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1-医学心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脉,则桂枝可易葛根,仲景葛根黄连黄芩汤之意可推也。若从少阳来,得少阳脉,则桂枝 
可易柴胡,是以大柴胡汤为少阳传入太阴之的方也。然必腹中实痛,乃为脾邪干胃,甫用大 
黄下之。否则只于本方,加芍药以和之而已。《伤寒论》云∶本太阳证,为医误下,传入太 
阴而腹痛者,桂枝汤加芍药,大实痛者,桂枝汤加大黄,亦此意也。太阴如此,少阴、厥阴 
何独不然。仲景少阴篇内,以四逆散治阳厥,方用柴胡、黄芩、甘草、枳实者,人皆不得其 
解,岂少阴亦用柴胡散之欤?诚以热邪传里,游行于少阴经络之间,尚未结聚成实,内陷于 
胃腑之中,则用黄芩、甘草以清传经之热邪,用枳实以导胃中之宿滞,使邪气不得乘机而内 
合,以作胃实不大便之证,更用柴胡疏通三阳之路,俾其从此来者,仍从此出,不必扰动中 
宫,而病势已解,此仲景用药之微权,而其用心亦良苦矣。愚不自揣,每遇阳邪入阴,尚未 
结实之证,仿古人三黄解毒之意,而加以石膏、柴胡、丹皮之属,往往获效。盖三黄以除三 
阴之热邪,用石膏以守阳明之中路,加柴胡者,亦望其返之故道,而还阳向汗也。大抵伤寒治 
法,急于解表而缓于攻里。非惟三阳之邪,务从表散,即三阴未结之邪,犹且徘徊观望,冀 
其还阳而之表。必俟邪气结实,乃用承气汤攻下之。且戒曰∶欲行大承气,先与小承气,腹 
中转矢气者,方与大承气汤,若不转矢气,慎未可再攻。兢兢然不苟下也有如此。仲景又云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下之,因作痞。热入者,言入胃也。三 
阴下早,虽不至成结胸,而已不免为痞气矣。噫嘻!经腑之间,乌可以不辨哉! 

卷一
阴证有三说
属性:世人论伤寒,辄曰阴证,而不知有三说也。有传经之阴证,阴中之热证也。有直中之阴 
证,阴中之寒证也。有房室之阴证,阴中之虚证也。既犯房室而得热证,则灼热极甚;犯房 
室而得寒证,则阴寒极甚。热之甚,清剂宜轻;寒之甚,温剂宜重。斯无弊耳,乃世人混称 
夹阴,而医者漫不加察,反从而和之。噫,陋矣! 

卷一
论疫
属性:时疫之症,来路两条,去路三条,治法五条,尽矣。何谓来路两条?疫有在天者,有在 
人者。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 
自人受之,皆从经络而入,或为头痛、发热、咳嗽,或为颈肿、发颐、大头天行之类,斯在 
天之疫也。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乡之病,染及合邑,此乃病 
气、秽气相传染,其气息俱从口鼻而入,其见症,憎寒壮热,胸膈满闷,口吐黄涎,乃在人之 
疫以气相感,与天无涉。所谓来路两条者此也。 
夫在天之疫,从经络而入,宜分寒、热,用辛温、辛凉之药以散邪,如香苏散、普济消 
毒饮之类,俾其从经络入者仍从经络出也。在人之疫,从口鼻而入,宜用芳香之药以解秽, 
如神术散、藿香正气散之类,俾其从口鼻入者仍从口鼻出也。至于经络、口鼻所受之邪,传 
入脏腑,渐至潮热谵语,腹满胀痛,是为毒瓦斯归内,非疏通肠胃无由以解其毒,法当下之。 
其大便自行者,则清之。下后而余热不尽者,亦清之,须令脏腑之邪从大便出也。所谓去路 
三条者此也。 
夫发散、解秽、清中、攻下,共四法耳,而谓治法有五,何也?大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体虚受邪,必须以补法驾驭其间,始能收效万全,如气虚补气,血虚补血,古人所用参苏 
饮、人参白虎汤、人参败毒散、黄龙汤、四顺清凉饮,方内有人参、当归,其意可想而知矣 
于前四法中加以补法,乃能左右咸宜,纵横如意,邪气退而元气安、所谓治法五条者此也。 
熟此五法,而融会贯通,其于治疫也,何难之有? 

卷一
六气相杂须辩论
属性:世间之病,人皆曰伤寒最难,而非难也,难莫难于六气之相杂而互至耳。六气者,风、 
寒、暑、湿、燥、火是也。然冬月致病只三字,风、寒、火是也。春兼四字,风、寒、湿、 
火是也。夏兼五字,风、寒、暑、湿、火是也。秋只四字,风、寒、燥、火是也。其有非 
时之燥湿,则又天之变气也。大抵气愈杂则其治愈难,吾姑即夏间之五气而明辨之。五气既 
明,则其少者不烦言而已解。假如脉浮缓,自汗头痛,发热而恶风者,伤风也;脉浮紧,无 
汗头痛,发热而恶寒者,伤寒也。此随时感冒,虽在暑月,亦必有之。亦有纳凉饮冷,脏受 
寒侵,遂至呕吐痛泻,脉沉迟,手足厥冷,口鼻气冷,此乃夏月中寒之候,反因避暑太过而 
得之也。至于暑症,乃夏月之正病,然有伤暑、中暑、闭暑之殊。伤暑者,病之轻者也, 
其症汗出、身热而口渴也;中暑者,病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闷不醒,蒸热齿燥,或烦心 
喘喝、妄言也;闭暑者,内伏暑气,而外为风寒闭之也,其头痛身痛,发热恶寒者,风寒也 
口渴烦心者,暑也。其有霍乱吐泻而转筋者,则又因暑而停食、伏饮以致之也。然停食、 
伏饮,湿气也,或身重体痛,腹满胀闷,泄利无度,皆湿也。风寒暑湿,四气动而火随之, 
是为五气,所谓夏兼五字者以此。然而各字分见,其为治也易,五字互见,其为治也难。假 
如风暑相搏,名曰暑风,其症多发搐搦。暑湿相搏,名曰湿温,其症头痛自汗,谵语,身重 
腹满,足胫寒。风热相搏,名曰风温,其症自汗身重,多眠,鼻息鼾,语言难出。湿气兼 
风,名曰风湿,湿气兼寒,名曰寒湿,其症骨节烦疼,不能自转侧。复有风寒挟湿,发为刚 
、柔二痉,其症口噤,身反张。更有湿热相攻,发为五痿,其症四肢痿废,不能自收持。此 
皆五气相兼而互见者也。又况冬月伤寒,伏藏于筋骨之间,至夏感热气而发者,名曰热病。 
天行不正之气,发作非时者,名曰疫气。更有病气相传染,沿门合境皆病者,斯为在人之疫 
为害尤多。夫此热病、疫病,传之脏腑,大便不通,则燥气随之,是五气之中,复兼六气 
矣。更有体虚、劳倦、注夏等病,纷纭交错于其间,若不明辨亲切,孟浪投剂,伤生非浅。 
奈何医者一见发热,不问是暑、是湿,概行表散,散之不效,随用和解,解之不去,随用清 
凉,凉之不效,继以补益,其中有幸全者,则引为己功,而倾危乍至,则委之天数。岂知致 
病之初,认证投药,取效甚易,及其日久病深,败证悉具,虽有善者,亦莫如之何也已!予 
不自揣,特着此论,先指夏间五气而发明之,庶纷纭错杂之症,不至混淆,则触目洞然,施治 
如法,亦救世之一端耳。嗟乎!五气既明,多者已辨,则三气、四气之杂至者,不难辨矣。 
况伤寒一症,表里可分,传中可别,上、中、下三焦可凭,而又何难乎?我故曰∶伤寒非难 
而难于六气之相杂而互至也。 

卷一
论中风
属性:中风之症,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之殊。中腑者,中在表也,即仲景所谓太阳中风,桂 
枝汤之类是也。外显六经之形证,即如伤寒三阳、三阴传变之证也。其见证既与伤寒同, 
则其治法亦与伤寒传变无异矣。中脏者,中在里也。如不语,中心;唇缓,中脾;鼻塞,中 
肺;目瞀,中肝;耳聋,中肾。此乃风邪直入于里,而有闭与脱之分焉。闭者,牙关紧急, 
两手握固,药宜疏通开窍,热闭、牛黄丸,冷闭、橘半姜汁汤。其热闭极甚,胸满便结者, 
或用三化汤以攻之。脱者,口张、心绝,眼合、肝绝,手撒、脾绝,声如鼾、肺绝,遗尿、 
肾绝。更有发直、摇头、上撺、面赤如妆、汗出如珠,皆为脱绝之证。此际须用理中汤,加 
参两余,以温补元气。若寒痰阻塞,或用三生饮加人参以灌之,庶救十中之二三。中血脉者 
中在半表半里也,如口眼 斜,半身不遂之属是也,药宜和解,用大秦艽汤加竹沥、姜汁 
、钩藤主之,而有气与血之分。气虚者,偏于右,佐以四君子汤。血虚者,偏于左,倍用四 
物汤。气血俱虚者,左右并病,佐以八珍汤。此治中风之大法也。 

卷一
中风寒热辨
属性:或谓∶寒邪中脏,一于寒也;风邪中脏,而有寒、有热,何也?愚谓寒、阴邪也,阴主 
静,故其中人特为寒中而已矣。风、阳邪也,阳主动,善行而数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