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由于劳动活动而可能获得的产品或工程的印象,然后才能 
够按照以观念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这种印象去改变劳动对 
象。换句话说,人的劳动活动不仅要适应他要施加影响的外 
界物质对象,而且要服从于当时仅仅在想象中以观念形式存 
在着的客体—— 这种客体是现实的印象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 
的产物。 
要使自己的劳动活动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产生符合于目 
的的结果,这种目的就必须表现为有意识地反映现实的形式。 
因为只有这样,劳动者的劳动目标才可能和他所直接感知的 
事物互相比较。例如,人要用木料制造特定的物品,他首先 
就要把可能采用的木料和他所思考着的物品进行比较,挑选 
出适用的材料。这时他的劳动的目的以有意识的反映的形式 
存在于他的头脑中,可能采用的木料也引起他的有意识的反 
映,于是构成了劳动目的和直接感知的劳动对象互相比较的 
前提条件。在劳动过程中,人不仅根据自己的目的来估量劳 
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他在许多时候还为了适应既有的材 
料和工具的限制,考虑到自己的活动的中间结果,而在一定 
程度上修改头脑中的已有的设计,改变原来以观念形式存在 
着的产品的形象,例如改变它各个部分的大小和相互关系,或 
改变它的结构等等。这就是说,由于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他所 
意识到的东西,他就不仅能施加作用于周围的现实事物,也 
能作用于他的头脑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他不仅在劳动中去 
 
 
? 110? 
普 通 心 理 学 
获得周围已存在的事物,也是获得当时仅存在于他的观念中 
的东西。在人改造周围的现实对象的时候,首先在头脑中进 
行着工作:拟定和修改行动的方法,在头脑中准备实现它们 
的条件,进行思想上的试验等等。 
不仅人的劳动活动是这样,其它活动也是这样。人的其 
它活动随着劳动并且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也获得了劳动活 
动所固有的特点—— 由关于活动的结果的有意识的观念所指 
导。换句话说,人的活动也具有有意识、有目的方向的性质, 
在他的活动中同样可以看到意识的特殊作用。和在劳动中一 
样,人在进行其它活动之前,一般都首先在头脑中想象活动 
的结果,拟定行动的方法,在思想中进行试验。有时做一个 
很简单的以前不曾做的动作,也要事先在思想中试做一下。甚 
至如布置房间家具,人也先在头脑中移动家具,想象出重新 
布置后的景象,然后再动手进行实际的布置。 
由此可见,意识、有意识的反映,使人能够在头脑中进 
行活动,并且能够用头脑中产生的概念、思想、计划来指导 
自己的行动。人的行动因此更有目的方向性,更有预见性。和 
动物不同,人在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有了更大的主动性。 

三 意识与人的直接实践经验 

意识是借助于词而实现的对现实的反映,在本质上有别 
于动物心理的仅仅借助于直接印象而实现的对现实的反映。 
在意识到客观事物时,由于事物的作用而产生的直接印象就 
同已形成的有关的知识、概念、思想发生联系。由于这种联 
系,人所感知的东西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人意识到他所感知 
 
 
普 通 心 理 学 
? 111? 
的东西按其属性应该归入某一类的事物。意识到现实的事物 
也就是这些事物反映在人所掌握的词的系统中的过程。 
由社会经验形成的词的概括内容同个人在实践活动中所 
获得的直接印象的经验比较起来是无比丰富的,它要广泛得 
多,对现实的反映也深刻、全面、完善得多。可是通过词而 
进行的反映不能离开个人的实践活动。 
词的概括虽然不能只在个别人从现实中获得的直接印象 
的基础上产生,但它是在人们彼此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也就 
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掌握社会上所形成的词的 
过程不仅依赖于这些词所标志的知识、概念、思想的影响,也 
依赖于它们所标志的东西同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关于事物 
的直接印象的关系。人掌握词所标志的东西必须以自己获得 
的直接印象为依据。词只是通过它同人直接感知的事物发生 
的联系,才对人具有意义。 
当儿童开始学语的时候,个别的词只是和他所直接感知 
的个别事物发生联系,作为这一事物的信号,标志它并引起 
儿童的相应的反映。后来,这个词就逐渐用来标志某一类的 
东西,具有概括的作用,这时它就真正具有了词的意义。当 
用词来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或区别开来的时候,词就不只 
巩固儿童的经验,也丰富他的经验,给予他以从客观事物引 
起的直接印象中所不能获得的东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这 
种由词所给予儿童的东西,总是直接和个体在实践中所获得 
的有关客观事物的直接印象相联系的。 
人掌握了语言以后,知识的传授就可以借语言来进行。人 
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解释,掌握他在直接经验中从来没有 
 
 
? 112? 
普 通 心 理 学 
遇到过的东西。但是这也只是在这些知识同人在实践中所获 
得的某些事物的直接印象联系起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例如, 
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景物各殊,从未到过西南边疆的人,也 
能够将词所传递给他的东西同他已有的在直接印象基础上形 
成的概括联系起来,如同〃壮丽的高峰〃,〃长年的积雪〃, 
〃蜿蜒的河流〃,〃富饶的草原〃等等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有关 
祖国西南边疆的大致图景。在这里,区别只是词所传授的东 
西和个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印象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 
而是通过其它的词的中介来实现的。 
在掌握抽象概念的情况下,概念同人所感知的现实之间 
的联系往往要通过许多其它的概念,才能在复杂的思惟过程 
中建立起来。但这种联系是必然存在的,否则概念就不反映 
它所应当反映的客观现实,变成没有意义的,也就不能成为 
概念。 
由此可见,人对现实的有意识的反映,始终是人从现实 
事物获得的直接印象同他所掌握的由社会经验形成的知识、 
概念、思想相互联系的产物,而不是二者之一的作用的结果。 
而且在这种复杂的联系中,人的直接印象的经验是主要的、基 
本的东西。这不仅表现在人掌握社会已形成的知识、概念、思 
想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直接印象,而且表现在人掌握别人 
所传授的东西的可能性以及他如何掌握这些东西,都取决于 
个人在实践中取得的直接经验。 
人在同别人交际时所遇到的知识、概念、思想,如果同 
他的直接经验相符合,就容易为他所掌握,如果同他的直接 
经验相矛盾,那么这些知识、概念、思想即使由于同已掌握 
 
 
普 通 心 理 学 
? 113? 
的其它概念相联系而可以被理解,它们对这个人来讲仍然是 
格格不入的,没有力量的,不能真正被他掌握。社会形成的 
知识、概念、思想只是当它们在人的实践经验中找到了掌握 
和巩固它们的基础时,才可能成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推动力。 
人所获得的直接印象和人的意识间的关系还表现在意识 
对具体生活条件、社会存在的依存性上。社会环境给人以不 
断的影响,使人产生有关的直接印象。在这个基础上相应的 
意识也就产生了。意识并不自发地从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产生, 
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即在个体直接经验同人类生产斗争和 
阶级斗争的经验结合的情况下产生;它也不是径直在直接经 
验的基础上立即产生,而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但是 
总的说来,它是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有联系 
的。因此,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意 
识也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结合教育的影响,人们 
就形成共产主义的精神面貌,产生共产主义意识。在这里,具 
体表现了人的有意识反映的一般规律:人的意识归根到底决 
定于他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决定于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际生 
活。 
 
 
? 114? 
普 通 心 理 学 
第四章 感  觉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 
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