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1-幼科发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泻时水谷混下。小便少而大便多者。此湿泻也。有溏泻无度者。此久湿也。并宜五苓 
散主之。 
如泻时有腹痛腹鸣之证。恶食。所下酸臭之物。此因宿食停滞于中而成湿。此食化为湿 
也。宜下之。积去泄自止也。丁香脾积丸主之。 
泄泻二字。亦当辨之。泄者。谓水谷之物泄出也。泻者。谓肠胃之气下陷也。 
x猪苓汤x 
猪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茯苓(各一钱) 水煎。 
春月得之名伤风。其证发热而渴。小便短少。宜先清热后补脾。清热薷苓汤。补脾白术 
夏至后得之泻者。有寒有热。渴欲饮水者。热泻也。先服玉露散以清暑止渴。后服白术 
散以补脾。 
如不渴者。寒泻也。先服理中丸以温中补脾。后服五苓散。以清暑。此祖传之妙也。 
夏月水泻。其详在因五邪之气所生病条内有案。 
秋月得之。伤湿泻也。其证体重。所下溏粪。谓之濡泻。宜渗湿补脾利小便。胃苓汤主 
之。或升麻除湿汤。 
冬月得之。伤寒泻也。其证腹痛。所下清水。宜温。理中丸或理中汤加熟附子少许主之 
。不止宜豆蔻丸。 
四时之中。有积泻者。面黄善肿。腹中时痛。所下酸臭者是也。宜先去积。后调脾胃。 
去积丁香脾积丸。调理脾胃胃苓丸。 
治泻大法。不问寒热。先服理中丸。理中者。理中气也。治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五 
主之。更不止。胃气下陷也。补中益气汤。清气上升则不泻矣。又不止者。此滑泻也。宜涩 
之。豆蔻丸主之。此祖傅之秘法也。 
小儿泄泻。根据法治之不效者。脾胃已衰。不能转运药性以施变化。只以补脾为主。脾胃 
既健。药自效也。白术散主之。常与无间。此予先父之秘授也。 
久泻不止。津液消耗。脾胃倒败。下之谷亡。必成慢惊。所谓脾虚则吐泻生风者是也。 
补脾胃于将衰之先。宜用白术散补之。补之不效。宜用调元汤加建中汤急救。否则慢风已成 
。虽使仲阳复生。不可为也。(详见慢惊内。)小儿泄泻。大渴不止者。勿与汤水饮之。水入 
则愈加渴而病益甚。宜生脾胃之津液。白术散主之。 
久泻不止。发热者。此津液不足。乃虚热也。勿投以凉药。反耗津液。宜白术散主之。 
如热更甚。黄连丸主之。 
x白术散x 治小儿泄泻烦渴者。 
四君子加木香 藿香(各等分) 葛根(加一倍) 上作大剂。水煎常服。以代汤水。 
x黄连丸x 治久泻发热。此虚热也。 
黄连 干蟾(炙各二钱) 木香(一钱) 使君子(一钱) 芦荟 夜明砂(各七分) 上为末 
。山药研粉。水糊丸。麻子大。米水下。 
x升麻除湿汤x 治风湿作泻。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如脾胃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 
。泄泻无度。小便赤涩。四肢困倦。 
升麻 柴胡 防风 神曲 泽泻 猪苓(各五分) 苍术(一钱) 陈皮 甘草(炙) 麦 
(各三分) 为末。水煎热服。 
x玉露散x 治伤热泻黄。(方见前) 与五苓散合匀。名桂苓甘露饮。治热泻。此予心得之 
一儿有病。一日夜三五行。或泻或止。连年不愈。此脾泻也。胃苓丸加人参主之。 
一儿无病。时值盛夏。医以天水散与之。谓其能解暑毒也。服后暴泻。医悔。用作理中 
连进三剂。泻变痢疾。日夜无度。脓血相杂。儿益困顿。皮燥无汗。发聚成穗。请予治之。 
予曰。挟热而痢者。其肠必垢。泻久不止。则成疳泻。此儿初泻。本时行之病。非干天水散 
也。医当用天水散调五苓散服之可也。反以理中汤热剂投之。遂成挟热肠垢之病。皮燥发穗 
者。表有热甚也。下痢窘迫者。里有热甚也。表里俱热。津液亦衰。事急矣。因制一方。用 
黄连 干蟾(炙各一钱) 木香 青皮 白茯苓 当归身 诃子肉(各一钱五分) 
共为末。粟米粉作糊为丸。每服三十丸。炒陈米汤下。十日后满头出小疖。身上发痱如 
粟。热平痢止而愈。噫。此子非吾无生矣。 
一儿病泻。大渴不止。医以五苓散玉露散皆不效。病益困。腮妍唇红。予见之曰。不可 
泄泻大渴者。水去谷少。津液不足故也。法当用白术散。补其津液可也。乃服五苓散玉露散 
渗利之剂。重亡津液。脾胃转虚。诀云。大渴不止。止而又渴者死。泄泻不止。精神好者死 
。父母不信。三日后。发搐而死。 
壬子经魁万宾兰。石泉翁之伯子也。翁得子晚。始生宾兰。爱如珠玉。周岁得水泻。一 
十余行。翁善医。自作理中汤加诃子肉豆蔻与之。不效。乃急请予至。叙其用药不效。予曰。 
正理论云。理中者。理中气也。治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遂用五苓散去桂加甘草。一服泻 
止。三日后遍身发出赤斑。石泉惧。予曰。无妨。活人书云。伤寒病下之太早。热气乘虚入 
胃发斑。今夏月热盛之时。泻久里虚。热气乘虚而入。且多服理中辛甘之剂。热留胃中。今 
发赤斑。热自里而出于表也。宜作化斑汤必易愈。翁曰。石膏性寒。非泻所宜。曰。有是病 
则投是药。在夏月白虎犹宜用也。一服而斑没热退。 
本县大尹朱云阁。公子病泄。十日不止。众医或用理中五苓益元白术散等。皆不效。泻 
甚。公亟召余至。视其外侯。启曰。渴太甚当先止渴。公曰当先止泻。余曰。病本湿热。水 
谷不分。更饮水多。则湿伤脾胃。水积肠胃。所泻之水。乃所饮之水也。故当先止其渴。渴 
止泻亦止矣。公曰。当用何方。曰。白术散。尹曰。已服过多。余曰。用之不同也。尹曰。 
用之更有别法乎。余曰。本方在常与服之。此常字便是法也。盖白术散。乃治泻作渴之神方 
。此方有二法。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藿香木香六味各一钱。葛根倍二钱者。泄泻久不止。胃中 
津液下陷也。故葛根倍用之。以升胃中之津液。此一法也。今人不知倍用之法。与六味等分 
同。故效少也。儿病渴者。汤水不离。今人不知常服之法。以药常代汤饮之也。故所用之方 
虽是。所用之法不同。药剂少而汤水犹多。药少汤多。犹以一杯之水。救一车薪之火。水不 
胜火。如何有效。当作大剂煎汤以代汤水饮之。渴只饮本方。一切汤水禁之勿与。则胃气上 
升。津液自生。渴泻止矣。尹闻而是之。果一剂治矣。不问泄泻痢疾。并宜服此。多多益善 
。不唯泄泻可止。亦不至脾虚生风也。真神妙方也。谨详述之。公子脾胃素弱。常伤食。一 
医枳术丸。保和丸。其意常用枳术丸补脾。至伤食则服保和丸。不效。公以问予。予曰。此 
法固好。但专用枳术丸。则无消导之药。初不能制其饮食之伤。专服保和丸。则脾胃之虚。 
不能胜其消导。而反损中和之气。当立一方。七分补养。三分消导。则脾胃自强。不能再伤 
矣。公曰。甚善。汝作一方来看。余乃制用人参白术青皮陈皮甘草木香缩砂仁山药莲肉使君 
子神曲麦芽为末。荷叶煨饭捣烂为丸。米饮送下。名之曰养脾消食肥儿丸。服后精采顿异。 
饮食无伤。公益喜。录其方常久用之。亲书儒医二字。作匾赐之。 
庠生胡逸泉。东郊翁之伯子也。周岁时得水泄。先请医甘大用。治之不效。复请予至。 
则肌肉消削。面色 白。时盛夏。凝汗不润。皮肤干燥。发竖。所下频并。略带后重。此气 
血俱虚也。按治法之。补中气。利小便。升举其阳。固涩其滑。次第调之。略无寸效。或曰 
。何如。予曰。术将穷矣。唯有一法未用耳。乃作疳泻治之。用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陈皮山 
药当归莲肉砂仁诃子肉豆蔻黄连木香干蟾为末。神曲糊丸。煎四君子汤下。服未二日。肤 
润有微汗。再一日头上见出红疮。小便渐多。五日而泻止。后更以参苓白术散作丸服之。调 
理而安。 
汪望峰长子城南。生一子。寄姊夫南河胡家养。南河尝语人曰。万老先生好小儿科。今 
作聪明。儿有病。可请张祖兄医之。乃先生亲传。予亦与人会药。不执方合宜而用。吾之活 
人多矣。试举其一二验者实之。城南一子病泻。十余日不止。一向是张用药。以胃苓丸一粒 
丹服之。皆无效。请予治之。望峰知其故。恐予不肯用心。取白金二两作利市。予叹曰。不 
在利市。只在信我也。我之治病。敢作聪明。皆先人之旧方。顾用之不同耳。盖治大病以重 
剂。治小病以轻剂。彼胃苓丸一粒丹。岂治此重病哉。乃取豆蔻丸五十。胃苓丸五十。陈仓 
米煎汤下。语南河云。只此一剂而止。不再下也。南河初不听。泄止大悟曰。良工不示人以 
朴信乎。 
湖广右布政孙小姐。五月病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