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93-伤寒附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寒八九日不解,阳盛阴虚,下之应不为过,而变症蜂起者,是未讲于调胃承气之法,而下之不得其术也。 
胸满而烦,小便不利,三阳皆有是症。而惊是木邪犯心,谵语是热邪入胃。一身尽重,是病在阳明而无气以动 
也;不可转侧,是关少阳而枢机不利也。此为少阳阳明并病。故取小柴胡之半,以转少阳之枢;辅大黄之勇, 
以开阳明之 。满者忌甘,故去甘草∶小便不利,故加茯苓。惊者须重以镇怯,铅禀于金之体,受癸水之气, 
能清上焦无形之烦满,中焦有形之热结,炼而成丹,不特入心而安神,且以入肝而滋血矣。龙骨重能镇惊而平 
木,蛎体坚不可破,其性守而不移,不特静可以镇惊,而寒可以除烦热。且咸能润下,佐茯苓以利水,又能软 
坚,佐大黄以清胃也。半夏引阳入阴,能治目不瞑,亦安神之品,故少用为佐。人参能通血脉,桂枝能行营气,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在所必须,故虽胸满谵语而不去也。此于柴胡方加味而取龙蛎名之者,亦以血气之属, 
同类相求耳。 
x黄连汤∶x 
黄连 人参 甘草 桂枝 干姜 半夏 大枣 
伤寒表不发热,而胸中有热,是其人未伤寒时素有蓄热也。热在胸中,必上形头面,故寒邪不得上干∶上焦 
实,必中气虚,故寒邪得从胁而入胃。《内经》云∶“中于胁则入少阳”,此类是已。凡邪在少阳,法当柴胡 
主治。此不往来寒热,病不在半表,则柴胡不中与之。胸中为君主之宫城,故用半夏泻心加减。胸中之热不得降, 
故炎上而欲呕;胃因邪气之不散,故腹中痛也。用黄连泻心胸之热,姜、桂祛胃中之寒,甘、枣缓腹中之痛,半 
夏除呕,人参补虚。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搏于中,所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仍不离少阳和解之治法 
耳。此症在太阴、少阳之间,此方兼泻心、理中之剂。 
x黄芩汤∶x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太阳阳明合病,是寒邪初入阳明之经,胃家未实,移寒于脾,故自下利,此阴盛阳虚,与葛根汤辛甘发散 
以维阳也。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陷入少阳之里,胆火肆逆,移热于脾,故自下利,此阳盛阴虚,与黄芩汤苦甘 
相淆以存阴也。凡太、少合病,邪在半表者,法当从柴胡桂枝加减。此则热淫于内,不须更顾表邪,故用黄芩 
以泄大肠之热,配芍药以补太阴之虚,用甘、枣以调中州之气。虽非胃实,亦非胃虚,故不必人参以补中也。若 
呕是上焦之邪未散,故仍加姜、夏。此柴胡桂枝汤去柴桂人参方也。凡两阳之表病,用两阳之表药;两阳之半 
表病,用两阳之半表药。此两阳之里病,用两阳之里药。逐条细审,若合符节。然凡正气稍虚,表虽在而预固 
其里,邪气正盛,虽下利而不须补中,此又当着眼处。《内经·热病论》云∶“太阳主气,阳明主肉,少阳主 
胆。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冬不藏精,则精不化气,故先气病,次及肉之病而及胆,仍自外 
之内。此病本虽因于内,而病因为伤于寒,故一病两名耳。胆汁最苦最寒,乃相火中之真味。火旺之水亏,胆 
汁上溢而口苦,故用芩、连之品以滋胆汁而清相火也。 

卷下
太阴方总论
属性:太阴主内,为阴中至阴,最畏虚寒,用温补以理中,此正法也。然太阴为开,故太阴亦能中风,则亦有可 
汗症。若见四肢烦疼之表,而脉浮者,始可与桂枝汤发汗。若表热里寒,下利清谷,是为中寒,当用四逆以急 
救其里,不可攻表,以汗出必胀满也。又恐妄汗而腹胀满,故更制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以解之。太阴本无 
下症,因太阳妄下而腹满时痛者,是阳邪内陷,故有桂枝加芍药汤之下法。若病不从太阳来,而腹满时痛,是太 
阴本病。倘妄下之,必胸下结硬而成寒实结胸,故更制三物白散以散之。此仲景为太阴误汗误下者立救逆法也。 
叔和不能分明六经之方治,而专以汗吐下之三法教人,重集诸可与、不可与等浮泛之辞,以混仲景切近的当之 
方法,是点金成铁矣。 
x理中丸∶x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太阴病,以吐利腹满痛为提纲,是遍及三焦矣。然吐虽属上,而 
由于腹满,利虽属下,而由于腹满,皆因中焦不治以致之也。其来由有三∶有因表虚而风寒自外入者,有因下 
虚而寒湿自下上者,有因饮食生冷而寒邪由中发者。总不出于虚寒,法当温补以扶胃脘之阳,一理中而满痛 
吐利诸症悉平矣。故用白术培脾土之虚,人参益中宫之气,干姜散胃中之寒,甘草缓三焦之急也。且干姜得白 
术,能除满而止吐,人参得甘草,能疗痛而止利。或汤或丸,随机应变,此理中确为之主剂欤!夫理中者理中 
焦,此仲景之明训,且加减法中又详其吐多下多腹痛满等法。而叔和录之于大病瘥后治真吐一症,是坐井观天 
者乎! 
按∶太阴伤寒,手足自温者,非病由太阳,必病关阳明。此阴中有阳,必无吐利交作之患,或暴烦下利, 
或发黄便硬,则腹满腹痛,是脾家实,而非虚热,而非寒矣,又当于茵陈、调胃辈求之。 
x四逆汤∶x 
干姜 附子 甘草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二句,是立方之大旨。脉浮为在表,迟为在脏,浮中见迟,是浮为表虚,迟为脏寒矣。 
腹满吐利,四肢厥逆,为太阴症。姜、附、甘草,本太阴药,诸条不冠以太阴者,以此方为太阳并病立法也。 
按四逆诸条,皆是太阳坏病转属太阴之症。太阳之虚阳留于表而不罢,太阴之阴寒,与外来之寒邪相得而益深。 
故外症则恶寒发热,或大汗出,身体痛,四肢疼,手足冷,或脉浮而迟,或脉微欲绝;内症则腹满腹胀,下利 
清谷,小便自利,或吐利交作。此阴邪猖獗,真阳不归,故云逆也。本方是用四物以救逆之谓,非专治四肢厥 
冷而为名。盖仲景凡治虚症,以补中为主,观协热下利,脉微弱者用人参,汗后身疼,脉沉迟者加人参。此脉 
微欲绝,下利清谷,且不烦不咳,中气大虚,元气已虚,若但温不补,何以救逆乎?观茯苓四逆之治烦躁,且用 
人参,其冠以茯苓而不及参,则本方有参可知。夫人参通血脉者也,通脉四逆,岂得无参?是必因本方之脱落 
而仍之耳。薛新甫用三生饮,加人参两许,而驾驭其邪,则仲景用生附,安得不用人参以固其元气耶?叔和以 
太阴之吐利四逆,混入厥阴,不知厥阴之厥利,是木邪克土为实热,太阴之厥利,是脾土自病属虚寒,径庭自异。 
若以姜、附治相火,岂不逆哉?按理中、四逆二方,在白术、附子之别。白术为中宫培土益气之品,附子为坎宫 
扶阳生气之剂。故理中只理中 
州脾胃之虚寒,四逆能佐理三焦阴阳之厥逆也。后人加附子于理中,名曰附子理中汤,不知理中不须附子,而 
附子之功不专在理中矣。盖脾为后天,肾为先天,少阴之火所以生太阴之土。脾为五脏之母,少阴更太阴之母, 
与四逆之为剂,重于理中也。不知其义者,谓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附子得生姜而能发散,附子非干姜则不热, 
得甘草则性缓。是只知以药性上论寒热攻补,而不知于病机上分上下浅深也,所以不入仲景之门也哉! 
x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x 
此太阴调胃承气之方也。凡治病必分表里,而表里偏有互呈之证,如麻黄之喘,桂枝之自汗,大青龙之烦 
躁,小青龙之咳,皆病在表而夹里症也。用杏仁以治喘,芍药以止汗,石膏以治烦躁,五味、干姜以治咳,是 
于表剂中兼治里也。若下利腹胀满者,太阴里症而兼身体疼痛之表症,又有先温其里,后解其表之法。若下利 
清谷,而兼脉浮表实者,又有只宜治里,不可攻表之禁。是知仲景重内轻外之中,更有浅深之别也。夫汗为阳 
气,而腰以上为阳,发汗只可散上焦营卫之寒,不能治下焦脏腑之湿。若病在太阴,寒湿在肠胃而不在营卫, 
故阴不得有汗,妄发其汗,则胃脘之微阳随而达于表,肠胃之寒湿入经络,而留于腹中,下利或止,而清谷不 
消,所以汗出必胀满也,凡太阳汗后胀满,是阳实于里,将转属阳明;太阴汗后而腹满,是寒实于里,而阳虚 
于内也。邪气盛则实,故用浓朴、姜、夏,散邪而除胀满;正气夺则虚,故用人参、甘草,补中而益元气。此 
亦理中之剂欤!若用之于太阳汗后,是抱薪救火,如此症而妄作太阳治之,如水益深矣。 
x三物白散∶x 
桔梗 贝母 巴豆 
太阳表热未除,而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