,余恨不尽见,此特其一斑尔。闵氏曰∶“此承帝问而先举其大略以 
对也。帝言病热由于伤寒,则凡热病者,皆伤寒 
之类也。然其愈其死必有其期者何故?伯言足太阳经,称为巨阳,其脉自睛明而始,上连于督脉之风府穴,由 
头项至背至足,凡一身手足阳经,皆属于此,故穴有一百二十六,真为诸阳主气也。人伤于寒,始自巨阳之气, 
不得伸越于表,郁而成热,由此渐传入里,皆为热病。热虽甚不死,有大邪衰而自愈者,有可汗可泄者也。唯 
两感于寒而一日二经病者,必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 
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 
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 
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