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砭石也。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按∶谓砭石始自东方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 
引也。(按∶应时之秋。)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按∶西民穴居,至今犹然,以陵为居,故曰陵居, 
诗言陶穴是矣。注谓居室如陵,新校正言民居高陵,皆未之知也。其多风而刚强者,以西方之气清劲故也。) 
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不衣丝绵,故曰不衣。褐谓毛布也,荐谓细草也。华谓鲜美,酥酪骨肉 
之类也。以食鲜美,故人体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内谓喜怒悲思恐及饮食男女之过甚也。 
按∶邪,外邪也,六淫之邪必自外入。今脂肥则腠密,褐荐则体温,而邪无自而入。然惟过于饱暖,则肥甘积 
于肠胃,情欲耗其真元,病不在外而在于内矣。)其治宜毒药。(按∶脏腑之病,非轻淡之药所能治,故宜 
毒药。毒药者,气重味浓者也。)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按∶西人宜之而其法传于天下。)北方者,天地 
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按∶谓土阜之处。)风寒冰冽,(按∶应时之冬。)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 
寒生满病。(按∶野处则无重垣复壁,风寒易入,而且食酥酪之属,则又性寒气腻,凝滞于中,脏欲不寒,其 
可得乎。脏既寒矣,气闭不行,以致中满,胸腹肠脏之间,膨胀如鼓。所以然者,地气寒而脏又寒也。惟满 
病多生于寒也,不独北方,即南方之人,凡性喜寒凉,恣食瓜梨,或因暑 
饮水,凝寒伤冷,为满病者当不少矣。昧者不察,以为南方多火,一于清利而不知温中,皆非治满之道也。) 
其治宜灸 。故灸 者,亦从北方来。(按∶去寒莫如灸 。灸,艾灼。 ,火针火罐之类也。北人用之, 
而其法传于后世。)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按∶应时之夏。)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 
也。(按∶雾露者湿气之所升,南方卑湿,故多雾露。)其民嗜酸而食 ,(按∶张景岳曰∶“ ,腐也,如 
豉曲酱之属。 音父。”)故其民皆 理而赤色,其病挛痹。(按∶张景岳曰∶嗜酸者收,食 者湿,故 
其病 理而挛痹。挛痹者,湿热盛而病在筋骨也。南方属火,故其色赤。 ,密也。 音致。)其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按∶挛痹属经络,故宜用针。其法始自南方,而传之后世也。)中央者,其地平以 
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按∶土王于中,平其体而湿其性也。中为四方之会,土为万物之母,故众物生焉。) 
其民食杂而不劳,(按,无物不有故食杂,居中四应故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按∶张景岳曰∶“土气 
通脾而主四肢,故湿滞则为痿,寒热则为厥。中央者,四方之气交相集,故病则或寒或热也。”)其治宜导引 
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按∶张景岳曰∶“导引,谓摇动筋骨支节以行气血也。跷即阳跷阴跷 
之谓,盖谓推拿溪谷跷穴以除疾病也。病在支节,故用此法。凡后世所用导引按摩之法,亦自中州出也。跷音乔。”)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按∶五方之地不同,五 
方之病自异,因其病而施其治,故治虽异而病皆愈,是惟圣人为能各尽其宜也。) 

内篇卷之二
调经论
属性:病有有余不足,调者,抑其有余而补其不足也。然有余不足,各有 
其经,故欲治病,必用调经,盖就既病而言也。若先事预防,莫过于守经隧焉。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 
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 
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神属心,气属肺,血属肝,形属脾,志属肾。以各有所宗,故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 
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按,十六部,注谓手足、九窍、五脏合为十六部也。三百六十 
五节,注谓非骨节,是神气出入之处。按本篇后言“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 
其为骨节,居然无疑。且果非骨节,何以言络也。)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 
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 
焉。(隧,潜道也,经脉伏行而不见,故谓之经隧焉。血气者人之神,邪侵之则血气不正,血气不正,故变化 
而百病乃生矣。按∶经隧者,血脉营运之道路也。正气所由出,邪气所由入。故欲防其入,而慎气,实则喘喝 
胸凭仰息也。)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 
经隧,无出其气。(……按∶杨上善云∶“经隧者,手太阴之别,从手太阴走手阳明,乃是手太阴向手阳明之 
道。欲导脏腑阴阳,故补泻皆从正经别走之络,泻其阴经别走之路,不得伤其正经 
也。”)帝曰∶善!血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之藏也。针经曰∶“肝藏血。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按∶甲乙经、太素、全元起本,恐并作悲。)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血有余 
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之血。(按∶王本久留而视,甲乙经与太素并作久留之血, 
从之。)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按∶脉大则气虚,气既虚矣,若针之太久,则气散而不能摄血,故当 
疾出其针,庶血不致于过动也。注作两截解,误矣。)帝曰∶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 
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按∶血不流动,则留滞而成恶血矣。恶血在络,若不刺出,必入于经而为病也。 
按心肺脾肾俱有微证刺法,而此肝脏独以刺留血为解,或者以肝主藏血故也。)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脾之藏也。针经曰∶“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 
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泾,大便也。溲,小便也。按∶杨上善云∶“泾作经,妇人月经也。”亦通。)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并胃之经络。)帝曰∶善!志有余不 
足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肾之藏也。针经曰∶“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 
实则胀。”胀谓胀起,厥谓逆行上冲也。足少阴脉下行,今气不足,故随冲脉逆行而上冲也。)帝曰∶补泻奈 
何?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按∶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及太素云∶‘泻然筋血者,出其血。’杨 
上善云∶‘然筋,当是然谷下筋。’再详诸处,引然谷者,多云然谷之前血者。疑少‘谷之’二字,前字误 
作筋字也。”不足则补其复溜。……然谓然谷,足少阴荥也,在 
内踝之前,大骨之下,陷者中。血络盛则泻之,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复溜,足少阴经也,在内踝上二寸 
陷者中。刺三分,留三呼,灸五壮。)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 
气离居,一实一虚。(卫生脉外,故气乱于卫。血行经内,故血逆于经。血气不和,故一虚一实。)血并于阴, 
气并于阳,故为惊狂。(气并于阳,则阳气外盛,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气并于阴, 
则阳气内盛,故为热中。炅,热也。按∶炅音景。)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 
乱而善忘。(按∶气血营运,上下循环,乃为无病。并则偏于一,而病起矣。血者生于心而藏于肝,血并于上, 
则血偏盛而气自并于下,下冲其上,心与肝动,故令烦惋善怒也。气者蓄于丹田,则神自清而精自摄;今并于 
上,则气尽升而血自并于下,上离乎下,精神涣散,故令乱而喜忘也。)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 
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