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外。荣周不息。五十(度)而复大会。(手太阴寸口)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荣卫相随也。
按此难问答。据灵枢荣卫生会篇文。而明荣卫不相离之义。然谓卫气。其义不一。如卫气篇。卫气行篇。则谓独行
之卫也。生会篇则谓并行之卫也。凡诸邪在脉外者。皆属此卫气之分。故曰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各有其经所属之部分
焉。不则。何以有中风是太阳卫病。以桂枝。伤寒是太阳荣病。以麻黄等语乎。若夫浮散之卫。则昼行诸阳。夜行诸阴。
此难大意。专据一脉有二病之变。以明荣卫相随之义。前篇所谓是动所生二病。亦因是推之。则可矣。荣卫清浊之义。
旧注详尽。其说盖 血气互根之理尔。
卷之下
属性:(第三十一旧三十二)难曰五脏俱等(列)而心肺独在鬲上者。何也。然。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
随上下。谓之荣卫。通行经络。荣周于外。故令心肺在鬲上也。
按此篇所述。五脏同辈等列。而心肺独在鬲上。脾肝肾三脏。皆在鬲下。上焉则清阳之处。下焉则浊阴之地。此乃
心肺独似有贵焉。夫心者生化荣血。肺者营运卫气。一身气血。率皆赖于二脏之运化。则其所职最重。故心肺之所贵者
无他。唯在血与气耳。素问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所谓父母者。指气血言。则此篇主意。权舆乎此。盖虽五脏为一
身之主。神气之舍。然其所以为病。皆因血气虚实。且药有气味。亦唯不过疗气血耳。气血生化。则精神魂魄寓其中。
然则医之治病。专在气血之分。岂拘拘于脏象乎。故素问又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则此之谓也。
(第三十二旧三十三)难曰。肝(色)青象(乙)木。肺(色)白象(辛)金。肝得水(精气)而沉。(位卑)木得
水而浮。(轻)肺得水(精气)而浮。(位高)金得水而沉。(重)其意何也。然。肝者非为纯木也。(吸金气)乙(木)
角(少)也。庚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阳。(甲木)而吸其微阴(庚金)之气。其意乐金。又行阴道(足
厥阴多血少气)多。故令肝得水(精气)而沉(重浊为常)也。肺者。非为纯金也。(受火气)辛(金)商(少)也。丙
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庚金)婚而就(丙)火。其意乐火。又行阳道(手太阴多气少血)多。故
令肺得水(精气)而浮(轻清为常)也。肺熟(火气离)而复沉。肝熟(金气绝)而复浮者。何也。故知辛当归庚。(纯
金)乙当归甲(纯木)也。
按此篇问答。阅览内经。无有明据。审其设问之辞。以肺肝二脏。倒置其位发难。所谓肺者象金。其体当沉。肝者
象木。其体当浮。凡五行之性。木火属阳。金水属阴。火性炎上。故心居上部。水性润下。故肾居下部。是理之当然也。
然木质当浮。反沉在下。金体当沉。反浮在上。似非木金之性。是其所以发难焉。窃考其所以倒置。即脏腑刚柔之事也。
所谓刚柔者。夫妇之道也。假令甲乙庚辛。即肝胆肺大肠。腑为阳。兄之行也。脏为阴。妹之行也。甲乙本自同气。故
乙木感于异气。其意乐庚金。庚辛本自同性。故辛金配于异性。婚而就火。腑属阳。夫之道也。脏属阴。妇之道也。故
曰。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阴道阳道。谓肺主气在上。肝藏血在下。且在各经。亦复如此。肝肺熟之熟。滑注以为
散失之义。王氏评林为相离也。盖草木实熟。则离谢枝茎之意欤。姑且从之。肝肺若不易地。则心肾阴阳。共为偏胜。
何以致五脏之和平乎。是故肺之在上。象阳中之阴。以为心之辅弼。肝之在下。象阴中之阳。以为肾之匡佐。阴阳相交。
而脏气自全。此越人之旨。岂非阐发轩岐之蕴奥邪。
(第三十三旧四十一)难曰。肝独有两叶。(左三右四)以何(象)应也。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主发生
气)万物始生。其尚幼少。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有两叶。(脏象)亦应木叶(甲析)也。
按此承前篇重言肝脏者。盖肝比诸他脏。犹有幼稚之象。而意无所亲。故其有两叶。亦犹草木甲析。左右相分。恰
有两心也。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二句。此篇之大旨。谓太阴者湿土。即谓脾。太阳者寒水。即谓肾。滑注以太阴为
肾。太阳为心。其义亦通。盖脾气健。则肝血能收。肾精固。则木气舒达。辟犹木籍培育于土。滋资润于水焉。盖越人
视治肝病。特有深意者如此。何者。肝已为幼少。则谓太阴太阳者。父母之谓也。近看滑氏所注辨真。与余意符。
(第三十四旧三十六)难曰。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犹两轮之两相顺为用)者。何也。然肾两(枚)者。非皆肾
也。其左者为肾。(阴)右者为命门。(阳)命门者。(此与上命门字同而旨异上则姑别属右肾此则其位暗寓两肾中间。)
诸神(气)精(水)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肾间动气)男子以藏精。(两肾)女子以系胞。(子宫)故知肾有一也。
按分肾为左右脏。内经无明文。且命门在灵素。则指为目也。或以名太阳睛明穴。又素问十二官论中。有分心与包
络为二脏。而未见肾有左右之分。又有后篇。言肾有两枚语。因考此篇大意。分肾为两脏。以配六脏之数。其意以谓凡
心既且二脏象。则肾亦有含蓄一原气于左右阴精中间。故左为肾。右为命门。实知一脏中寓阴阳二气焉。然则其分左右
之名。亦偶然耳。何则。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云云数语。全迁其位于中间者。明矣。由是观之。虽肾有两枚。然其气
相通。固一水脏。唯使后人知阴中有命门之阳已。然则灵枢谓目者指其标。此难特举其本。以示内经未发之旨尔。
(第三十五旧三十四)难曰。五脏各有声色臭味液。(旧本脱液字今从滑氏补之)皆可晓知以不。然。十变(古书篇
目今内经无所见)言。肝色青。(大敦井)其臭臊。(曲泉合)其味酸。(中封经)其声呼。(大冲俞)其液泣。(行间荣)
心色赤。(少府荣)其臭焦。(少冲井)其味苦。(少海合)其声言。(灵道经)其液汗。(神门俞)脾色黄。(大白俞)其
臭香。(大都荣)其味甘。(隐白井)其声歌。(阴陵泉合)其液涎。(商丘经)肺色白。(经渠经)其臭腥。(大渊俞)其
味辛。(鱼际荣)其声哭。(少商井)其液涕。(尺泽合)肾色黑。(阴谷合)其臭腐。(复溜经)其味咸。(大溪俞)其声
呻。(然谷荣)其液唾。(涌泉井)是五脏声色臭味液也。
按以声色臭味液。配当五脏。其义有二焉。如第四十九篇所言五邪病。谓肺主五声。肝主五色。心主五臭。脾主五
味。肾主五液。综合言之。如此篇。则五物分发于各脏。交错言之。凡脏有五。病或一脏独病。或二三脏并病。各缘其
所主五物。以知病从何脏传来。古之义也。盖审其治病之旨。则五色皆治其经本行。五臭治其母行。五味治其所不胜行。
五声治其所胜行。五液治其子行。十变者。疑是内经古篇目。而今则亡矣。
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然。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随心往来)肺藏魄。(并精出入)心藏神。(两
精相薄)脾藏意(心之发)与智。(志之化)肾藏精(两神相薄)与志(肾间原气)也。
神与精。对阴阳之体。魂与魄。配血气之因。故神精主体。魂魄主动。魂动则神气能阅七窍。各各不失其职。所谓
随神往来是也。魄运则精气周布支体。以知把抓痛痒。所谓并精出入是也。故人寐而魂魄各归其脏。则视听不务。痛痒
不识。神精俱静。则坎离守位。水火既济。当得长生久视。故摄养之道。在心焉则曰收。曰内观。在肾焉。则曰八益。
曰封藏。是所以使神精守静者。然脾寓意与智。意者心之发也。智者志之化也。素问云。肾者伎巧出焉。谓智之主也。
脾者中州心肾二气之枢。故藏意与智。肾又言志者。即肾间原气是也。脾肾各有二神者。盖由脾乃生化荣卫之本。肾乃
阴中含蓄真元之气故尔。
(第三十六旧三十五)难曰。五脏各有所。腑皆相近。(脾肝肾三脏与腑相接)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也。然。
经言心荣(血)肺卫(气)通行阳气。(指血气)故居在上。(鬲上)大肠小肠。传阴气(指二便)而下。故居在下。(齐
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