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见唐钺译《西方心理学家文选》,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65—167页。
② C.兰格:《论情绪》,1885年版,译文见唐钺译《西方心理学家文选》,
第180—182页。
普 通 心 理 学
? 831?
詹姆士- 兰格的理论,促进了关于情绪的一系列实验研
究。许多研究表明,当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切断时,情
绪反应并不完全消失;同样的内脏器官活动的改变,可以在
极不相同的情绪状态时发生,当人为地引起那些在强烈情绪
状态时出现的内脏器官的效应活动时,并不产生相应的情绪
体验。根据这一类事实,出现了关于情绪的中枢理论。
二 情绪的中枢机制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强调中枢神经机构在情绪发生中的作
用。许多研究成果证明情绪的特殊体验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大脑皮
层则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一)丘脑
丘脑是较早被发现的情绪中枢。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
代,美国心理学家凯仑(W .B.Cannon)针对詹姆士- 兰格
学说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他根据丘脑受损伤或丘脑活动
在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时,情绪变得容易激动或发生病理性
变化这样一些事实,认为丘脑在情绪的发生上起着最重要的
作用。他说:〃当丘脑过程被激动起来时,专门性质的情绪才
附加到简单的感觉上。〃
其它学者的实验,表明把间脑以上的脑结构全部切除而
失去皮层控制的动物,出现〃假怒〃。凯仑引用了这一结果,
认为这是丘脑部位冲动释放引起的强烈的情绪反应。凯仑已
经涉及情绪的定位因素。他用药物使低级中枢从皮层的控制
下释放出来,被试出现笑和哭的情绪反应。凯仑根据这些事
? 832?
普 通 心 理 学
实,认为詹姆士主张情绪无特定的脑中心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但是凯仑的丘脑学说也是不完善的。有的学者指出给已
去皮层的动物切除全部丘脑之后,怒反应仍然存在,而只有
当下丘脑结构被切除后,情绪反应才消失;同时如果情绪反
应是由于丘脑机构从皮层抑制下的释放,那么排除皮层抑制
的来源就应当产生连续、持久的怒反应,但是实际上发生的
怒反应是暂时的,而不是连续的;而且,怒反应也可以在刺
激下丘脑、大脑皮层,甚至小脑时发生。这些事实都不能用
皮层抑制的释放来解释。
凯仑的丘脑学说强调了大脑皮层对丘脑抑制的解除是情
绪产生的机制,但是他却忽略了外周性变化的意义,以及大
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
(二)下丘脑
许多研究已经确证了下丘脑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下丘
脑的一些核团已被认为是在许多不同种类的情绪性和动机性
行为中是主要的。背部下丘脑对产生怒的整合模式是关键的
部位,如果这个部位被损坏,被试只能表现出一些片断的怒
反应,而不能表现协调的怒模式;如果下丘脑未被破坏,在
它的上部的脑组织无论去掉多少,被试都仍能表现有组织的
怒模式,甚至把被试的脑在下丘脑以上全部去掉,仍能得到
这些行为模式。
本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欧德(J.Olds)和米
尔纳 (P.Milner)倡导的用埋藏电极的方法进行〃自我刺
激〃的实验,提出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其临近部位存在着
〃奖励〃和〃惩罚〃中枢,有的著作描述为〃快乐〃和〃痛
普 通 心 理 学
? 833?
苦〃中枢。当刺激这些部位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情
绪。实验是这样装置的:在实验老鼠的脑的相应部位埋藏着
电极,另一端与一连接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联。当按压杠杆时,
微弱的电冲动就可以传达到脑。实验结果说明,当老鼠学会
按压杠杆从而得到电刺激以后,它就不断地去按压杠杆以得
到刺激。当电极安在背部下丘脑时,老鼠按压杠杆的频率高
达每小时五千次,它们可连续按压15至20小时,直到精疲
力尽,进入睡眠为止。这些部位被标示为奖励或快乐中枢。具
有这样效果的部位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和丘脑许多部分都存
在,其中以下丘脑最为明显。对另外一些部位,动物会按压
杠杆去截断电刺激。这些部位就被标示为惩罚或痛苦中枢。把
这样的刺激运用于病人的报告显示,病人好象也喜欢这种引
起愉快感觉的刺激;当给予刺激时,他们出现高兴和微笑,并
①
愿意去按压给刺激的杠杆 。
(三)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
网状结构在情绪的构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产生的
唤醒(Arousal)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它可以降低或提高
脑的积极性,加强或抑制对刺激的回答反应,人的情绪色彩
和情绪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状结构的状态。
林斯里 (D.B.Lindsley)基于大量脑电图的研究,系统地
阐述了一个情绪的激活学说。这个学说突出了网状结构的作用。
他认为从外周感官和内脏组织来的感觉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
①
见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第22单元,专栏22.3。
? 834?
普 通 心 理 学
的旁支进入网状结构,在下丘脑被整合与扩散,兴奋间脑觉醒中
枢,激活大脑皮层。激活的作用包括一般的警戒和注意,以及去
行动或促使去反应,也包括情绪的被激活,使感情的冲突尖锐。所
以网状结构的作用在于产生唤醒,是产生情绪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总结关于情绪唤醒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若坦堡
(Rou-tenberg)设想有两个唤醒系统。第一个是网状结构发
放系统,这个系统保持有机体的唤醒并组织有机体的反应;第
二个是边缘系统,它能控制某些与诱因有关的刺激引起的反
应。这两个唤醒系统是互相抑制又互相关联的。
边缘系统位于前脑底部,它之所以称为边缘,是因为它环绕
着脑干形成一个边界,围绕着、并延伸到大脑的全部领域。边缘
结构包括扣带回、海马回、眶岛颞区和皮下细胞站:杏仁核、隔
核、下丘脑、丘脑上部、丘脑前核和基底神经节的一部分,以及
松果缰和脑垂体。
边缘系统的主要部分重迭在下丘脑之上,调节着植物性神经
系统,诸如探究、喂食、攻击、逃避等活动,因而调节着与有机
体的天然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的机构。
1937年,帕帕兹 (J.W .Papez)系统地阐述了一个包
括情绪行为与情绪体验的复合神经机构,即帕帕兹环路(The
Circuit of Papez)。这个环路的主要结构就是边缘系统。
按照帕帕兹的设想,情绪过程建立在海马,当海马被刺激,冲
动通过胼胝体下的白色纤维,接力到下丘脑的乳头体。从下丘脑
普 通 心 理 学
? 835?
到丘脑前核,回到大脑的扣带回,再回到海马和杏仁核,完成了
这一环路。这些结构定位在中皮层和古皮层。通过扣带回兴奋影
响大脑皮层,并在这里把情绪色彩附加在意识体验上。
实验证明损伤边缘叶的不同部位,可以增强或降低老鼠
学习避免电击的能力,使动物驯服或凶猛,影响一些动物的
育幼行为等,所以边缘叶有些部位可能与保存种属的情绪和
行为有关。帕帕兹证明扣带回是有机体的动力警戒部位,能
引起有机体的警觉和注意,使经验带上情绪色彩。上述环路
是中枢情绪机构,情绪行为和情绪体验都整合在这个机构里。
边缘系统的功能虽然还不清楚,但是有些研究成果值得引起
心理学家重视。美国哈佛大学威?斯维特(W .Sweet)和维纳?
马斯克(V.Mask)基于神经学检查和癫痫发作史,诊断有些凶
暴行为病人的脑病变似乎常常在边缘系统的杏仁核。他们给两个
这样的病人作杏仁核毁坏性损伤之后,病人的凶暴情绪行为已经
在手术后二年到四年中未再发生。①
麦克林(P.D.MacLean)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末研究了
并扩展了帕帕兹的情绪理论,提出了〃内脏脑〃的概念。
麦克林的〃内脏脑〃就是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