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55-幼幼集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六君子汤x 方见卷二类搐门。 

卷四虫痛证治
下虫简便方
属性:凡小儿甘肥过度,或糖食甜物太多,乃致湿热久停而成积,积久生虫,时发腹痛,以手摸之,腹内有块,或 
作一条梗起。外证面白唇红,六脉浮洪,其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饮食者,虫痛无疑。又有腹痛,一痛即死者, 
亦是虫证。欲去此虫,无如苦楝根皮,诚天下打虫第一神方。其法,于月初旬,虫头向上之时行之。先夜掘苦楝 
根,须取每年结子者方是母树,其根浮于土面者有毒,不可用,专取土中者,净洗泥土,以刀刮其红皮,止取白皮 
四五钱,儿大者六七钱,切碎听用。次早,以油煎鸡蛋令儿嗅之,以引其虫头向上而求食;另于别室,以水一盏, 
浓煎苦楝皮汤一小杯,不可使儿闻其药气,一闻其气,虫即潜伏矣;俟药熟,以鸡蛋与儿食,即服药,半日不可 
饮食,俟虫下后,方饮食之。服药后,儿似困顿,万万放心。虫下后精神如旧,仍当急为健脾,庶虫不复生,永 
无患矣。 

卷四
诸汗证治
属性: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又曰∶心为汗。夫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 
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两虚而得之者。然阴虚阳必凑之,故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凑 
之,故发厥而自汗。是皆阴阳偏胜所致也。 
小儿脏腑娇嫩,肤腠未密,或重衣浓被,致五内生热,热搏于心,故心液不能自藏而额汗出也。额为心之位, 
宜收敛心气,团参汤。 
大病后气血两虚,津液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蒸疳,宜黄 
固真汤。 
睡中汗出,醒来则止。此心虚盗汗,宜敛心气、养心血,用团参汤。 
睡中遍身有汗,觉来久不干者,此食积盗汗,脾冷所致。益黄散。 
脾虚泄泻,自汗后而遍身冷,有时遇泻则无汗,不泻则有汗。此为大虚之候,急当补脾,理中汤;待泻止, 
黄固真汤 
凡自汗上至胸,下至脐,此胃虚也。当补胃,四君子汤加黄 。 
肺虚自汗,面白唇白,六脉无力。盖因久嗽脾虚,故令自汗。四君子汤加麦冬、五味。 
伤风自汗,宜实表,桂枝汤;伤寒汗出,自头至颈而止者,欲发黄也,茵陈汤。如有实热在内,烦躁汗出不 
止者,胃实也,宜集成沆瀣丹微下之。 
诸汗服药久不止者,用五倍子一个研细末,醋和作一小饼,贴肚脐,以带扎之,效。 

卷四诸汗证治
入方
属性:x团参汤x 收敛心气,固心血,能止自汗。 
官拣参(切片,焙干) 当归身(切片,焙干,各二钱) 
上二味,分作二服,用 猪心一个,切作二片,用前药二钱,猪心一片,水一盅,煎汤,空心腹。 
x黄 固真汤x 治气虚自汗。 
嫩黄 (一钱) 官拣参(五分) 漂白术(五分) 当归身(一钱) 炙甘草(五分) 天圆肉(三枚) 
水煎服。 
x益黄散x 治食积盗汗。 
正广皮(五钱) 杭青皮(四钱) 诃子肉(四钱) 粉甘草(四钱) 公丁香(二钱) 
共为末,大儿二钱,小者一钱。如感冒吐泻,加姜、枣同煎服。 
x理中汤x 方见卷二乳子伤寒门。 
x四君子汤x 方见卷三疟疾门。 
x桂枝汤x 方见卷二小儿伤寒门。 
x茵陈蒿汤x 治头汗至颈而还,将欲发黄。 
茵陈蒿(一钱五分) 川黄柏(一钱) 黑栀仁(一钱) 灯芯十茎 
水煎滚,热服。 

卷四诸汗证治
汗证简便方
属性:凡男妇小儿,及产母一切虚证,偶然大汗,诸药莫能止者,盖由玄府大开,一时难闭,所以服药不能止。先 
将五倍子末,醋调作小饼子,纳入脐中,以布扎之,然后以旧蒲扇烧灰,多加糯米粉和匀,以夏布袋装之,自头 
至足,遍身轻扑之,使其粉入毛窍,玄府自闭,虚汗即止。神治也。 

卷四
疝气证治
属性:经曰∶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又曰∶病在小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故疝气 
者,寒邪结聚而成也。内则脐腹绞痛,外则卵丸肿大,专属肝经,与肾无涉。盖肝主怒,小儿性急,多叫哭而得 
之者,此气动于内,谓之气疝。应行气开郁,初宜柴苓汤升散之,次宜加减二陈汤,或木香内消丸。 
如因久坐湿地得之者,此冷气入腹,谓之寒疝,宜温中散寒,加减当归散、茱萸内消丸。 
有肿而不痛,由中湿所致;卵虽肿而无热,复不痛,宜行湿消肿,加减守病丸。 
小儿素有疝气,或一年半年发者,发则有形,外连睾丸,内贯小腹,肿硬一条,如小杵,约长五六寸,大小 
便不通。宜当归木香汤。 
小儿木肾,肿大不痛,连年不消者,不早治便为终身痼疾。宜茱萸内消丸,加牵牛子半生半炒,取头末用, 
更灸脐旁章门穴,大效。取穴法∶以本儿手掌第五指本节横纹,对脐中心,其中指头尽处是穴。 
小儿湿地上坐,或有蚯蚓吹其卵,肿大而垂者,以盐汤浸洗之,盖盐能杀蚯蚓毒也;或以苍术煎汤,加盐 
少许,洗之效。 
小儿阴囊生疮 烂者,谓之脱囊。用紫苏叶研末敷之,以荷叶包之,或用生荷叶火烘令软包之。虽囊丸露 
出,亦可治也。 
小儿外肾臊臭,时复湿痒,柴胡龙胆汤,痒甚不可止者,胡椒煎汤洗之。 

卷四疝气证治
入方
属性:x柴苓汤x 治少阳胆经有邪而病疝。 
官拣参(一钱) 北柴胡(一钱五分) 枯黄芩(一钱) 法半夏(一钱) 漂白术(一钱) 白云苓(一钱) 
结猪苓(一钱) 宣泽泻(一钱) 青化桂(五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 大枣(一枚) 
水煎,热服。 
x加味二陈汤x 治性急多哭,卵肿,痛连小腹,谓之气疝。 
正广皮 法半夏 白云苓 小茴香 正川芎(以上各一钱) 青化桂 炙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x木香内消丸x 治证如前。 
南木香(屑) 京三棱(煨) 结猪苓(焙) 宣泽泻(炒) 川楝肉(炒) 正广皮(酒炒) 香附 
米(酒炒,以上各七钱) 杭青皮(醋炒,二钱) 
共为末,酒煮米糊为丸。每服一二钱,空心盐汤下。 
x加味当归散x 治受寒湿之气,小腹绞痛,外肾红肿,并腹痛啼哭等证。 
当归身(一钱五分) 吴茱萸(三分) 青化桂(五分) 正川芎(五分) 黑姜炭(一钱) 南木香(五分) 
小茴香(一钱) 炙甘草(五分) 
水煎,临服加盐七分,空心温服。 
x茱萸内消丸x 治寒湿所袭,留伏作痛, 疝偏坠。 
吴茱萸(醋浸一宿,焙干,炒过) 青化桂(去皮) 净枣皮(蒸,去核,捣) 元胡索(醋炒) 大茴 
香(盐炒) 化橘红(炒) 杭青皮(醋炒,以上各一两) 桃仁(炒) 白蒺藜(炒) 南木香(屑,以上各 
五钱) 
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淡盐汤送下。 
x加减守病丸x 治卵肿不痛。此湿气也,又名木肾。 
漂苍术(盐炒) 制南星(炒) 香白芷(焙,以上各一两) 京楂肉(炒) 正川芎(炒) 广橘核(炒) 
法半夏(焙) 六神曲(炒) 吴茱萸(炒,以上各二钱五分) 
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小茴香煎汤化下。 
x当归木香汤x 治小儿久疝不愈。 
京楂核 全当归 正川芎 川木通 小茴香 川楝肉 杭青皮 结猪苓 宣泽泻(以上各一钱) 南木香 
黑栀仁(各五分) 
上用净水浓煎,空心热服。 
x龙胆汤x 治小儿外肾臊臭,时复湿痒。 
北柴胡(一钱二分) 宣泽泻(一钱) 车前子(八分) 川木通(一钱) 怀生地(一钱) 当归尾(六分) 
龙胆草(五分) 
水煎,空心服,以饮食压之。 

卷四疝气证治
疝气简便方
属性:治小儿疝气肿痛,用荔枝核炒焦五钱,大茴香酒炒二钱五分,共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又方,不论 
小儿及男妇一切疝气,以及诸般气痛,用荔枝核四十九个炒焦,留白陈皮九钱、生硫黄四钱,共为末,盐水打 
面糊为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研送九丸,良久,再进一服,不过三服,全安。 
小儿肾肿硬痛,橄榄核、荔枝核、山楂核,三件等分,俱烧过存性研末。每服一钱,空心小茴香汤送下。 
小儿疝气痛,全蝎不拘多少,炒焦为末。每三分,小茴香煎酒送下。 
小儿冷疝作痛,阴囊浮肿。川楝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五分,炒研为末,酒打面糊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