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3-辨证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注,再剂而水尽泄无遗,不必三剂也。 
论理,牵牛、甘遂之方未尝不可用,但虑世人天禀日薄,而脾、胃、肾三经多 
虚,恐不胜药力之过迅,故改立此方,于补中泻水,正气无伤而邪水尽出之为妙。 
方中白术、茯苓健脾胃之土,又能通脾胃之气。则土之郁可解,土郁既解,力足以 
制水矣。况大麦须能消无形之水,赤小豆能泄有形之湿,合而相济,自能化水,直 
出于膀胱,由尾闾之间尽泻而出也。 
此症用冬瓜汤亦甚效。 
冬瓜一个,煎水十碗。另用白术(三两) 车前子(五钱) 肉桂(二钱) 将冬瓜水煎汤 
二碗。先用一碗,少顷又用一碗。其水从大便而出,一剂而胀肿全消。 
人有水肿既久,遍身手足俱胀,面目亦浮,口不渴而皮毛出水,手按其肤如泥, 
此真水臌也,乃土气郁塞之甚故耳。夫土本克水,何为反致水侮?盖土虚则崩,土 
崩则淤泥带水而流缓,于是日积月累,下焦阻滞,而水乃上泛。脾胃之中原能藏水, 
然水过于多,则脾胃不能受,乃散布于经络皮肤矣。迨至经络皮肤不能受,势不得 
不流渗于皮肤之外,泛滥于一身。不用下夺之法,何以泻滔天之水哉。方用决水汤∶ 
车前子(一两) 茯苓(二两) 王不留行(五钱) 肉桂(三分) 赤小豆(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 
小便如注不绝,二剂而肿胀尽消矣。 
论理用鸡屎醴逐水,亦有神效。然而鸡屎醴逐水,从大便而出,而此方逐水, 
从小便而出也。水从大便出者其势逆,水从小便出者其势顺。逆则效速而气伤,顺 
则效缓而气固。此方利水从小便而出,利其膀胱也。凡水必从膀胱之气化,而后由 
阴器以出。土气不宣,则膀胱之口闭,吾用王不留行之迅药以开其口,加入肉桂, 
引车前、茯苓、赤小豆直入膀胱而利导之。茯苓、车前虽利水而不耗气,而茯苓且 
是健土之药,水决而土又不崩,此夺法之善也。至于脐突、手掌无纹,用此方尚可 
救也。惟是服此方泻水而愈,必须禁用食盐一月,倘不能禁,则又胀矣。胀则不可 
再治也。 
此症亦可用冬瓜汤更加刘寄奴一两、茯苓一两,服之亦水泻而愈。 
人有气喘作胀,腹肿,小便不利,大便亦溏,渐渐一身俱肿,人以为水臌也, 
不知乃肺、脾、肾三经之虚也。夫水气不能分消,大都病在胃,然胃之所以病者, 
正由于三经之虚耳。胃为水谷之海,凡水入于胃为归,盖五脏六腑之大源也。但胃 
能容水而不能行水,所恃脾之散水以行于肺,肺之通水以入于膀胱,肾之化水而达 
于小肠也。惟脾虚则不能散胃之水精于肺,而病在中矣;肺虚则不能通胃之水道于 
膀胱,而病在上矣;肾虚则不能司胃之关门,时其输泄,而病在下矣。三经既虚, 
而胃中积水浸淫,遂遍走于经络皮肤,而无所底止矣。治法补其三经之气,而胃气 
自旺,胃气旺而肿胀尽消。方用消胀丹∶ 
白术(三钱) 茯苓(一两) 麦冬(五钱) 熟地(五钱) 山药(一两) 芡实(五钱) 
苏子(一钱) 水煎服。 
一剂而喘少定,二剂而胀渐消,十剂而小便利,二十剂而一身之肿无不尽愈也。 
方中白术、茯苓以健其脾土,麦冬、苏子以益其肺金,熟地、山药、芡实以滋 
其肾水,自然脾气旺而不至健运之失职,肺气旺而不至治节之不行,肾气旺而不至 
关门之不开,水自从膀胱之府而尽出于小肠矣,安得而再胀哉。 
此症用百合消胀汤亦效。 
白术 芡实(各一两) 茯苓 百合(各五钱) 山药(一两) 肉桂(二钱) 人参(三钱) 水煎服。 
十剂少愈,三十剂全愈。 
人有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喘急痰盛,不可以卧,此 
肺、肾俱虚之病,非臌胀也。夫水症多是脾胃之虚,兹何以肺、肾之虚亦成水胀耶? 
不知肺虚必盗脾胃之气,而肾虚则不能生脾胃之气。二经既虚,则脾胃之气更虚, 
土难生金,而肺之气化不行,而肾之关门不开矣。于是水不能消而泛滥,一如水肿之 
病也。治法似宜补肺而兼补肾,然而补肺又不若竟补肾之为得。盖肺虽生肾,然止 
能生肾水,而不能生肾火也;脾胃必得肾火以相生,水气必得肾火以相化;况补肾 
则肺不必来生肾水,而肺金自安矣,是补肾即所以补肺也。方用金匮肾气丸∶ 
茯苓(十两) 附子(一个) 牛膝(三两) 官桂(二两) 熟地(四两) 山药(六两) 丹皮(二两) 
泽泻(四两) 车前子(三两) 山茱萸(二两) 各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晚白滚水各送下一 
两。服三日而小便利,再服三日而腰轻,服十日而上下之肿尽消,服二十日而喘急痰盛无不尽除, 
服一料完全愈。再服一料断不再发也。 
此方经后人改窜分两,以致治肺肾之水胀多至不效,因世人畏茯苓、泽泻之过 
于泄水耳。不知水势滔天,既不用扫荡之药以决水,乃畏利导之品,而不用之以消 
水乎。故必须多用茯苓、车前为君,则水可泄之使从膀胱而下出。然而肾之关门不 
开,非附子、肉桂回阳助火,蒸动肾气,则关何以开;肾关不开,而胃之积水何以 
下哉。故必用桂、附以开关,关既开矣,则茯苓、车前、牛膝得尽利水而直下。又 
恐水过于利,未免损伤阴气,得熟地、山药、丹皮以佐之,则利中有补,阳得阴而 
生;则火无炎亢之虞,土有升腾之益。诚治水之神方,补土之妙药也。世人倘疑吾 
说之偏,而妄增药味,或更改轻重,断不能收功也。 
此症用温肾消水汤亦效。 
人参(三钱) 熟地(五钱) 山药(一两) 山茱萸(三钱) 茯苓(一两) 肉桂(二钱) 
薏仁(五钱) 水煎服。二十剂即愈。 
人有手足尽胀,腹肿如臌,面目亦浮,皮肤流水,手按之不如泥,但陷下成孔, 
手起而胀满如故,饮食知味,大便不溏泄,小便闭涩,气喘不能卧倒,人以为水臌 
之症,而不知乃肾水之衰也。真水足而邪水不敢横行,真水衰而邪水乃致泛决。况 
真水既衰,则虚火必盛,虚火既盛而真水力不能制,则火性炎上,三焦之火与冲脉 
之属火者,皆同群助逆,无不逆冲而上行矣。火既上冲,而水从火泛,上走于肺, 
喘嗽而不宁矣。卧主肾,肾气既逆,安得而卧耶。人至不得卧,则肺气夜不得归于 
肾之中,而肾之中水空而无非火气,则肺之气不敢久留于肾,仍归于肺经。母因子 
虚,则清肃之令不行于膀胱,于是,水入于膀胱之口而膀胱不受,乃散聚于阴络, 
随五脏六腑之虚者入而注之,不走小肠而走手足皮肤,而毛窍出水也。此种水症,必 
须补肾之水以制肾火,尤宜补肺之金以生肾水。盖肾水不能速生,惟助肺气之旺, 
则皮毛闭塞,而后肾气下行,水趋膀胱而不走腠理矣。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 
味治之。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山药(一两) 茯苓(二两) 丹皮(六钱) 泽泻(一两) 
麦冬(一两) 北五味(三钱) 水煎服。一剂可卧,二剂水如注,四剂而一身之肿尽消,十剂而诸 
症全愈。愈后服补肾肺之药,尤须戒色至一年,禁盐至三月,否则虽愈而必发也。 
盖此症原有肾火,故补水而不必补火也。肾虚以致火动,肺虚以致水流,补其水则火自静, 
补其金则水自通,实有至理,而非泛然以作论也。 
此症用健肾汤亦佳。 
熟地 茯苓(各二两) 麦冬 莲子,连心(用各五钱) 芡实 山药(各一两) 水煎服。 
二剂而胀消,十剂全消。 
人有单腹胀满,四肢手足不浮肿,经数年不死者,非水臌也。盖水臌不能越两 
年,未有不皮肤流水而死者。今经数年不死,皮肤又不流血,岂是水臌之症?乃虫 
结于血之中,似膨而非臌也。夫此症何因而得?饮食之内或食生菜,而有恶虫之子, 
入腹而生虫;或食难化之物,久变为虫。血即裹之不化,日积月累,血块渐大,虫 
生遂多。所用食物止供虫食,即水谷入腹所化之血,亦为虫之外郭,而不能灌注于 
各脏腑矣。此等之症,最忌小便不利与胃口不健者,难以医疗。倘小便利而胃口开, 
均可治之。盖小便利者,肾气能通于膀胱也;胃口开者,心气能行于脾胃也。二脏 
之气有根,可用杀虫下血之药而无恐,以其本实未拨也。方用逐秽消胀汤∶ 
白术(一两) 雷丸(三钱) 白薇(三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三钱) 大黄(一两) 
当归(一两) 丹皮(五钱) 萝卜子(一两) 红花(三钱) 水煎服。一剂腹内必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