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97-刘河间伤寒医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刘河间伤寒医鉴
作者:马宗素  
朝代:元代  
年份:公元1271年—1368年  


伤寒医鉴
属性:天道有遭世而兴,事有遇时而显,此古今之常理,出于自然者也。且谓儒书衰灭,以后邪 
说蜂起,以淆乱六经之道,红紫乱朱,无以折衷。孝武皇帝,举用俊茂,罢黜百家之非,而六经 
之道始明。自汉而降,注述繁错,医书尤甚。况医乃人之司命,所系尤重,殆非小智,所能及 
也。 
惟昔黄帝、岐伯,难疑答问,上穷天道,下极地理,中尽人性,垂法万世,以为生民之寿 
域,是以名曰《素问》。于是守真刘先生恐斯文将坠于地,民罹横夭,于是天地、阴阳、刚柔、 
消长之理,察人生风气、血脉、寒热之宜,逐一拟一篇,无不引《素问》,先标受病之本源,所 
处方用药。注书有四焉,一者,明天地之造化,论运化之盛衰,目之曰《要旨论》一部,计三 
万六千七百五十三字,一者,分君臣佐使,定奇偶之逆从,又作《宣明论》 
一部,计八千九百零三字,一者,又注伤寒六经传受,《直格》一部,计一万七千零九字,又 
取至真要大论一篇,病机气宜之说,着《玄机原病式》一帙,计二万余言。又,先生归世之后, 
恐庸医不知枢要,于《宣明论》内,又集紧切药方六十道,分为六门,亦名《直格》。通计八 
万余言,可谓勤矣。 
守真曰∶自昔以来,惟仲景着述遗文,立伤寒九十七法,合一百一十三方,而后学人,莫 
能宗之。谓如人病伤风,则用桂枝解肌,伤寒则用麻黄发汗。伤风反用麻黄,则致项强柔 ,伤 
寒反用桂枝,则作惊狂发斑,或误用此二药,则必死矣。故仲景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 
入胃,阴盛则亡是也。守真为此虑,恐麻黄、桂枝之误,遂处双解散。无问伤风伤寒,内外诸 
邪,皆能治疗,从下证错汗者,亦不为害。如此,革误人之弊,已不少矣。仲景处大承气汤、小 
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亦各有所宜。热势大者,大承气主之,微,小承气主之,腹中有痛,大 
便硬者,调胃承气主之。守真又恐承气有三,恐有过焉不及之患,遂处三一承气以总之。又虑 
仲景所着之书,文深义奥,浅学难通,遂芟其根蔓,撮其根本,十去七八,将三百九十七法, 
一百一十三方,制三十二药而总之,使人易于检阅。一见此书,对形见影,了无障碍,得之对证 
用药,人可自疗,况医家者流,业此者乎。兼仲景除《伤寒》之外,亦无杂病之论,是已备于 
仲景书也,故守真首论《伤寒》之差谬。 
故一切内外所伤,俱有受汗之病,名曰热病,通谓之伤寒。今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 
随四时天气、所感轻重,及主疗消息不等,合而言之,则一也。冬伏寒邪,藏于肌肉之间,至 
春变为温病,夏变为暑病,秋变为湿病,冬变为正伤寒。冬冒其气,而内生怫热,微而不病者 
,以至将来阳热变动,或又感之,而成热病也,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亦其义也。然其阴 
证者,止为杂病,终不为汗病,由是伤寒汗病,直言热病,不言其寒也。三阴证者,邪热在脏 
里,以脏为里为阴,当下者也。《素问》三篇∶刺热、评热论论、热论,论热不说其寒,非无 
谓者也,热论之外,《素问》更无说伤寒之证。热论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 
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注云∶寒者,冬气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 
名曰伤寒。伤于四时之气皆能病,以伤寒为毒者,最为杀厉之气,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 
者,寒毒藏于肌肉之间,久而不去,变为热病,故曰热病者,伤寒之类也。 
古圣训阴阳为表里,此一经大节目,惟仲景深得其旨趣。后朱肱编《活人书》,将阴阳二 
字,释作寒热,此差之甚也,中间误HT 横夭,嗟之何及!《素问》言人之脏腑阴阳,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又四时阴阳,尽有经记,内外之应,皆表里,其信然乎。六合为十二经脉之合,太 
阴阳明为一合,厥阴少阳为一合,少阴太阳为一合,手足之脉,是谓六合。表里者,诸阳脉皆 
为表,诸阴脉皆为里。以此验之,是守真之言不诬矣。然恐俗人不悟,朱肱《活人书》之谬, 
且略举伤寒六经传受一端而明之。肱书云∶伤寒中病时,腠理寒,便入阴经,脉不微细,不经三 
阳也。三阴中寒,微则理中汤,稍厥或下利,即甘草干姜汤。若阴毒已深,病势困重,六脉附 
骨,浮之则有,按之则无,于脐中用葱熨法。灸艾三五百壮以来,手足不温者,不可治也。守 
真曰∶前三日,三阳病,在表,故当汗之,后三日,三阴病,在里,故当下之。六经传受,皆是 
热证,非有阴寒之病也。《素问》云∶伤寒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由此言之,守真之说,正合《素问》,肱书失之远矣。又如身冷脉微,阳厥极深一证,肱书 
云∶病患身冷,脉沉 
细而疾,或时郑声,指甲面色青黑,阴毒已深。若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须急服辛热之 
药。如得手足温,更服前热药助之。若阴气散,阳气来,即渐减热药而调之。守真曰∶伤寒下 
后热不退,蓄热在内,阳厥极深,以至阳气怫郁,不能营运于身表四肢,以至遍身青冷。若急 
下之,残阴暴绝,阳气俊竭而死,不下亦死。此际当以凉膈散或解毒养阴退阳。但欲蓄热渐散 
,则心腹复暖,脉自渐生。至于脉复有力,方可三一承气汤下之。守真复虑热有两感之说,复 
以《素问》证之曰∶亢则害,承乃制。此则正谓阳厥极深,不能营运于四肢,以至身冷脉微也 
。此略举一二端耳,余者自可触类。夫肱书,暴于当世,亦一代之名医,其误谬犹若是,况其余 
碎杂不经之说,何可尽信!至论小儿,如阎孝忠曰∶凡小儿疮疹,当乳母慎口,不可令饥。及受 
风冷,归肾变黑而难治。春夏病为顺,秋冬病为逆。冬月肾旺寒盛,多归肾变黑。若妄下之, 
则内虚,多归于肾。此则直以疮疹为寒。守真云∶阎孝忠不详钱氏本方,斑疹黑陷,牛李膏、百 
祥丸,寒药下之,多获痊,不救必死,为热岂不明哉!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及斑疹黑陷 
,无不腹满喘急,小便赤涩不通,岂非热极使然耶!此阎孝忠所以失钱氏之意也。守真如此分别 
,可谓医者之龟鉴也。学人当详其说,无妄谓伤寒有阴毒之证,便投姜附之药,使实实虚虚,损 
不足,益有余,以此误人,不亦冤哉!每观乎城翟公《序》曰∶譬如宵行,冥冥迷路,不知其 
往。遇明灯炬火,正路昭然,此医鉴之所作也。 
然世俗恶寒好热,盖亦有说。守真云∶病势轻微,以热药强劫开发,误中而获效者有矣。 
如中酒热毒,而复饮热酒以投之,令郁结得开,而气液宣通,此谓以热疗热,亦有痊者。世俗惑 
于病轻而易痊,谓大疾亦然,殊不知不中则反为害也。热病以热药治之者,譬如骄主得佞臣纵恣 
,祸及灭亡,更不觉佞臣之恶,惟其同好之可乐,使热势转甚,以至阳厥,身冷脉微,反阳为 
阴,虽死不悟。至于诸热变证,十损八九,莫不皆然也。如下利不止,瘀热在里,若使火艾熨 
烙,无不悦者也。此世俗好热恶寒,所以滋肱书之失也。 
又,守真云∶病热势甚,根据法治之而不退者,或失寒凉,或因失下,或熨烙熏灸,使热极 
而妄为阳厥。切不可用银粉、巴豆性热大毒丸药下之,反耗损阴气而衰竭津液,使热势转甚,而 
懊、喘满、结胸、腹痛、下利不止、血溢、血泄,或为淋闭、惊狂谵妄,热证蜂起,不可胜举 
。由此为瘕 坚积之疾,误人必多。然则世情亦不知医者之过,未尽究守真之奇效。 
尝闻守真之言曰∶正治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病证轻微,可如此治之,若病危重,则当 
从反治之法。其反治者,亦名从治,盖药气从顺于病气也,是故以热治热,以寒治寒,是谓反治 
。以热治热者,非谓病气热甚,而更以热性之药治之,本谓寒性之药,反佐而服之。盖谓病气热 
甚,药气寒甚,拒其药寒,则寒攻不入,寒热交争,则其病转加也,故用寒药,反热佐而服之, 
令药气与病气不相忤。其药本寒,热服下咽之后,热体既消,寒性乃发,由是病气随愈。余皆仿 
此。然正治之法,犹君刑臣过,逆其臣性而刑之,故病热不甚,治之以寒,逆其病气,而病自愈 
矣。反治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