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多,火不归源者,服理中之属,佐以姜附始安。
卷之三面部(二)
承浆痈
属性:或问∶地角下生疽何如?曰∶是名颏痈,属阳明胃经积热所致。用白芷升麻汤、活命
饮,加升麻、桔梗,更服紫金丹汗之。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
卷之三耳部(三)
耳发
属性:或问∶耳叶生疽何如?曰∶是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风热所致。六七日渐肿,如
胡桃或如蜂房之状,或赤或紫热如火,痛彻心是也。十日刺出黄白脓者生,刺之无脓,时
出鲜血,饮食不下,神昏狂躁者死。小儿耳窍旁生者,相传指月而生,恐未必然,大抵
风湿热毒成疳,故名月蚀疳疮。
x水银膏x 治月蚀疮多在两耳上及窍傍,随月虚盈。
水银(二钱半) 胡粉(研) 松脂 黄连(去须,为末,各半两) 猪脂(四两)
上先熬猪脂令沸,下松脂诸末及水银,搅令匀,瓷盒盛,先以盐汤洗净疮,涂敷,日
三五度。
x胡粉散x 治月蚀疮。
胡粉(炒微黄) 白矾( ) 虢丹( ) 黄连(净) 轻粉(各二钱) 胭脂(一钱) 麝香
(少许)
上为末。先以温浆水入盐,洗拭后掺药,如疮干,麻油调敷。
卷之三耳部(三)
耳内疮
属性:或问∶耳中生毒何如?曰∶耳中所患不同,皆由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
然。其证有五∶曰停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有耳风毒,常出红脓。有缠耳,常出白
脓。有耳疳,生疮臭秽。有震耳,耳内虚鸣,常出清脓。虽有五般,其源一也,皆不寒热。
有耳蕈、耳痔,则不作脓,亦不寒热,外无
臃肿,但耳塞不通。以上缠绵不已,令人耳聋,活命饮、黄连消毒饮治之。若寒热间作,
内外红肿疼痛日增者,为耳痈,用活命饮加升麻、桔梗、紫金丹、乌金散;壮实者,一
粒金丹下之。若寒热大作,痛楚难禁者疔也,作疔治之。
x〔东垣〕黍粘子汤x 治耳内痛,生疮。
桔梗(半两) 柴胡 黄 (各三分) 连翘 黄芩 黍粘子 当归梢 生地黄 黄连(各二
分) 蒲黄 甘草(炙) 草龙胆 昆布 苏木 生甘草(各一分) 桃仁(一钱) 红花(少许)
上件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少热服,食后,忌寒药利大
便。
x〔罗〕x 治耳内生疮者,为足少阴是肾之经也,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
人于耳,兴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
x曾青散x 治耳内有恶疮。
雄黄(七钱) 曾青(半两) 黄芩(二钱半)
上件捣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纳耳中。有脓出,即以绵杖子拭干用之。
x黄连散x
黄连(半两) 白矾(枯,七钱半)
上捣为细末。每用少许,绵裹纳耳中。
余详杂病第八,耳门。
卷之三耳部(三)
耳根毒
属性:或问∶耳根结核何如?曰∶是名耳根毒。状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痛,属足少阳胆经,
兼三焦经风热所致。用活命饮加升麻、柴胡,水酒煎服,或乌金散汗之。壮实者,一粒金
丹下之;老弱者,黄 内托散、十宣散托之。一人劳倦,耳下 肿,恶寒发热,头疼作
渴,右脉大而软,当服补中益气汤。彼自用药发散,遂致呕吐,始信。予用六君子汤,更
服补中益气汤而愈。大抵内伤荣卫失守,皮肤间无气滋养,则不任风寒,胃气下陷,则
阳火上冲,气喘发热头痛,脉大,此不足证也,误作外感表实而反泻之,宁免虚虚之祸。
东垣云∶内伤右脉大。外感左脉大。当以此别之。按∶左脉大属外感,此亦难凭,必须
察形观色审证,参之以脉,乃得不误。丹溪治一老人,饥寒作劳,患头疼发热,恶寒骨
节疼,无汗妄语,脉洪数而左甚,治以参、 、归、术、陈皮、甘草,每帖加附子一片,五
帖而愈。又一少年,九月间发热头痛,妄语大渴,形肥脉数大左甚,以参、术君,茯、芍
臣, 佐,附一片使,盖人肥而脉左大于右事急矣,非附则参、 无捷效,五十帖大汗
而愈。此皆左脉大,丹溪悉以内伤治之。若根据东垣认作外感,宁不杀人。 一妇耳下肿
痛,发寒热,与荆防败毒散四剂,表证悉退,以散肿溃坚汤数剂,肿消大半,再以神效栝
蒌散四剂而平。 一人肝经风热,耳下肿痛发热,脉浮数,以薄荷丹治之而消。 一妇
因怒,耳下肿痛,以荆防败毒散加连翘、黄芩,四剂而愈。尝治此旬日不消者,以益气
血药及饮远志酒井效,无脓自消,有脓自溃。一妇因怒,耳下 痛,头痛寒热,以荆防
败毒加黄芩,表证悉退。但饮食少思,日晡发热。东垣云∶虽有虚热不可大攻,热去则
寒起,遂以小柴胡加地骨皮、芎、归、苓、术、陈皮十余帖而愈。次年春复肿坚不溃,用八
珍汤加香附、柴胡、地骨皮、桔梗,服至六七帖,以为延缓,仍服人参败毒散,热愈盛,
又服流气饮则盗汗发热,口干食少,至秋复求诊视,气血虚极,辞之果殁。一人每怒
耳下肿,或胁作痛,以小柴胡汤加青皮、红花、桃仁四剂而愈。 一女性急好怒,耳下
常肿痛,发寒热,肝脉弦急,投小柴胡加青皮、牛蒡子、荆芥、防风而寒热退,更以小
柴胡汤对四物数剂而肿消。其父欲除病根,予谓∶肝内主藏血,外主荣筋。若恚怒气逆则
伤肝,肝主筋,故筋蓄结而肿,须要自加调摄,庶可免患。否则肝迭受伤,不能藏血,血
虚则难瘥矣。后不戒,果结三核,屡用追蚀,不敛而殁。 一人远途劳倦,发热,脉大无
力,耳下患肿,此劳损也,宜补中益气、养荣汤,自然热退肿消。彼不听,服降火药及
必效散,果吐泻不食而死。夫劳倦损气,气衰则火旺,火乘脾土,故倦怠而热,此元气
伤也。丹溪曰∶宜补形气,调经脉,其疮自消,不可汗下。若不详脉症。经络受病之异。
而辄用峻厉之剂,鲜不危矣。
卷之三耳部(三)
耳后疽(参发颐)
属性:或问∶耳后一寸三分生疽,古云不治之证。今有一人,年二十四岁,耳后结块如拳,
肉色不变,亦不甚痛,七日不食何如?曰∶此名耳后毒,非瘿也,隔蒜灸之;活命饮加柴
胡、桔梗、升麻,八阵散下之愈。 张通府,耳后发际,患肿一块无头,肉色不变,按之
微痛,彼谓痰结,脉软而时见数。经曰∶脉数不时见,疮也,非痰也。仲景云∶微弱之
脉,主血气俱虚,形精不足。又曰∶沉迟软弱,皆宜托里,遂用参、 、归、术、川芎、
炙甘草以托里,少加金银花、白芷、桔梗以消毒,彼谓不然。内饮降火消痰,外贴凉药,
觉寒彻脑,患处大热,头愈重,食愈少,复请治,以四君子加藿香、炮干姜数剂,食渐
进,脓成刺之,更以十全大补汤去桂,灸以豆豉饼,又月余而愈。 罗宗伯,耳后发际
患毒 痛,脉数,以小柴胡加桔梗、牛蒡子、金银花,四剂而愈。 一人耳后患毒,脉证
俱实,宜用内疏黄连汤,彼此严冬不服寒剂,竟至不起。 一人耳后寸余发一毒,名曰锐
疽。 痛寒热,烦躁喜冷,此胆经蕴热而然。先用神仙活命饮一剂,势减二三,时值仲冬,
彼惑于用寒远寒之禁。自用十宣、托里之药,势渐炽,耳内脓溃,喉肿闭,药不能下而殁。
卷之三耳部(三)
总论
属性:x〔薛〕x 耳疮属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厥阴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燥火风热,或肾经
虚火等因。若发热 痛,属少阳、厥阴风热,用柴胡栀子散。若内热痒痛,属前二经血虚,
用当归川芎散。若寒热作痛,属肝经风热,用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若内热口干,属肾
经虚火,用加味地黄丸,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余当随证治之。 文选姚海山,耳根
赤肿,寒热作痛,此属三焦风热也,但中气素虚,以补中益气加山栀、炒黄芩、牛蒡子
治之而愈。 一儒者,因怒,耳内作痛出水,或用祛风之剂,筋挛作痛,肢体如束,此肝
火伤血也,用六味丸料数服而愈。 举人毛石峰子,年二十,耳内出水或作痛,年余矣。
脉洪数,左尺益甚,此属肝、肾二经虚热也,用加减八味丸料,一剂而愈。 一男子每入
房,耳内或作痒或出水,常以银簪探入,甚喜阴凉,此属肾经虚热也,用加减八味丸而
愈。 一妇人,因怒发热,每经行即两耳出脓,两太阳作痛,以手按之痛稍止,怒则胸
胁、乳房胀痛,或寒热往来,或小便频数,或小腹胀闷,此皆属肝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