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予一侄女,因生鼠痿而死,又一甥女,亦患鼠 而殁,今心甚忧之。余诊其脉,两寸口皆浮大,其证则
头痛、发热。予曰∶不妨,汝证乃风寒陷于脉中而为
,用解肌苏散之剂则愈,与侄女、甥女之 不同。二女子之 ,其本在脏,其末在脉,原系恶疾,有灸刺
之法,载在《内经》骨空篇中,能根据法治之,亦不至于死,此缘失于救治者也。吁!治痈疡者,可不知《内
经》乎!
卷上
能食而肌肉消瘦辩
属性:胃乃受纳之腑,脾为转运之官,故水谷入胃,得脾气之转输,而后能充实于四肢,资养于肌肉。胃为
阳,脾为阴,脾与胃以膜相连,阴阳相交。如能食而瘦者,阳与阴绝也。夫阳明不从标本,从太阴中见之
化。阳明乃燥热之腑,不得太阴之湿化,则悍热之气更盛;脾不得禀水谷之气,则太阴之气愈虚。是以胃中热
则消谷善饥,脾气虚则肌肉日瘦,盛者愈盛而虚者愈虚,渐至五有余而二不足,则死不治矣。夫人参、甘
草、半夏、橘皮、生姜之类,乃助胃之品也;白术、苍术、山药、黄 、浓朴、茯苓、干姜、大枣之类,乃
助脾之品也;枳实、黄连、大黄、石膏、麻仁、芍药之类,乃抑胃之药也。经言强者抑之,弱者扶之。不
知药性之所主,不分强弱之资抑,是以强者仍强,而弱者仍弱矣。《阳明篇》曰∶胃气生热,其阳则绝。又
曰∶浮则胃气强,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此阳与阴
绝,而用抑强之法也。
张开之曰∶此外因之新病,故止用抑强之法。如病久而肌肉消瘦者,当以助脾之药为君,宜胃之药为
臣,使胃气与脾气相通,泻胃之药为佐,斯为正治之法。
卷上
奇恒论
属性:夫病之生于内伤外感,人所共知,而奇恒之病,知之者鲜矣!所谓奇恒者,异于恒常也。乃阴阳偏胜,五
行逆传,审证辩脉,大有径庭。《内经》之论疾病者,不及二十余篇,论奇恒之章有八。学人当用心参究,庶
免五过之责。
卷上
利论
属性:(古文作利,今文作痢。)
夫利有三因∶因于外感风寒暑湿,而为下利脓血者,有死有生,有气有血,宜补宜泻,宜寒宜热,具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千金》诸方,各宜随证而分别治之。又有阳中雾露之气,阴中混浊之邪,
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
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详论《辨脉篇》中。此外因之下利也。有因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而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此内因之下利也。有因于
奇恒之下利者,乃三阳并至,三阴莫当,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霹雳,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
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 ,其脉缓小沉涩,血温身热死,热见七日死。盖因阳气偏剧,阴气
受伤,是以脉小沉涩。此证急宜大承气汤泻阳养阴,缓则遂成不救。医者不知奇恒之因,见脉气和缓,而用
平易之剂,又何异于毒药乎?予故曰∶服平和汤而愈者,原不死之病,勿药亦可;服平和汤而后成不救者,医之罪也。
卷上
中风论
属性:夫邪之中于人也,有皮肉筋骨腑脏之浅深,有阴阳寒热燥湿之气化。况风之善行而数变,是以伤于皮
毛,则为头痛、发热、咳嗽、鼽涕之轻证;入于血脉,则肌肤不仁,或为疠疡,或为肿 ;邪在肌肉筋
骨,则为痛痹,或为拘挛,或为偏枯,邪入于腹,或为飧泄,或为燥结;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
舌即难言,口唾痰涎。此邪入之有浅深,而病之有死生轻重也。夫天有六淫之邪,风有六气之化。邪袭于
阳,则为热化;中于阴,则为阴寒。湿盛者,则痰涎上壅;燥盛者,则肠胃下结。邪气盛者,则病气形气
皆盛;正气虚者,则病气形气皆虚。总属天之风邪,而人身中有寒、热、燥、湿、虚、实之化。是以河间
谓中风主于火,丹溪谓主于痰,东垣谓主于气,又曰∶中风之病,惟年老者有之。此皆未明阴阳气化之
道也。夫 僻拘挛,目斜不语,在童稚则为急慢惊风,在少壮则为中风卒暴。予一侄女,年二十余、体
甚丰浓,精神强旺,六月盛暑,恒贪风凉,临窗露卧。忽一日头大痛,身热,无汗,口不渴而躁,手足
拘急,口眼 斜。余诊之,六脉沉细。予曰∶邪已入脏,此危证也。次日即不能言,口唾涎,药亦不受,
病三日而死。如此之候,年少壮盛者比比,又非独于老人也。经曰∶夏伤于暑,冬伤于寒。是夏月止有风
暑,而无寒邪,即见阴寒之证,而宜于姜、附之热药者,乃邪中于里阴而不得阳热之化,非天之寒气也。
(夏月阳气尽发越于外,而里气虚寒。)时下名流,咸以此证为中
寒。予微哂之曰∶是固知年少之无中风也。若谓少壮之人,血气充实,而不为风邪所中,是亦不应中
寒、中暑矣。此习俗之固弊,牢不可破者也。或曰∶然则老年之多中风者,何气使然?曰∶年老之人,天癸已
绝,血气虚衰,腠理不密,故易于受风,且精气竭而痰火盛,是以有因痰、因火、因气之说焉。夫客气邪
风,中人多死。若五脏安和,元真通畅,不使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灵枢经》曰∶八风之邪,皆
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患。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则为淋露寒热。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
为击仆偏枯。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是圣人之教化,又何尝有年老少壮之分也!
卷上
头痛论
属性:夫但知三阳之脉,上循于头,而为头痛,不知厥阴与督脉会于巅,而少阴之骨髓通于脑也。止知风寒
火热在头,而为头痛,又不知足六经之证,上逆于头,而为厥头痛也。足六经之气,能厥逆于头,而为头痛,又
当知寒邪入脑,亦能传于厥阴、少阴,而为阴证也。真头病者,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卷上
心痛论
属性:夫咸谓心痛者,乃胃脘当心而痛,不知有厥心痛
也。厥心痛者,四脏之气,逆客于心下而为痛也。心痛与背相控,善 。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
也;心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卧若
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胃脘当心而痛者,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不下。各审
其脉证,而随经取之,分别寒、热、虚、实而治之,无有不效者矣。若真心痛者,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
发夕死,夕发旦死。
卷上
腹痛论
属性:腹者,太阴之宫域,肠胃之郛郭。病满痛者,有入腑干脏之分,有缓急轻重之别。如卒暴绞痛,面青肢
冷,此邪直干阴分,急宜刺泄其邪。如暴吐下利,此邪伤阳明,名曰霍乱。若发热头疼,为欲愈也。如厥
逆脉脱,急宜理中圆,甚者加附子,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不复则死,此邪甚而胃气绝也。如腹痛
下利而能食者,乃邪入于肠中,利止则愈。此皆直中于内,而有脏腑轻重之分焉。又有邪传五脏,而为腹
痛者,始发于皮毛腠理,正气不能御邪,泮衍于血
脉中,而传溜于内,大气入脏,腹痛下淫。此淫传败绝之证,不及二十日而死,虽卢、扁再生,亦不能
救。此证多有不究心者,悠悠忽忽,反为病家怨尤。
卷上
消渴论
属性:病阳明之燥热而消渴者,白虎汤主之。此外因之渴也。胃气弱而津液不生者,人参汤主之。此内因之
渴也。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人但知以凉润之药治渴,不知脾喜燥而肺
恶寒。试观泄泻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泄故尔。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故
以凉润治渴,人皆知之,以燥热治渴,人所不知也。
卷上
咳嗽论
属性:咳者,肺证也。有邪在皮毛而为肺咳者,有五脏受邪,各传与之肺而为咳者。此外因之咳也。有寒饮
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而咳者;有脏腑之郁热,上蒸于肺而为咳者。此内因之咳也。盖肺者,五
脏之长也,轻清而华盖于上,是以脏腑之病,皆能上传于肺而为咳。然其标见于肺,而其本在于脏腑之
间,故当以标本之法兼而行之,治无不应矣。《咳
论》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