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1-医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血之类,更宜参看。 
沉行筋骨,主阴,主里,主气郁,主寒,主水;其病为停饮,为 瘕,为胀满,为厥逆 
,为洞泄。沉细为少气,为寒饮,为胃中冷,为腰足痛,为 癖;沉迟为痼冷,为精寒;沉 
滑为宿食,为伏痰;沉伏为霍乱,为胸腹痛;沉数为内热;沉弦为痰饮;沉紧为胸腹痛。然 
沉虽主里,亦有外感初起,寒燥之气搏束皮毛,阳为阴蔽,脉不能达,反见沉紧而数者,见 
有寒热、头痛等证,即是表邪。是沉不可概言里。更有沉而细者,或为阳气不舒,或为阳虚 
气陷,又不得以沉专主气滞。凡此皆于有力、无力辨之,庶可不误。 
迟脉三至,为阴,为寒,为虚。气寒则不行,血寒则凝滞。寸迟则气虚不化精,尺迟则 
精虚不化气。若迟兼滑大,多主湿痰顽痹;迟兼细小,必是真阳亏损,或阴寒留蓄于中,则 
为泄痛,或阳气不卫乎表,而生外寒,以迟为寒、为虚固也。然有湿温、暑温、温热初起, 
脉见沉迟,此非虚寒也,乃湿热郁蒸之邪,口鼻吸入,从里而发,所以脉象模糊,至数不清 
,有类沉迟也;遏而无力,亦勿作虚视,乃温热熏蒸散漫,所以脉不鼓指也。热病初退,余 
邪未清,正气未复,脉多迟滑。是迟不可概言寒。凡此于气色、舌苔、神情、见证验之,乃 
可无误。 
数脉六至,有虚有实,不尽主热。热邪主蒸散,脉多缓滑。经曰∶缓者多热,缓而滑者 
为热中。又曰∶数则烦心。及《难经》有数脉为热之说,举世宗之,要不可以不辨。一伤寒 
在表,脉必紧数,此寒燥之气搏束使然,非热也。一疟作时,脉必浮数,疟止脉则和缓,岂 
作则有热,止则无热乎?此营卫交争使然,非热也。一痢疾脉多数而弦、数而涩。仲景曰∶ 
弦为阴脉。沉弦为饮。其数而弦者,湿郁气血也;其数而涩者,(涩字与遏字不同,涩是干涩 
,有如刀刮竹之象),燥伤血液也,非热也。一痈疡初起,脉多数,此邪壅气血也,非热也 
。一痉病脉多数,表痉为风寒外搏,里痉为血燥生风,非热也。一 瘕里疽,脉多数而涩, 
此血燥而结,脉所以数涩不利也,非热也。一胎脉多数而滑,此冲任血旺也,非热也。更有 
阳虚者,数而缓大;阴虚者,数而弦涩。愈虚愈数,愈数愈危,真脏脉见,数而散乱,数而 
坚劲,岂可误以为热乎?总之,邪正相争者,多数脉;阴虚成劳者,尤多数脉。数而有力为 
实,数而无力为虚,是热非热可无瘥矣。 
洪脉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是为阳脉。洪而有力,为阳实耗阴,或为头痛、面热、烦渴 
、咽痛,或为痈疡、斑疹,或为动血,或为二便不通等证;若洪而无力,乃阴虚阳亢。是洪 
不可概言实。 
微脉纤细无神,浮弱之极,是为阴脉,主气虚、阳虚,或畏寒、少气,或胀满、食不化 
,或呕吐、泄泻,或腰腹痛,或眩晕、厥逆。然亦有痛极气闭,营卫壅滞,似微而实遏者。 
是微不可概言虚。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阳也。滑而和缓,为营卫充实,禀赋充浓。妇人滑而圆满, 
经断无他病,为胎孕。大抵沉分圆滑者多男,浮分圆滑者多女。若病患缓滑而大,为内热蒸 
散,滑数有力,为痰、为食,多见胀闷、呕吐等证。凡病虚损者,泻痢久者,脉多弦滑,此 
脾、肾受伤故也,不得概以火论。 
涩脉往来艰涩,如刀刮竹,阴也(此阴字,非阴寒也,血主阴,涩乃血少之象)。外感涩 
而紧数,为寒燥搏束,主身热无汗,或皮肤刺痛,或咳嗽不爽,胸臆牵疼;内伤涩而弦数, 
为血燥阴伤,男子伤精,妇人不孕。多由七情不遂,营气耗伤,血无以充,气无以畅,在上 
有上焦之不舒,在下有下焦之不运,在外有筋脉之拘挛、麻痹、枯痿,在里有风、劳、蛊、 
膈、瘰 、内疽、乳岩、 瘕等证。总之,皆血虚化燥,由燥而结,由结而坚,致成干涩内 
着之候。 
弦脉弹指,如张弓弦,按之有余,阳中阴也。(仲景谓弦为阴脉。阴非寒也,乃病伏于里 
之说。观下诸病便知)。弦而滑大,病在阳、在外;弦而细涩,病在阴、在内。外病为痰饮 
蓄水,阳中伏阴,或眩晕、呕酸,或胸胁疼胀,或为疟、痢、痹、疝(疟脉多弦,弦为饮邪 
,饮即湿也,饮伏胸胁少阳部位,阻遏清阳,故脉多弦。世认弦为少阳风邪,又不尽然); 
内伤为水亏木炽,木强土弱,为虚劳、寒热、类中、偏枯、噎膈、蛊胀等证。凡人脏腑得胃 
气所及,则五脏皆和;见肝木相侵,则五脏俱病。盖以木之滋生在水,培养在土。若木气过 
强,则水土皆败,而且水又为肝阳所耗,土转被木贼而伤。肾为精血之本,胃为水谷之源, 
根本受伤,生气败矣,所以木不宜强也。故凡病脉见和缓者顺,见弦强者逆,见弦甚者死, 
为其脏阴已尽故也。观《内经》真脏脉见,即与之期日可知。 
芤脉浮大中空,按如葱管,为孤阳脱阴之候,主阴虚发热,失血脱血,头晕目眩,惊悸 
怔忡,喘急,盗汗,气无所归,血无所附。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大虚之兆。 
紧脉急疾有力,坚实搏指,阴多阳少,乃阴邪击搏之候,主寒燥,主痛。紧数在表,为 
伤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等证,或为痹、为疟;沉紧在里,为心胁疼痛、胸腹胀满,为 
中寒逆冷、泻痢、阴疝、 癖等证,在妇人为气逆经滞,在小儿为寒燥搏束生痉之候。 
缓脉四至,从容和缓,浮沉得中,胃气冲和,是为平脉,必兼他脉,乃可断病。缓而滑 
大,多主实热;缓而迟细,多主虚寒。然实热必缓大有力,或为烦热、胀满、二便不利,或 
为痈疡,或伤寒、温病愈后,余热未清,亦多有此脉;虚寒必迟缓无力,为阳虚畏寒、气怯 
眩晕、痹弱痿厥、飧泄疼痛、精寒肾冷、小便频数等证,在女子为经迟血少、气不统血等证 
。凡病但得缓脉易愈,以其未失冲和之气故也。 
结脉脉来忽止,止而复起。旧诀以数来一止为促,促脉为热,为阳极;缓来一止为结, 
结脉为寒,为阴极。浮结为邪在表,沉结为积聚在里。促、结二脉,又通谓为气血痰食、积 
聚瘕、七情郁结等证。又动而中止,不能即还,良久复动,动而复止,止有常数为代。主 
五脏无气,为呼吸存亡之候;又为女胎三月,冲任恶阻,往往脉代,不主于病。观旧诀所云 
,是以结、促为实,以代为虚也。以余验之,又不尽然。暴病见结、促、代脉,多主中有留 
滞、郁结等证;久病见促、结、代脉、多主忧思气结、血结使然。但缓而结者多阳虚,数而 
结者多阴虚,代脉为气血衰残,力不接续,更属虚极。缓者犹可,数者更甚,代者尤剧。此 
可以结之微甚,察血气之消长,故总谓之结脉。又有无病而一生见结脉者,此禀赋之异也, 
不可不知。 
伏脉若有若无,附骨乃见,或火闭而伏,或寒闭而伏,乃一时阴阳潜伏,阻塞气机之象 
。主霍乱痛极、疝瘕闭结、食滞水饮、怒忿厥逆等证。有心腹痛极而伏者,有气逆于经,脉 
道不行而伏者,有偶因气脱,不相接续而伏者。然必暴病、暴逆乃有之,开其闭而脉自复矣 
。若积困绵延,脉本微细,渐至隐伏者,乃炉火将绝之兆,安得尚有所伏哉? 
虚脉无力无神,经所谓按之不鼓是也。浮而无力为血虚,阴气不内营也;沉而无力为气 
虚,阳气不外鼓也;洪数无力为阴虚,阴不潜阳也;迟细无力为阳虚,气不化精也。阴虚则 
金水亏伤,龙雷易炽,而五液神魂之病生焉。或喘咳、劳热,或惊悸、盗汗,或失血、梦遗 
。阳虚则火土气衰,真元日损,而君相化源之病生焉。或头目昏眩、呕吐亡阳,或胸膈胀满 
、泄则腹疼,或溺有余沥、寒精自滑。救阴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救阳者,益火之原, 
以消阴翳。渐长则生,渐消则死。 
实脉举、按皆强,鼓动有力,为三焦壅塞之候。表邪实者,浮大有力;里邪实者,沉小 
有力;火邪实者,洪滑有力;寒邪实者,沉紧有力。然实脉有真有伪,真者实而聚,伪者实 
而散,辟辟如弹石,散乱如解索,乃肝肾真脏脉也,非实也,须兼形证察之,庶几不误。 
凡此皆脉之有真有伪,不可不辨者也。 
试再言常变。浮而无力为阳虚,常也。然阳虚者必反见阴脉,阳愈虚,脉愈沉细,此真 
阳不能鼓舞也。如沉极而反浮,是微阳欲脱之兆;若得补药渐浮,而仅得之中候,乃为吉象 
。倘忽然而浮,浮而短涩无根,是肺之真脏脉见;浮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