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香薷、干葛各一钱二分,苍术、苏叶、香附各八分,姜三片。
卷二十八·小儿科
伤风
属性:薛立斋治一小儿,伤风咳嗽,发热,服解表之剂,更加喘促出汗。以为脾肺气虚,欲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
子补之。不信,乃服二陈、桑皮、杏仁、枳、桔之剂,前症益甚,又加发搐痰壅。仍用前方,加钩藤钩而愈。
陈文中治太师贾平章子宣机,三岁,头热目赤,痰 不已。医言风热盛,痰涎作。陈曰∶因脾肺虚,而风
冷寒痰所作。又一医言热即生风,冷即生气。陈曰∶不然。三冬盛寒,冷则生风;九夏炎热,热则生气。盖风
者,百病之长也。若寒得之,而谓之风寒;若热得之,而谓之风热;若燥得之,而谓之风燥;若湿得之,而谓
之风湿。此非独热而生风也。如暗风、破伤风、脐风、慢惊风及风痫、惊痫、食痫等症,而皆作搐,非但热而
生风也。宣机病始于头热目赤,便以凉药饵之,致寒凉气客于喉厌之间,与津液相搏,又生痰 症。其喉厌寒
痰冷气,壅塞不通,故头热目赤,无由得愈。治法当斡去喉厌间寒痰,令气得通,其病可愈。遂投芎蝎散一服,
用手斡去寒痰冷涎四五口,次以油珠膏,一服而愈。
曾世荣治衡州万户张侯,寓屯田日,长子三岁,六月,得患不语,手足倦缩,已经二旬日。曾至,诸医议
论不一。观外形,面垢有热,气促流涎,口眼 斜,不省人事。次则手足俱冷而倦缩,身背反张。诊六脉,沉
按而紧,独心肝脉虚而细数,余脉缓弱。曰∶面垢色,脉细数,此因中暑感风,前贤所谓暑风者是也。手足冷
缩而不伸,或服寒剂太过,寒之使然。若手足温,其效自速。乃以治暑法,分阴阳,顺中气,五苓散加宽气饮,
姜汁沸汤调下。三服。其症稍慢。次疏风和荣卫,百解散加荆芥、人参、当归、水姜煎投。随以温灰汤烧洗手
足,药一服,洗一次,至八九次,手足温则血活,活则筋舒,舒则手足运动如常。余热未除,消暑清心饮主之。
声音不全,二圣散取效。调理惟用万安饮,恰九日,前症俱减。张侯曰∶此子更生,端藉药力,不敢忘也。因
笔漫记,后有是症,仿此活人,亦快心矣。
立斋治一小儿伤风,鼻塞流涕,服药过重,发搐,呵欠顿闷,汗出气喘,久不愈。其母因劳役瘀热,用
补中益气汤,时以五七滴药汁与儿饮之,母子并愈。
一小儿伤风发搐,痰盛喘急,谓此脾肺气虚,腠理不密,而外邪所乘。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桑皮、杏仁,
一剂,痰喘悉退。又一剂,去桑、杏,加钩藤而安。乃用异功散,数剂不复发。此证若不补脾胃,实腠理,导
治痰邪,鲜有不误。
卷二十八·小儿科
暑
属性:缪仲淳治高存之次子,童时,夏月身热十昼夜,止饮白虎汤。诸医汗之不解,以麻仁丸下之热如故。缪诊
曰∶此伤暑也,白虎汤是其本方。因误汗下虚甚,加人参三钱,一剂微汗,瞑眩,少顷热解。更疏一方,防其
疟痢,乃用人参二钱,兼健脾清暑导滞之剂。未几疟作,如方饮之,疟止,痢又作。存之不得已于生脉散中加
益元散饮之,儿 羸甚,痢少减。数日后,仲淳复至,语之故。曰∶生脉益元散得之矣。不诊而谛视儿,问靡
甘否?曰∶甘。缪曰∶病去矣。存之问故?曰∶视儿目光炯炯,且饮食味甘,是精神已王,胃气转矣。寻果脱
然起。
臧玉涵子岁半,盛夏咳嗽。七日,因浴受惊,又伤食,大热倦顿,三日不敢与药,目翳唇焦舌干。仲淳
曰∶此暑病也。当与白虎汤。曰∶腹泻,石膏无害乎?曰∶先以天水散探之。服二钱,少顷,药夹痰而吐,微
汗身凉。黄昏复热,又以天水散二钱,不效。仲淳曰∶其为暑症无疑,当以白虎汤加人参。因儿患肺热,且止。
再诊之,曰∶暑邪客于皮肤分肉,有热无寒,是为瘅疟,断当用白虎汤。连服二剂,不效,鼻露眼开,口不纳
气,势甚急危。曰∶此症气不足胜邪也。刺疟论云∶凡疟,先时一食顷,乃可治,过时则失之也。又云∶无刺
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意者,服药不得时耶。将前药并剂煎,露一宿,鸡鸣温服之,病顿
失。不须调补,精神渐复,以此知察病望气及服药之贵及时也。
蒋千宫第五子,一岁,伤暑发热,服此药(惊风之帖。)十余日,惊搐危殆。又进腊丸等,死去矣。予察其误中
于药,以补脾汤加减治之,立愈。(《慈幼篇》。)
卷二十八·小儿科
伤食
属性:陆道仙治一儿,多食果,腹胀,医罔效。先取桂、麝、瑞香三味为丸,服之立愈。(《平湖县志》。)
龚子才治一小儿,食粽后,切牙欲吐,顷刻,腹胀昏愦,鼻青黄赤。此脾土伤而心肝动,食积发厥也。先
令以鸡翎探吐,出酸物,顿醒。节其饮食,勿药而愈。
一小儿好吃粽,成腹胀痛,用白酒曲末,同黄连末为丸,服之而愈。
一小儿因停食胀痛,服峻利药后,患疟,日晡而作。此元气下陷,以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高鼓峰治吴章成弟,八岁,发热闷乱,大便不通。医作感冒治。高曰∶此得之伤食,因发散太过,遂成虚
热,兼风药燥血,故不便耳。(名言当玩。)先以六味饮加肉苁蓉三钱饮之,下黑矢数十枚。继以补中益气汤
数剂,而诸症悉除。
薛立斋治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或用养胃汤加枳实、黄连、山楂治之,更加腹胀,午后发热,按其腹
不痛。此饮食虽化,脾胃复伤,用六君子汤,数剂而愈。
一小儿伤食发热,呕吐面赤,服消导清热之剂,饮食已消,热赤如故。曰∶此胃经虚热耳。用四君子汤加
升麻、柴胡各二分,四帖而痊。
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抽搐,呕吐,气喘吐痰,以饮食伤脾发热,肺气虚弱所致耳。用六君子汤,加炒
黑黄连、山栀各二分愈。
一小儿饮食停滞,服消导之剂。曰∶此脾胃气虚,不能克化也,法当调补为善,若数用克伐之剂,脾气益
伤,饮食愈停矣。已而腹内又结一块,寒热潮热,食少作渴,大便不实,用四君子汤,饮食渐增。又用补中益
气汤而愈。
万密斋治孙监司女,病后误食菱角伤脾,面肿而喘,用钱氏异功散,加藿香叶以去脾经之湿,紫苏叶以去
肺经之风,一剂而安。
外甥女有食积脾虚病,痘后又伤食,甚瘦,腹胀不喜食,用胃苓丸方加枳实、炒神曲、麦芽、青皮,作丸服之。
一儿因伤食,腹痛胀,医下之而愈。又伤食腹胀,医再下之。曰∶非其治也,误杀此儿,果半年而死。或
问故。曰∶凡饱食伤胃而胀,宜消导之,脾虚不能消食而胀,宜补之以助其传化。医者不察,乃一下再下,致
腹大无纹,脐突背平,脾肾皆伤,不死何俟?
王闲一子周岁,因食猪肉受伤,肢体瘦削,使人求药。问其详,乃食积疳,此有余病也。与脾积丸五粒,
教以猪肉汤吞下,果下一块,如小指大,涎沫裹之而出,顿安。
马铭鞠治华氏子,连食冷鸭子二枚,午间,又纵恣饮食,更余病发,上不吐,下不泻,胸腹胀满,目闭,
气喘身热。按其胸腹,则双手来护。曰∶食也,鸭子黄闭气,得水则化,今尚在胃口。急索大枣数枚,煎汤入
砂仁钱许,以通其气。儿渴,顿饮碗许,气渐通,目开,手足亦渐流动。再煎饮之,夜半吐泻交作,次日而愈。
立斋治杨锦衣子,十岁,腹胀痛,服消导药不应。彼以为毒,请诊其脉,右关沉伏,此食积也。河间云∶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痛难移,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与气快然衰,皆脾病也。审之,果因食粽得此,
以白酒曲,热酒服而愈。
张子和曰∶舞水一富家,有二子,长者年十三,幼者年十一,好顿食紫樱一二斤,每岁须食半月。后一二
年,幼者发肺痈,长者发肺痿,相继而死。张常叹曰∶人之死,生命耶,天耶。古人有诗,爽口味多终作疾,
真格言也。天生百果所以养人,非害人也。然而富贵之家,失教纵欲,遂至于是。
吴振公次女四岁,伤食吐泻,发热发颤。予谓此女多食瓜果,致脏气不行,酿成湿热。既经吐泻,湿去,
热留脏腑之中,无阴相养,故变成风象。为定参、术、半夏、砂仁、干姜、浓朴、归、苓一方。某医谓弱龄女
子,岂得服参、术?遂易他药,服至五日,人事昏沉,头偏睛露。复延治,以温中补脾救之立苏。(《慈幼篇》。)
卷二十九·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