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词来按照一定的任务确定自己的活动,注意于一定的事物
或活动。这时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作用,即使在当前
没有具体事物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于词而实现。
有意注意的集中和保持,不仅在没有干扰、没有任何无
关的事物妨碍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时候是可能的,而且即使在
有干扰的情况下也是可能的。这些干扰可能是外界的刺激物
(如分散注意的无关声音和光线等),也可能是机体的某些状
态(如有病、疲倦等),更可能是一些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等。
要想克服这些干扰,必须采取一些特别的行动来把注意保持
在活动任务所要求的事情上。有时必须消除或减少外界无关
刺激物的影响。例如把分散注意的物品拿开,降低干扰声音
的强度等等。在工作的时候,为了保持注意,通常应该先把
一切可能妨碍工作的东西去掉,预先把工作的地方收拾整齐,
把工作需要的一切物品准备齐全,设置好适当的照明条件,在
工作的时候保持安静,保持舒适的姿势等等。在已经习惯了
的工作条件下工作也是很重要的,这会使人更容易把注意集
中和保持在所进行的活动上。
对待事物的兴趣,特别是稳固的兴趣也支配着有意注意,
但是在有意注意中,注意和兴趣的关系常是间接的。人对于
? 124?
普 通 心 理 学
活动的直接结果可能没有兴趣,但是对于活动的最后结果有
兴趣。这种间接的兴趣,即关于结果的兴趣,几乎存在于自
觉进行的每一件工作中。只根据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是不
可能进行一件长期工作的。由于个别工作阶段的单调、其它
事物的分心等等,注意不可避免地要减弱。由于工作本身是
缺乏兴趣的,不能吸引人的,人就必须努力把注意集中在工
作上。凡是越不感到兴趣的工作,有意注意就越加必要。否
则,就永远也不能达到那种使人发生兴趣的结果。
为了保持有意注意,对任务的理解和要完成任务的愿望
起着重要作用。从工作的任务出发,人就能自觉地去指导自
己的注意;同时,这种任务也有助于培养他对工作的兴趣。任
务越重要,对任务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
强烈,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所必需的一切就越能引起有意注意。
在完成一定任务的时候,为了保持有意注意,人就必须有计
划地组织自己的活动,使所做的一切服从于当前的任务。这
样就能保证最清晰地反映那些与任务有关的对象。有计划地
组织自己的活动常常要求作出巨大的努力,当多次成功地组
织活动以后,这种对活动的组织就越容易实现,有意注意也
就能更顺利地进行。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常常不能截然分开。无意注意可能
转化为有意注意。例如一个人偶然为某种活动所吸引而去从
事这种活动,后来才认识到它有重大的意义,因而就自觉地、
有目的地去从事这种活动,这就是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注意转化的情况,有意注意也可能转化为
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一个人在刚开始做一件工作的时
普 通 心 理 学
? 125?
候,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件工作
上面,但是在他对这件工作发生了兴趣以后,就可以不需要
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了。这种注意仍是自觉的和有目的
的,所以属于有意注意的范围,也叫做〃有意后的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特征
一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
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注意广度是心理学中最早进行实验
研究的问题之一。1871年耶文斯(W .S.Jevons)抓一把黑
豆撒在一个黑色背景上的白盘子中,只有一部分豆粒落到盘
子中,其余豆粒滚到黑色背景上面去,待白盘子中的豆粒刚
一稳定下来,便立刻报告所看到的盘子中的豆粒数量。耶文
斯这样重复了一千多次实验,结果统计如表6。实验表明:
(一)在盘上有5个豆粒的时候,开始发生估计上的误差;在
不超过8—9个豆粒的时候,估计还比较正确,错误估计次数
在50%以下;但豆粒数超过8—9个的时候,错误估计次数便
占50%以上。(二)豆粒数量越多,估计的偏差范围越大。
(三)豆粒数量较多,出现低估倾向,即倾向于把数量估计得
较少。
视觉的注意范围可以用速视器加以确定。在不超过十分
之一秒的时间内,在速视器上呈现一些印有数字、图形或字
母的卡片,由于呈现时间很短,眼睛来不及移动,受试者对
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此时间内,受试者所能
表6 耶文斯的注意文度实验结果
实 际 数 量
5 6 7 8 9 10
估 计 数 量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总 计
平均估计数量
标 准 差
正确估计%
3
23
4
65
11
12
13
14
15
102
4
1
7
120
20
18
113
25
30
76
28
1
2
24
76
18
2
6
37
46
16
2
1
11
19
26
12
23
3.0
0.0
100
65
4.0
0.0
100
107
5.1
0.3
95
147
6.1
0.4
82
156
7.1
0.5
72
135
8.0
0.7
56
122
8.9
0.7
62
107
69
1
4
17
19
3
1
45
7
11
6
1
2
26
2
3
3
4
2
14
2
1
6
2
11
9.7 10.5 11.5 12.2 13.1 13.7
0.9
43
1.0
38
0.9
42
1.0
23
1.3
19
1.0
18
普 通 心 理 学
? 127?
知觉的数量就表示了他的注意范围。实验结果证明,在十分
之一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够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或
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
这种注意范围的大小是随着被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改变
的。例如对同样颜色的字母所能注意的范围,一般比对颜色
不同的字母的注意范围要大一些;对排列成一行的字母,比
对分散在各个角落上的字母的注意数目要多一些;对大小相
同的字母所能感知的数量,要比对大小不同的字母感知的数
量大得多。由此可知,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
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在注意不同数量对象的时候,常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在
一个实验研究中受试者每次报告刺激物数量以后,要求他们
回忆判断所用的方法。结果表明,对较少数量(4个刺激物以
下)正确判断多是采用直接知觉的方法获得的;对中等数量
(5—6个刺激物),把刺激物分组进行知觉的效果较好;对较
大数量 (7—8个刺激物),分组知觉和计数方法的效果差不
多,但直接知觉的效果很差。
此外,注意范围的大小,随着活动的任务不同和个人的
知识经验不同而有所改变。例如,呈现一定数量的字母,要
求受试者指出字母写法上的错误,这时,他能知觉到的字母
的数量,比单纯要求他说出有些什么字母时的数量少得多。在
这种情况下,注意范围的缩小是因为指出错误的任务比辨认
字母的任务,要求受试者更清楚地知觉每个字母的细节。又
如根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去感知一些有意义的字或词句,要比
知觉一些彼此不相联系的孤立的字母或单字的范围大得多。
? 128?
普 通 心 理 学
可见,虽然呈现的材料的数量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知觉的任
务不同,主体的经验不同,注意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注意广度的另一种形式是感知在时间上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