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1-医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附子汤,疏卫护营,回阳止汗。若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 
从 
御寒,且能为膀胱化气也。若下后脉促,胸满,中虚而表邪仍在者,主桂枝去芍药汤。下后 
阳虚微恶寒者,主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下后微喘,及未经下而自喘者,皆表未解故也,宜 
解表兼消痰降逆,主桂枝加浓朴杏仁汤。其有阳脉涩,阴脉弦者,当腹中急痛,此太阴土虚 
,肝木来乘故也,先与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加饴糖),取大甘以和中土,治太阴不差者,即转 
而治少阳,与小柴胡汤,疏土中之木。若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表未尽而里已虚者,主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汗为心液,多则 
心气虚,主桂枝甘草汤。若其人恶寒,振振欲擗地者,则阳虚已极,不能制水,又非用真武 
汤不克。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主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化膀胱之气,以镇水邪。太 
阳病八九日,过经不解,发热恶寒,一日二三度发如疟状,但其人不呕,非少阳证,清便自 
调,无里热证,此余邪未尽,主桂麻各半汤,轻剂解之。若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 
可更用汗、吐、下法。其有面有热色,身痒者,此微邪在皮肤中,欲自出不得,亦主以此汤 
,取其小汗。若身痒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久虚也,又不可用。汗后形如疟,日再发,微邪未 
尽者,当汗出愈,主桂枝二麻黄一汤微解之。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者,主桂枝二越婢一汤, 
辛凉解之。(越婢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服桂枝汤后,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 
,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此停饮也,主桂枝去桂加苓术汤。伤寒脉浮,宜以汗解 
,医误用火迫汗,遂致亡阳、惊狂、起卧不安者(此火迫其胸中之阳,与少阴汗出之亡阴迥 
别,故不用四逆回阳,而用安神镇摄),主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镇惊彻痰。 
又有误用火灸,致邪无出路,火气上逆,阴气独治于下,腰以下重而痹者,此名火逆,主桂 
枝甘草龙牡汤,和阴镇逆(此证心无痰闭,故不用蜀漆)。本太阳证,医反下之,引邪入太阴 
,腹满时痛,主桂枝加芍药汤,以敛太阴之邪。若大实痛者,乃邪气结于太阴,主桂枝加大 
黄汤,导邪出阳明之腑。凡此皆卫分肌腠之邪,因误汗、误下、误火致生诸变,表邪犹未尽 
去,故皆从桂枝汤随证加减,以救其误,非根据经正治之方也。其有卫分肌腠之邪,虽未入太 
阳经脉之中,而已逼近经脉之侧。见证恶寒汗出,又多项背强KT KT (伸颈之貌,因强所致)一 
条。汗出则邪未入经脉,不得用麻黄,而项背KT KT ,邪近经脉,又非桂枝所能达,主桂枝加 
葛根汤,取葛根辛甘微润,气味俱薄,鼓舞胃气上行,随桂枝外达。若无汗者,及阳明病, 
目痛、鼻干、不得眠者,或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主葛根汤(即桂枝汤加葛根、麻黄)。 
不下利而呕者,葛根加半夏汤。夫葛根汤中虽有麻黄,其意恰重在葛根,取其升胃中清阳以 
止利,辛甘凉润以清热。若太阳伤风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此表邪未 
解,热又陷里,主葛根黄芩黄连汤(方中有甘草),取辛凉解表升清,苦寒入肠,燥湿、泄热 
、坚阴,此表里兼治法也。 
按∶桂枝、葛根二汤,一和营卫,一治阳明,不尽关乎肺矣!然治阳明亦有重在肺者, 
如 
未见中焦下证),主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虚者白虎加人参汤。若伤寒解后, 
余热未清,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即人参白虎汤去知母,加竹叶、半夏、麦 
冬)。夫白虎,西方金也,汗多液耗,阳明火炽,肺金被焚,必得虎啸风生,亢热乃解,此 
肺胃子母同治。又重在清燥救肺,俾天气清肃下降乃愈。 
界乎人身天地之间者,则有膈膜,膈下胁肋,肝胆布焉,胆属少阳。阳明不治,则必传 
少阳,传少阳则病胸胁;胸胁为清阳之道路,津液升降之所,邪热传此,必有痰涎水饮与清 
气搏结 
热,热时亦寒也)。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木邪干土)、心烦、喜呕(木气上逆)、或胸中 
烦而不呕、或渴(少阳热邪)、或不渴、或小便不利(有痰涎蓄饮)、或咳(肺有留饮)、或心下 
悸(痰饮)、或胁下痞硬(水饮与气相结)、或腹中痛(木郁克土)、身有微热(太阳邪未尽),主 
小柴胡汤。(柴胡禀仲春之气,得微辛之味,气味俱薄,功专升达少阳胸胁寒热结气,并能疏 
肠中邪气,故用以为君;臣以半夏、黄芩之降,生姜之辛,苦降辛通,与湿热痰热最宜;其 
参、草、大枣,因表里无邪,用作佐铺,截邪入里之路,若表里稍有邪者,人参即不宜用, 
观加减法便知。论曰∶胸中烦者,去人参,加栝蒌实。不呕者,去半夏。渴者,去半夏,加 
花粉、人参。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 
,去黄芩,加茯苓。不渴,表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温覆取微似汗。愈咳者,去人参、 
生姜,加干姜、五味)。他如妇人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者,亦主小 
柴胡汤。又有经水适来,表邪内陷,热入血室,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 
,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期门在乳头直下,第二肋端。以同身寸法验之,去乳头约四寸 
。此厥阴、阴维之会)。其最重者,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法当无犯胃气及中、 
上二焦(不可汗,不可下),必自愈。又有太阳、少阳合病,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以上太 
阳证)、微呕、心下支结(以下少阳证),主柴胡桂枝汤(小柴胡与桂枝汤并为一方),和而达 
之。又有少阳与阳明腑合病,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或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 
,复下利者,均主大柴胡汤,表里两解之(即小柴胡去人参,加芍药、枳实、大黄)。若胸胁 
满而呕(少阳证),日晡潮热(胃腑邪实),已而微利(未大结实),小柴胡汤加芒硝汤软荡之。 
又 
(胃)、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膀胱蓄湿),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小柴胡去甘 
草,加龙、牡、铅丹、大黄、桂枝、茯苓)。又有误汗、误下,表邪内陷胸胁,阻遏清阳, 
阳气上越,里有寒热,以致寒热往来,胸胁满,微结,心下烦(皆少阳证),小便不利,渴而 
不呕,但头汗出(阳气上越),柴桂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牡蛎、花粉、甘 
草)。二者见证错杂,故药亦错杂,真神妙无方剂也。凡此皆治胸胁、心中、少阳分野者也 
。 
若夫心下见证,又有不同者。论曰∶病发于阳(发热、恶寒),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 
;病发于阴(无热、恶寒),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痞气。所以成者,以下之太早故也。夫结胸 
有热结,有寒结,总不外痰涎蓄水,搏束清阳之气,结于心胃之间(心下胃上),病属有形, 
故痛而硬。痞气,寒热、虚实夹杂为病。又有湿热痰涎阻遏清阳之气,留于心胃之间。病属 
有形而无形,故但满而不痛。结胸,非攻其蓄水不可;痞气,非苦辛寒热并用、消补兼施不 
可。此大小陷胸、泻心诸汤之所由立也。然结胸、痞气诸剂,必表邪已解,乃可用之。若心 
下痞而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里,先用桂枝汤解表,表解再行治里,或用五苓散两解表 
里亦可。试详言之。其湿热、痰涎小结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小陷胸汤主之 
(黄连、半夏、栝蒌实)。其蓄水结胸者,头痛(清阳被阻),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 
短气下利(皆蓄水见证),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芫花、甘遂、大戟 
为末,共一钱匕,约今秤三分,以十枣煎汤和服,得快下利)。其蓄水与实热互结胸者,脉 
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甚者,舌燥而渴,(胸有蓄饮,热不得泄,故燥而渴。前五苓散 
治燥渴,亦与此同意)、日晡小有潮热(胃腑有邪)、从心上至少腹硬满、痛不可近(虽上下皆 
痛,而根由心上而起)。又有结胸无大热者,此水结在胸胁也,但头汗出者,此热为水郁, 
不得发泄,若小便不利,水无出路,身必发黄,故并以大陷胸汤主之(甘遂末一钱匕,大黄 
、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