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火乘土位。此不能无疑者也。又经曰。劳者温之。温者养也。东垣
以为温凉之温。谓用温药以补元气而泻火邪。又改损者益之。为损者温之。又以温能除大热为内
经所云。而遍考内经。并无此语。亦不能无疑者也。然温药之补元气泻火邪者。亦惟气温而味甘
者斯可矣。盖温能益气。甘能助脾而缓火。故元气复而火邪息也。夫宜用温药以为内伤不足之治
则可。以为劳者温之之注则不可。苟以补之除之抑之举之散之等说。比类而观。则其义自着矣。
陆丽京曰。内伤之原有三。曰劳役伤脾。曰饥饱伤胃。曰负重伤血。三者虚实悬殊。所谓劳
役伤脾者。证必发热头痛。恶风畏食。自汗喘乏。脉必气口虚大。平昔未惯劳役人多此。东垣补
中益气证也。饥饱伤胃者。证必黄肿痞满。喘嗽恶食。发热身疼。脉必气口粗大。藜藿劳苦人多此。
平胃散加枣矾。负重伤血者。在胃口则咳呕血腥。痞满少食。膈间隐隐刺痛。脉必气口见弦。饱
食奔驰人多此。犀角地黄汤加酒大黄。稍夺其势。即当因病制宜。余积不攻而去矣。
周慎斋云。内伤左脉常细而涩。右脉多浮而大。阳气下陷不能生阴。故血枯而左脉细涩。脾
胃亏损。不能生金。故气虚而右脉浮大。内伤寸口大于尺内。此阳盛脉也。保元加归、芍引下。
则大脉去而阳气亦内收也。此从阳引阴之法。肝脉细。余脉和缓。补中加枸杞。以枸杞补肝血故
也。脉气不足。用四君子。脉气有余。用平胃散。有余则泻。不足则补。五脏皆然。病重药宜轻
缓。剂宜减小。只以固中剂三四味。以俟胃气之复。脾气虚而脉弦者。服补中益气汤。后必发疟。
脾气虚而湿胜。服补中益气汤。后必患痢。此邪寻出路。仍服前汤自愈。清阳下陷。阴火上升。
若用寒药。则阳愈陷。火愈炽。火寻出窍。虚者受之。或目痛。或耳聋。或齿痛。从其虚而散也。
脾脉豁大。须防作泻。虚阳作泻。遇此脉必难愈。凡胸前作胀痛者。皆阳气不达于胸。阴气填塞
故也。盖阳则气化通达。阴则痰凝气滞。清阳
下陷。阴火上升。则为气逆。浊气凝滞。则为痰厥。所谓脾气下溜。乘于肾肝。而成痰厥气逆之
渐也。香港脚上升则为清阳。下行则为邪气。内伤中虚表热。或潮热自汗。补中正方。表热。加羌、
防。腹中满。加附子。中气不和。加青皮、神曲。间用八珍调理。气血俱虚。十全大补。阴虚火
动。脉洪大而不作泻。六味丸。恶寒。八味丸。腹痛少食。理中丸。作泻。六味去熟地加远志、
沉香、砂仁。不应。加补骨脂、肉豆蔻。倘病颠倒难明。必从脾胃调理。凡用补中。病热已退。
升、柴不可用也。若大便燥结。小便不利。或平常见此证。此清气下陷。补中虽数帖无妨。如热
甚不去者。甘草少故也。如用补中。汗少肺气不开。加用黄 。汗多里气不守。加用人参。热不
退。加用甘草。脐以下无汗。加酒黄柏三分。浑身拘急作胀。系风寒。宜加羌、防。但作胀不拘
急。为内寒。宜加附子。内伤大便闭者。补中加苏子、枳壳、杏仁。小便不利。加牛膝。汗多。
加白芍减升麻。口干。加煨葛根、五味子。无汗。加用升麻。久病而热不退。气短促。用保元、
桂、附。烦躁、加当归、白芍、麦冬、五味。大便欲去而不去。或着而不出为气虚。了而不了为
血虚。俱宜补中。气虚。加用人参。血虚。加用当归。里急后重。初起皆属于热。日久作阳气虚
陷治之。前汤加用升、柴。内伤久而不愈。潮热微汗咳嗽。不思饮食。补中加干姜、五味自愈。
不必理痰治嗽。正气足。则痰嗽自除矣。凡用补中。下体痿软。或虚弱者。不可用。当与八味丸。
凡内伤作泻。藏附子于白术中。令其守中以止泻也。表热。藏附子于黄 中。欲其走表以助阳也。
凡内伤调理脾胃。必用羌活散其肝邪。此为正治。内伤用补中。十余剂而无汗。及汗不至足者。
难治。然亦有服至二三十剂而汗出者。若服后遍身疼痛者。亦难治。气虚作胀而脉虚。用补中等
和中药。脉反有力者。不治。内伤寒热间作。气血两虚。一不宜头痛。二不宜便秘。三不宜绝谷
泻利。三者皆难治。凡内伤误用竹叶石膏。须防失血。过二十日必有反
复。误服黄柏、知母等药。须防泄泻呕吐。二三日便见。内伤身无大热。头不甚疼。胸膈饱闷。
大便不通。庸医下之而闭。闭而复下。下而不愈。阳已将去。或遍身疼痛。不能转动。腹胀内有
积血。虽神气清爽。饮食可进。亦不能治。或问素有病患。过劳役动作。反觉精神强健何也。曰。
此阴火沸腾。扶助于内。不觉元气之不足也。若静养调适。反觉神倦气弱。此阴火已退。阳无以
复。本相透露故也。
〔诊〕气口脉大而虚者。为内伤于气。气口脉大而时显一涩者。为内伤于血。气口脉大而涩。
人迎及尺弦者。为醉饱入房。肝脾气血俱伤。人迎脉弦而数者。为瘀血。气口脉滑而实者。为宿
食也。
汪石山治一人。形长而瘦。色白而脆。年三十余。得奇疾。遍身淫淫如虫行。从左脚腿起。
渐次而上至头。复下至右脚。自觉虫行有声之状。医多不识为何病。汪诊其脉浮小而涩。按之不
足。兼察形视色。知其为虚。仲景曰。身如虫行。汗多亡阳也。遂用补中益气倍参、术。加酒炒
黄柏五分。服至二十余剂而愈。
卷二诸伤门
虚损(传尸)
属性:素问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脉气上虚尺虚。
是谓重虚。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 然。脉虚者。不象阴也。此滑则生。涩则死也。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金匮云。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其脉大者。劳伤阳气也。手足烦者。脾主四肢也。春夏阳气升腾而阴火僭逆。故剧。秋冬阴
气收藏而虚阳敛遏。故
瘥。皆劳伤元气之证。下言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此则劳伤精气。肾肝失职之候也。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脉虚芤迟者。亡血失精。本虚之脉也。芤动微紧者。本虚中伏有微邪。肝气内动。所以魂梦
不宁也。夫亡血失精。皆虚劳内因之证。举世皆用滋补血气之药。而仲景独举桂枝汤。其义何居。
盖人身之气血。全赖后天水谷以资生。水谷入胃。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气不营。则上热而
血溢。卫气不卫。则下寒而精亡。是以调和营卫为主。营卫和。则三焦各司其职。而火自归根。
热者不热。寒者不寒。水谷之精微输化。而精血之源有赖矣。以其亡脱既惯。恐下焦虚滑不禁。
乃加龙骨、牡蛎以固敛之。盖龙骨入肝敛魂。牡蛎入胃固精。皆收敛精魂之品。后世鲜有用之者。
每每疑其止涩而非之。殊不知二味入于石脂、钟乳、巴戟、苁蓉、金樱、益智之类。则为劫剂。
入于桂枝汤中。则为固蛰封藏之本药也。至于虚劳失精。悸衄腹痛。烦热口燥。则于本方加胶饴
为小建中。虚劳里急。为营卫枯槁。更加黄 为黄 建中。此皆后天不足所致。故以调和营卫为
主治也。后人专用滋阴降火误治。遗害未至于剧者。用此悉能挽回。若夫先天肾虚致病者。又当
八味肾气丸。其虚烦不得眠。主以酸枣汤。内有干血。主以大黄 虫丸。以上诸治。除酸枣汤外。
后世皆所切禁。非特不敢效用。亦无齿及之者。良可慨夫。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
急诸不足。黄 建中汤主之。
上条言虚劳失精。而里急腹痛。烦热悸衄。明系阳气内夺之候。故用小建中以和之。下条言
虚劳里急诸不足。较上条虚证更剧。故于前方更加黄 以大补卫中阳气也。按虚劳而至于亡血失
精。消耗津液。枯槁四出。难为力矣。内经于针药莫制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用小建中汤、
黄建中汤以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也。后人乐令建中。并用前胡、细辛以退表热。十
四味建中。兼用熟附、苁蓉以补下虚。均失建中之义。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纯属肾肝虚寒无疑。而小便不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