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颌对不准造成的,甚至有可能是牙托或固牙装置没有装好造成的。如果问题严重,可能需
要执业语音校正师予以校正。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发音不准都是因为懒惰造成的——不想
操纵嘴唇、舌头、下巴和软腭造成的,因为是这些器官的运用使言语清晰易懂的。有位学者
说,美国人有“西方世界里吐词最模糊的发音”,不管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无
疑是软弱无力的吐词者。我们习惯于突然发话,含糊不清,还喜欢低声咕哝,不太愿意清清
楚楚地发出声音。
在大学的学生当中,吐词不清比完全不知道一个词的发音更常见。我们知道“let me”
并不是发“lemme”,我们知道“going to ”并不是发“gonna”,“did you”也并不是发“didja”,
但是,我们还是坚持用不正确的方法发音。
如果你发音软弱无力,应该想办法找出并消除最常见的一些错误。跟其他的坏习惯一样,
粗心造成的吐词不清,只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克服,但是,最后取得的成果还是值
得这样做的。不仅仅你的演讲会更清晰,而且,雇主更有可能会雇用你,更有可能让你处在
负起责任来的地方,还有可能提升你。莎士比亚说过:“吐词发音,多加注意,不可致其影
响前程。”
方言
大多数语言都有方言,每一种方言都有特别的口音、语法和词汇。方言一般建立在地区
或民族口语的模式上。美国有四大方言,东部方言、新英格兰方言、南部方言和通用美语。
这些方言影响到各地的人们谈话的方式。
美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方言,包括黑人英语、犹太人英语、西班牙人英语和印第安
人英语。最近几年,我们还看到比如海地英语和古巴英语等新方言的出现。随着美国越来越
呈现更强的文化多元性,其语言也在朝着这样的多样化方向发展。
多年以来,语言学家就方言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们的结论是,没有哪一种方言从本质
上来说优于另外一个方言。没有所谓正确或错误的方言。方言不是优等或劣等的语言徽章。
它们只是因为地区不同或民族背景不同而形成的,每一种方言对于生活其中的社区来说都是
“正确的”。
在公众演讲当中,什么时候用方言是合适的呢?答案终究还是取决于听众到底是些什么
样的人。如果听众听不懂那种方言,那么,使用很多方言,不管是地区方言还是少数民族的
方言,都会对听众造成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方言会使听众对演讲人的性格、智力和能力产
生怀疑。正是这个原因,职业演讲人一向会花很多时间及金钱去学习大部分电视新闻播音员
使用的通用美语。这个方言已经在全美国广为接受,适合于差不多所有听众。
这是不是说,如果希望成为成功的演讲人,你就一定得像电视新闻播音员一样谈话呢?
完全不是这样的。只要听众熟悉你说的那种地区或民族方言,那么,这样的方言就不会造成
任何问题,而且还会觉得这样的方言很适合当时的情景。例如,如果是在北方演讲,南方的
政治家也许会避免大量使用地区方言。但是,如果是在南方发表演讲,这同一位政治家也许
会有意使用大量地区方言,这是与听众形成更多共同立场的方法之一。
尽管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方言问题,但是,非英语语言学生的水平问题经常会出现在演
讲课堂里。所幸,教师和同学一般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们,并鼓励母语不是英语的外国学生和
其他人。多年以来,许多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发现演讲班是很有鼓励作用的一个环境,他们的
英语会在这里得到大幅提高。
有时候,一个演讲人也许能够通过参与班组讨论活动而克服英语水平低的问题。我们来
看看来自香港的学生易敏的例子。在论述她非常关心的中国人权的一篇演讲中,她在开场白
里包括了这么一段话:
我知道我的英语还不是很好。我知道有时候你们要听明白我的话不容易。但是,我请大
家仔细听我说,因为我要说的话很重要。我们虽然讲不同的语言,但是,我们都关心中国政
府对民主和人权的态度。
易敏直接告诉听众,说她的英语口语不好,因此而把潜在的严重交流障碍转变成了积极
的因素,使她的可信度得到强化,同时也引发了对她的立场的同情。
非语言的交流
想像你在一个聚会上面。在晚会期间,你对周围的人形成了一个印象。迪龙尼看上去很
轻松,很冷静,尼柯勒很紧张,容易生气。多琳达看上去很开放,直截了当。艾米充满敌意,
躲躲闪闪的。阿明看上去很开心,见人乐哈哈的。塞斯绝对不是如此。
你如何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让人吃惊的程度上,你不是根据人们说什么做结论的,
你是根据他们非语言的表现,是他们的姿势、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假定你坐在阿明的旁
边,他说:“这个晚会不错。在这里碰到你真的很开心。”但是,他的身体却稍稍隔着你朝向
别的地方,而且不停地望着房间内别的某个地方。尽管他说的话很中听,但是,你知道他并
不是真的很开心在这里碰到你。
在公众演讲当中,大致也是同样的情形。下面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同学头两次课堂演讲
的情况,还有他的非语言动作在两次演讲中产生的效果:
西恩·奥康纳的第一次演讲并不是很好。虽然他选择了一个有趣的话题,用心查阅了大
量资料,还认真地加以练习,但是,他没有把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考虑在内。轮到他演讲的
时候,他的脸上流露出苦相。他跟一个判了刑的人一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就跟走向绞刑架
一样走上讲台。他的声音很不错,但是,手却根本不听使唤。他的两只手不停地翻动笔记本,
摸着衬衣钮扣,而且还在讲台上轻轻敲击。在整个演讲期间,西恩的头都低着,而且不停地
看着自己的手表。不管他的话是怎么说的,他的身体总在说:“我不想上讲台!”
时间终于到了。西恩冲回座位,一下子瘫在里面,看上去大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不用说,
他的演讲并没有取得绝对成功。
走运的是,有人为西恩指出了非语言交流中的问题,因此,他花大力气加以纠正。他的
下一次演讲成了完全不同的一个故事。这次,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自信地走上讲台。他的手
处在控制之下,集中精力跟听众保持着视觉接触。这真正是一个成就,因为西恩跟第一次上
讲台时一样紧张。但是,他发现,越是让自己看上去自信一些,他就越是自信了。演讲结束
以后,同学们都反应热烈。“了不起的演讲,”他们说。“你看上去真的很关心自己演讲的话
题,而且你还把这份关心传达给了听众。”
事实上,西恩第二次演讲的措辞并不比第一次演讲中的措辞格外强些。使他的两次演讲
彼此不同的是他的非语言的信号。从他离开座位到回到原地的那段时间里,他的行动都在说:
“我很自信,而且控制得住情绪。我有一些有价值的话要说,我希望大家也能够这样想。”
姿势、面部表情、手势和视觉接触,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听众对演讲人的反应。我们如
何利用这些和其他的身体动作来交流,就是称为人体语言学的一个有趣的研究领域里的课
题。这门学问的创始人之一,雷·伯德慧斯特尔估计,人体动作可发出约 70 万个可能的生
理信号。研究显示,在某些情形下,这些信号能够解释演讲人传达出来的大部分意义。研究
还确认了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2,400 年前观察到的现象:“人们相信自己的眼睛,胜过相
信自己的耳朵。”当演讲人的肢体语言跟所说的话不一致的时候,听众往往相信身体语言而
不相信说出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