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川乌(大八角者三个生) 全蝎(二十一个生) 黑豆(二十一粒生) 地龙(半两生)
上为细末。入麝半字。同研。和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令膈空
。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予得此方。凡是历节及不测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川日。
有一贵家妇人。遍身走注疼痛。至暮则发。如虫啮其肌。多作鬼邪治之。予曰。此正历节病
也。三服愈。(凡云一字者。二分半也。)
卷上
第十九问朝食暮吐
属性:答曰。呕吐之病。皆繇三焦不调。脾胃不和。清浊相干之所致也。大抵呕吐本二证。呕者。
呕而有声。俗所谓 是也。吐者。吐而有物。胃中虚冷则吐。若心下牢大如杯。或时寒热。
朝食暮吐。脉如弦紧。则为虚寒相搏。胃气日亏。所以不能停留水谷。名曰胃反。
紫金丹。治呕吐。心腹疼。
丁香 木香 荜澄茄 胡椒 五灵脂(西者) 肉豆蔻(煨) 干姜(炮) 半夏末(半两) 附子
(炮) 硫黄水 银砂子(二件如灵砂法炒青金头角一两)
上为细末。半夏末姜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姜合丸。疗中脘停寒
。胸膈结痞。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木香 肉桂 附子 砂(纸上飞各一两) 陈皮 丁香 沉香 荜澄茄 青皮(去白各一两)
茴香(一分炒)
上为细末。次入 砂研。酒煮面糊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
以生姜一块。剜如盒子。安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去纸放温。细嚼盐汤送下。
卷上
第二十问妇人之病多因气生
属性:答曰。气以形载。形以气充。惟气与形。两者相待。气和则生。气戾则病。结为积聚。气不
舒也。逆为狂厥。气不降也。宜通而塞则为痛。气不达也。宜消而息则为 。婴之为瘿。留
之为瘤。亦气之凝耳。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
则气泄。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惊则气乱。九气不同。故妇人之病。多因气之所生也。
大七气汤。治惊恐恚怒相搏而痛。
京三棱 莪术 青橘皮(净洗) 陈皮 藿香叶 桔梗 官桂 益智(各一两) 香附子(去
毛二两) 甘草(半两)
上为粗末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木香顺气散。理
卫气。顺三焦。
乌药 木香 香附子 姜黄 砂仁 甘草
上为 咀。每服半两。水二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紫金丹。治气癖。气瘕。蛊胀病。(天台陈秀山传到不系产方)
针砂(十两) 余粮石 硫黄(各二两)
上先用药三件。同好醋入铁锅内煮干。碾为末。
平胃散(十两) 莪术(二两) 缩砂仁 丁香 木香 独活 黄 枳壳(各一两) 白茯苓
大黄 黄连 黑牵牛 甘草 茱萸 槟榔 破故纸(各三两) 干漆(一两须好者生漆二两亦
得)
上件为细末。同前药末用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日三五服不拘数。如病重则多服。忌盐酱
油面生冷等物。
卷上
第二十一问猝然而死少间复苏
属性:答曰。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喜伤阳。暴怒伤阴。亦气中之源也。况忧愁不意。
气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若概作中风候用药。非止不相当。多
致杀人。经云。无故而喑。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故猝然而死。少间
复苏者。正谓此也。
苏合香丸。疗传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猝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
瘀血月闭。 癖下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利乳。大人狐狸等病。
苏合香油(一两入安息香膏内) 白术(二两) 丁香(二两) 朱砂(二两水飞研) 安息香(二
两另为末用无灰好酒一升熬膏) 木香(二两) 白檀香(二两) 薰陆香(另研一两) 沉香(二
两) 乌犀屑(二两) 荜茇(二两) 香附子(二两炒) 诃梨勒(煨去复选皮二两) 麝香(另研
二两) 龙脑(研一两)
上为细末研药和。用安息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
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
卷上
第二十二问病非疟之邪四时多病寒热
属性:答曰。风者。阳之气也。寒者。阴之邪也。阴气上升入阳中则发寒。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
。阴阳偏胜。寒热互作。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者。是也。妇人之病。证见寒热邪非暑
气者。皆繇营卫之兆作也。且卫者气也。气为阳。阳微则恶寒。营者血也。血为阴。阴弱则
发热。故妇人寒热。多因气血之所使也。或劳伤而体弱。或经闭而寒热。若此之类。久而不
已。则成虚损之疾也。
必应散。治久寒热。如疟状。
熟地 槟榔 陈皮 草果(去皮) 当归 砂仁 甘草(炙) 柴胡(以上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去滓无时温服。合药时。忌鸡犬妇人见。
赤芍 白术(各二两) 赤茯 当归 肉桂 鳖甲 川芎 枳壳 柴胡 黄 秦艽 桔梗
橘红 甘草(各一两) 木香
上为 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卷上
第二十三问因咳嗽经候不行
属性:答曰。咳嗽之说。古书有咳而无嗽。后人兼言之。大抵皆从肺出。其声响亮。不因痰涎而发
者。谓之咳。言其声音闻于人。痰涎上下随声而发者。谓之嗽。如水之嗽荡。能荡其真气也
。况肺主乎气。经云。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久嗽损气。则血亦不足。遂致经闭不行。
时发寒热。久久成劳者。气血俱损之故也。
六神散。治妇人热劳咳嗽。月水不通。
柴胡(去苗) 白术 青皮(去白) 当归 牛膝 牡丹皮(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用六两。入蜜四两炒令焦。入酒并童便各一碗。煎八九沸。去滓。分作六服。
空心食前。
紫菀丸。治肺气咳嗽。
紫菀 防风 桑白皮(炙) 木香 贝母 人参 款冬花 葶苈(隔纸炒) 槟榔(各一两) 杏
仁(炒) 天门冬(去心一两) 甘草
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米饮送下。食后服。
卷上
第二十四问咳嗽有红痰
属性:答曰。经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原其至理。虽因寒邪之为患。当分内外所伤。难经云。形寒
饮冷则伤肺。肺主皮毛。自皮毛而入中者。谓之形寒。胃脉络肺。食寒而为嗽者。谓之饮冷
。水饮停积于胸膈。所以为痰。痰中有血者。乃心肺之相克也。肺属金而主气。心属火而行
血。以五脏而言之。心肺皆居膈上。以五行论之。金火应乎相制。故痰中有血者。此火克乎
金。心胜乎肺。久而不已。亦变成劳。难经所谓七传者死。亦此之类也。褚氏遗书云。喉有
窍。则咳血杀人。肠有窍。则便血羸人。便血犹可止。咳血不易医。所以咳嗽有红痰者。多
成虚劳之疾也。
平肺汤。定喘治嗽。
五味子 紫菀(洗去土) 陈皮(去白) 甘草(炙) 杏仁(泡去皮尖) 半夏(汤浸七次) 紫苏
子桑白皮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四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立验丸。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浮肿。不下饮食。消肿下气。止嗽。
葶苈(十分研炒为末) 贝母(三分) 杏仁(一两半炒去皮尖) 赤茯苓 紫菀 五味子(各三
分) 人参(一两) 桑白皮(一两炙)
上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二服。甚者夜一服。加至三十丸。枣汤下。肿盛者
食后服。
止红散。治心肺客热。咳嗽吐血。
柴胡(去苗一两) 胡黄连 宣连(各半两)
上为末。入朱砂少许研和。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半盏。通口服。
卷上
第二十五问吐血衄血齿衄舌上出血汗血
属性:答曰。气属乎阳。血属乎阴。阴盛则阳亏。阳盛则阴亏。经所谓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诸吐血衄血。繇阳气胜。阴之气被伤。血失常道。或从口出。或从鼻出。皆谓之妄行。其脉
洪数者逆。微细者顺。阳明之经。行络于颐颔。阳明受邪。热血从齿出也。脾气通于口。
心
气通于舌。心脾二经被伤。血故从舌出也。营血内通于脏腑。外萦于经络。藏则舍于肝经。
行则出于心脏。又心之液为汗。令肝心二脏俱虚。血随汗液出也。
内补芎归汤。治妇人血气羸弱。或崩伤过多。少气伤绝。腹中拘急。四肢烦热。面目无色。
及唾血吐血。
芎 熟地(各四两) 白芍(五两) 桂心(二两) 甘草 干姜(各三两) 大枣(四十枚) 当
归(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