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肌内顿瘪,手足麻木,筋急拘挛,甚而舌卷囊缩,三阴经之
绝症并现。于此用药,最宜分别,非借附子、干姜之辛雄性
烈;何以驱逐阴气,而挽复阳光。(内经)所谓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1)也。再加葱白以通阳散寒,加猪胆汁引入阴分,
恐热性下咽,阴寒拒格,难以直入,或仍吐出也。若无胆
汁,即以川连代之。则辛热药性,得以入阴回阳,如欲呕
吐,更用生姜汁、蚬壳许(2)谓入药内服之,最为捷妙。倘少
腹凝痛,亦是厥阴气滞,外用葱褽艾灸等法,立可见效。
若其人真阳素扰,腠理素疏,阴盛于内,逼其阳
亡于外,魄汗淋漓,脊项强硬,此孤阳欲脱(3)。用附
子、干姜、猪胆汁,即不可加葱及藯灼,恐过于疏
散(4),气随汗脱,而阳无由内返矣。宜扑止其汗(5)
更加固护腠理。不尔,恐其阳复越。此二难也。
房欲不节者,真阳必扰;劳碌过度者,腠理必疏。阴寒
一盛于内,逼其真阳越脱于外,以致大汗淋漓,喘逆烦躁,
太阳之经气,少阴之脏气,皆欲愚绝,故脊项强硬,目窜直
视。此时宜用附子、干姜、猪胆汁入阴回阳。而汗多阳越,
(1)益火之源,以消阴蟒:此乃(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非(内
经)本文
(2)许,此上疑脱〃少〃宇·
(3)此孤阳欲脱(医门法律·阴病论)无此五字,
(4)恐过于疏散,《医门法律、阴病论》作'恐助其散'
(5)汗,此后(医门法律·阴病论)有〃徒进前药〃,四字。
即不可加葱藯、艾灼等法。夫葱性主散,至恐气随汗脱,所
存一线微阴,无由内返。急宜扑止其汗,用牡蛎,五培,麻
黄根碾细扑之。更加固护腠理,如黄祗、桂枝、五味,甘草
等味,大封大固,使真阳不致外脱,犹回骑返帜,得安军垒
也。
前用附子,干姜,以胜阴复阳者,犹取飞骑突入
重围,举旗树帜,使既散之阳,望帜争趋,顷之复合
耳。不知此义者,重增药味,和合成汤,反牵制其雄
烈(1)之势,而致(2)迂缓无功。此三难也。
其次前药中,即须加当归、肉桂兼理其营,以寒
邪中入,必先伤营血故也。不尔,药偏于卫,勿及于
营,与病却不相当。邪不尽服,必非胜算。此四难
也。
其次前药中,即须加人参、甘草,调元转询,收
功懤幄。不尔,附、姜之猛,直将犯上无算矣。此五
难也。
用前药二三剂后,觉(3)运动颇轻,神情颇悦,真
阳来复之状,始得显著(4)。更加黄祗、白术、五味、
白芍,大队阴阳平补,不可歇手。盖重阴见觬,浪子
(1)烈:(医门法律·阴病论)作〃入〃。
(2)而致:《医门法律·阴病论》作〃必至〃·
(3)觉,此后《医门法律·阴病论)有〃其阳明在躬〃五字,
(4)真阳来复之状,始得显著:《医门法律·阴病论》无此十字。
初归,斯时摇摇靡定,不(1)为善后。必堕前功。此六
难也。
用郡队之药,以培阴护阳,其人即素有热痰,
已(2)从阴邪而变寒,至此无形之阴寒虽散,而有形之
寒痰阻塞窍隧者。无由据转为热。盖千姜、附子固可
勿施,牛黄、竹沥(3)断不可用。若因其素有热痰,而
妄投寒剂。则阴复用事,阳即躁扰,必堕前功。此七
难也。
此言阴阳平补之后,阳虽回复,而阴已受伤。其人即素
有热痰,得阴寒之病,而已化为寒,其寒虽去,而痰仍在。
即有咳逆烦渴,舌赤喜饮,慎勿据投寒凉,亦勿再服姜、
附。宜用《金柜》麦门冬汤加乌梅、白芍,合甘酸化阴,和
胃生津,协合阴阳之法。
前用平补后,已示销兵牧(4)马,偃武崇文之意,
玆后纵有顽痰留积经络,但宜甘寒助气开导,不宜辛
辣,助热壅塞。盖辛热在始,先不得已而用其毒(6)
何喜功生事,徒令病去药存,转生他患,漫无宁宇。此
八难也。
以上八则,喻昌先师所论阴症病形,并用药次序,皆并
(1)不:此前(医门法律…阴病论)有〃怠缓〃二字。
(2)巳:此前(医门法律·阴病论)有〃阳出早〃三字。
(3)沥:此后(医门法律·阴病论)有〃一切纵凉〃四字。
(4)牧:文光书局本、(医门法律,阴病论)均作〃放〃。
(5)毒:此居(医门法律,阴病论)有〃阳既安堵,即宣休养其阴〃十字
井有条,头头是道,非深得仲经心法之妙,乌能话至理哉!
予按阴症,六脉已绝,本为必死之候。若服四逆回阳等
药,而病机渐转,脉断转续,斯为阴邪渐退,阳气渐复,病
虽未全,已成有望。若其脉忽见洪大,沈后无神,此名暴
出,最属不宜。更兼胸腹不爽,气逆不平,或泄泻未止,是
乃必死之候。如欲用药,勉以大剂参、附,或景岳附子理阴
煎加茯苓、五味,俾命门所存一线之阳,不致奔越,服后倘
得脉静气平,腹宽嗜寝,便有生机,否则虽有神丹,莫可挽
回。然此不惟阴症如是,即一切杂症,但见脉绝肢冷之后,
而脉忽然暴出者,切宜细审,勿以脉既续,而视为无事,医
者详之,又有伤寒初起,亦脉先伏而后湿出者,其形反要洪
大浮滑,方为合例,若细小短涩者,均非所宜也。何则?伏
而后湿,与绝而后暴出者不同,盖凡伏脉,必尺泽中实而有
肉,以手按之,推筋者骨而乃得见,此因邪气郁遏,脉络失
宜,而致内伏。若是绝脉,必尺泽中空而无肉,轻手按之,
即着筋骨,全无内气,此因气脱血遏,脉不通流,而致断
绝。故辨脉之伏与绝,总以尺泽中有肉无肉分之,最为的
当,亦勿错误。
凡人房欲之后,少腹作痛,俗谓之风,其实即阴
症也。盖男女交媾,恣情纵欲,此正精气大泄,元海
顿空,急宜屏息敛气,把守关元,则龙窟虽空,相火
尚强,寒犹可御。若仍心旌摇漾,情帜迷煽,不克自
禁,致令身中阳气百节弛张,则寒邪乘隙而入也。凡
寒自下而受者,先犯厥阴,继及少阴,又侵太阴,自
上而受者,先犯太阴,继而少阴,又侵厥阴。夫厥阴
者肝也,其经循毛际,绕阴器,入少腹,布胁贯膈,
循喉结舌,故寒邪入之,肝络遂滞,气结不行,以致
少腹病痛,痛引阴中,攻及胸腕,口吐涎沫,四肢逆
冷,指甲青晦,身如被杖,甚至舌出数寸而死。死后
肢体皆青,不识者竟以风名之。风本东方甲乙木,其
色青,因之以讹传讹,都谓之风,实系寒中厥阴为病
也。盖厥阴为三阴之里,五脏中至深至极之处,每有
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者。至于用药大略,原有姜,附
之辛热,大剂服下,可以袪寒复阳,然邪深入厥阴,
又非一味辛热所能霍然者也。务在苦以泄浊,辛以通
阳,庶可骤效。予遇是症,每用当归四逆汤,复入川
拣、小茴,薤白,两头尖,一服即愈。俟痛止,再宜
姜,附,苓,甘,少佐苦辛调理而安。如少腹痛甚,
恐药力不胜,外以葱慰艾炙,顷刻见效。若治非其
法,迁延时日,误人性命,故不巨哉。
附方
二划
人参固本汤:人参,天冬,麦冬,生地,熟地
人参芍药汤:未详
人参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
大枣,人参
十四味大建中汤:炙黄祗,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
草,制半夏,当归,白芍,熟地,川穹,麦冬,肉苁蓉 附
子,肉桂,生姜,大枣
三划
三甲散:炙鳖甲,炒山甲,蝉蜕,僵蚕,锻牡
蛎,瘤虫,当归,白芍,甘草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
枣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
小续命汤:防风,桂枝,麻黄,杏仁,川芎,白芍,人
参,炙甘草,黄芩,防己,附子
小温中丸: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炒神曲
生香附,炒苦参,妙黄连,醋妙针砂
小半夏汤:半夏 生姜
大黄附子汤:大黄 附子 细辛
四划
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山栀,雄黄
黄芩,珍珠,冰片,麝香(牛黄丸有多方,此寻安宫牛黄
丸)
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
生姜,大枣
六一散:滑石,甘草
六和汤:藿香,杏仁,姜半夏,木瓜,白术,白扁豆
厚朴,砂仁,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天王补心丹:人参,元参,丹参,茯苓,桔梗,远志
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炒酸枣仁,生地
五划
玉女煎: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
大枣
白虎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