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2-寿世保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醒醉汤x 用青橄榄。黄损者不用。瓦上磨去粗皮核。细切如缕一斤。以粉草末二两。炒 
盐二两。拌匀。入瓷罐内密封。以沸汤点服。自然生津液。醒醉极妙。 
x饮酒不醉方x 
薄荷(五钱) 干葛(二两) 桂花(三钱) 白梅肉(五钱) 
上为末为丸。先放口内舌下。自然酒化。 
x断酒法x 用驴胞衣烧灰调酒服。 
x伤酒不药法x 心中酒食停积。或被人劝饮过多。一切服下。胸腹胀满不消。 
用盐花频擦牙齿。温水漱下。不过三次。如汤泼雪。实时宽肠通快。诚妙法也。 
一治饮酒过多。蕴热胸膈。以致吐血衄血。 
葛花(二两) 黄连(四两) 
上为末。以大黄末熬膏。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水送下。 
一人饮酒过度。大醉不醒。一家怆惶。无计可施。来告予。用樟树上嫩叶晒干为末。真 
葛花末。二味各等分。每服三钱。白滚水调服立愈。 

卷二
郁症
属性:脉多沉伏。或促或细或代。气郁则必沉而涩。湿郁则必沉而缓。热郁则必沉而数。痰郁 
则脉弦滑。血郁则脉芤而急促。食郁则脉必滑而紧盛。郁在上见于寸。郁在中见于关。郁在下见 
于尺。左右皆然。 
夫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 
为传 
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膈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 
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 
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紧盛者是也。 
一论丹溪曰。血气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其症有六。气血痰湿热食是 
也。此方开诸郁之总司也。 
x六郁汤x 
香附(童便炒) 苍术(米泔浸) 神曲(炒) 栀子(炒) 连翘 陈皮 川芎 贝母 枳 
壳(麸炒) 白茯苓 苏梗(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痰郁。加南星二钱。半夏二钱。热郁。加柴胡八分。黄芩二钱。 
血郁。加桃仁八分。红花八分。湿郁。加白术一钱五分。羌活一钱。气郁。加木香一钱 
槟榔一钱。食郁。加山楂二钱。砂仁八分。 
一论解诸郁火痰气。开胸膈。思饮食。行气消积散热。用此。 
x加味越鞠丸x 
苍术(米泔浸姜汁炒一两) 抚芎(一两) 香附(童便浸三日炒一两) 神曲(炒一两) 栀 
子(炒五钱) 陈皮(去白一两) 白术(去芦炒三两) 黄连(酒炒一两) 山楂(去子二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 萝卜子(炒五钱) 连翘(五钱) 枳实(麸炒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 
)广木香(五钱) 
上为末。姜汁打稀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后。白汤送下。 
一论气湿痰热血食六郁。此宽脾快膈之药也。 
x越鞠二陈丸x 
苍术(米泔浸) 山栀子(炒黑) 南芎 神曲(炒) 香附(童便炒) 山楂肉 陈皮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去皮) 海石 南星 天花粉(各二两) 枳壳(去穣麸炒一两五 
钱) 甘草(炙五钱) 

卷三
痰饮
属性:脉双弦者。寒饮也。其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喘短气。经云。脉浮而细滑。 
伤饮。脉弦数。有寒饮。春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其人短气。四肢历节走痛 
脉沉者有留饮。左右手关前脉浮弦大而实。膈上有稠痰也。宜吐之。病患百药不效。关 
上脉伏而大者。痰也。眼胞及眼下。如炭烟熏黑者。亦痰也。久得涩脉。痰饮胶固。脉道 
阻涩也。卒难得开。必费调理。 
痰者。病名也。生于脾胃。然脾胃气盛。饮食易克。何痰之有。或食后。因之气恼劳碌 
惊恐风邪。致饮食之精华。不能传化。而成痰饮矣。有流于经络皮肤者。有 
郁于脏腑支节者。游溢遍身。无所不至。痰气既盛。客必胜主。或夺于脾之大络。壅气则倏 
然仆地。此痰厥也。升于肺者。则喘急咳嗽。迷于心者。则怔忡恍惚。走于肝则眩晕不仁。 
胁肋胀满。关于肾则咯而多痰。唾流于中脘。则呕泻而作寒热。注于胸。则咽膈不利。眉棱 
骨痛。入于肠。漉漉有声。散于胸背。则揪触一点疼痛。或塞于手足。或背痹一边。散则有 
声。聚则不利。一身上下。变化百病。治当各从所因。是以虚宜补之。火宜降之。气宜顺之 
郁宜开之。食宜导之。风寒湿热。宜发散清燥以除之。故曰治病必求其本。一论有湿痰。 
热痰。风痰。老痰。寒痰。食积痰。宜后方加减。 
x二陈汤x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汤泡二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一湿痰盛者。身软而重。加苍白二术。 
一热痰。加黄连、黄芩。痰因火盛逆上。降火为先加白术、黄芩、软石膏、黄连。 
一眩晕嘈杂 
者。火动其痰也。亦加山栀、黄连、黄芩。 
一风痰。加天麻、枳壳、南星、白附子、僵蚕、牙皂之类。气虚者。加竹沥。气实者。 
加荆沥。俱用姜汁。 
一老痰。用海石、半夏、栝蒌、香附、连翘之类。五倍子佐此药。大治顽痰。宜丸药。 
喉 
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用药化之。加咸药软坚之类。宜栝蒌、杏仁、海石、 
桔梗、连翘、香附。少佐朴硝、姜汁。炼蜜和丸。噙服之。脉涩者。卒难得开。必费调理。 
气实痰热结者。吐难得出。或成块吐咯不出。气滞者。难治。 
一寒痰痞塞胸中。倍加半夏。甚者加麻黄、细辛、乌头之类。痰厥头痛。加半夏。 
一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炒黄连、枳实以消之。甚者必用攻之。宜丸药。兼血 
虚者。用补血药送下。中焦有痰者。食积也。胃气亦赖所养。卒不使虚。若攻之尽则虚矣。 
噫气吞酸。此系食积而郁。有热。火气动上。加黄芩、南星。 
一血虚有痰。加天门冬、知母、栝蒌仁、香附米、竹沥、姜汁。带血者。更加黄芩、白 
芍、 
桑皮。血滞不行。中焦有饮者。取竹沥加生姜汁、韭汁。饮三五盏。必胸中烦躁不宁后愈。 
一气虚有痰。加人参、白术。脾虚者。宜补中气以运痰。降下加白术、白芍、神曲、麦 
芽。兼用升麻提起。内伤夹痰。加人参、黄 、白术之类。姜汁传送。或加竹沥尤妙。 
一痰在膈上。必用吐法。泻之不去。胶固稠浊者。必用吐。脉浮者。宜吐。痰在经络间 
非 
吐不可。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凡用吐药。宜升提其气。便吐。加防风、川芎、桔梗、茶芽、 
生姜、齑汁之类。或瓜蒂散。凡吐。用布紧勒肚。于不通风处行之。 
一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枳实、甘遂、巴豆、大黄、芒硝之类。凡痰用利药过多。脾 
气易虚。则痰易生而多。 
一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 
一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可及。在四肢非竹沥不开。在经络亦用竹沥。必佐以 
生姜 
、韭汁。膈间有痰。或颠狂。或健忘。或风痰。俱用竹沥。与荆沥同功。气虚少食。用竹沥 
气实能食。用荆沥。 
一凡人身上中下有块。是痰也。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方用药。 
一凡人头面颈颊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者。皆痰注也。宜随处用药消之。 
一凡痰之为物。无处不到。为随气升降故也。 
一论竹沥。大治热痰。又能养血清热。有痰厥不省人事几死者。得竹沥灌之。遂苏。诚 
起死回生妙药也。 
用水竹早姜竹。截长二尺许。小者每段劈作二片。大者劈作四片。入井水浸一时许。以 
薄砖 
两块排定。将竹片排于砖上。两头露一二寸。下以烈火迫之。两头以盆盛沥。每六分中。加 
姜汁一分服之。热甚者。只可加半分耳。以竹沥加入汤药内服之尤妙。取荆沥亦治热痰。亦 
照此法取之。 
一论痰属湿。乃津液所化。因风寒湿热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变为痰 
饮。故曰痰因火动。降火为先。火因气逆。顺气为要。 
x加减二陈汤x 
橘红(去白一钱) 半夏(制一钱半) 白茯苓(去皮一钱) 贝母(一钱半) 枳实(炒一钱) 
白术(去芦一钱二分) 连翘(五分) 黄芩(酒炒一钱) 防风(去芦五分) 天花粉(七分) 
香附(童便炒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一论热痰在胸膈间不化。吐咯不出。寒热气急。满闷作痛者。名曰痰结。 
x开结化痰汤x 
陈皮(一钱) 半夏(制二钱) 茯苓(二钱) 桔梗(八分) 枳壳(七分) 贝母(一钱) 
栝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