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9-医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栝蒌,清而润者也,宜于秋燥。能知此等界限,则用药不难矣。(《怡堂散记》) 
杏仁举世视为治嗽之通药,不问虚实浑用,然辛温走肺,最不纯良,耗气动血,莫此为甚。熬黑入大陷胸 
丸,佐甘遂等搜逐结垢,性味可知。(张路玉) 
本草不言栀子能吐,仲景用为吐药,栀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食,令上吐,则邪因以出,所 
谓其高者因而越之是也。或用为利小便药,实非利小便,乃清肺也。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得此气化 
而出也。(王好古) 
香附一物,自王好古言乃妇人要药,由是但治妇人诸病,不论虚实,无弗用之。不知香附气香味辛性燥, 
唯开郁散气,行血导滞,乃其所长。若气虚者用之,大能泄气;血虚者用之,大能耗血。如古方之女金丹及香 
附丸之类,唯气实血滞者为宜。今妇人十有九虚,顾可以要药二字而概用乎?(张景岳) 
王好古言孙尚用莪术治气短不能接续,此短字,乃胃中为积所壅,舒气不长,似不能接续,非中气虚 
短不能接续也。若不足之短而用此,岂不杀人!(高鼓峰) 
按本草,枳壳、枳实皆云明目,思之不得其解。然目疾方中多用之,岂以其破浊气即能升清气乎? 
《本经》又言枳实益气,想亦同此理也。故浓朴条中亦有益气明目之文。王好古曰∶枳实佐以参、术、干姜则 
益气;佐以硝、黄、牵牛则破气。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复言消痞也。(汪 庵) 
泽泻,《本经》云久服明目;扁鹊云多服昏目,何也?易老云∶去脾中宿垢,以其味咸能泻伏水故也。 
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昏目。(王好古) 
《圣济》云∶如何涩剂以通九窍?《经疏》云∶精气充,则九窍通利。昂按∶山萸通九窍,古今疑之, 
得《经疏》一言,而意旨豁然。始叹前人识见深远,扩而充之,可发医人之慧悟。(汪 庵)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谓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茯苓 
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手太阳。麻黄,苦,为在地之阴也。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 
上?《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麻黄发汗而升上。然而升上,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手太阴。附 
子,气之浓者,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大黄,味之浓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粥,淡, 
为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茶,苦,为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汤液本草》) 
《活人》治胸中痞满,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仲景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 
取其温中破积也。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凉泻火,又能排脓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 
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李时珍) 
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有浮水之石;木 
入水则浮,而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席上腐谈》) 
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 
精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 
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 
湿。热散则三焦平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是此 
意。(李时珍)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犹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 
服。今人谓能解暑,概用代茶,误矣。(李时珍) 
香薷,乃消暑之要药,而方书称为散剂,俗称为夏月禁剂。夏既禁用,则当用于何时?此不经之说,致令 
良药受屈,殊可扼腕,故辨之。(程钟龄) 
大豆黄卷,本草载其性曰∶治湿痹筋挛膝痛,五脏不足,益气宣胃,破妇人恶血,除胃中积热,消水气 
胀满。即《金匮》虚劳门薯蓣丸,于气血并补方中佐之。后之着方解者,有宣发肾气之论,亦未谓其发表也。 
近来误作表药者,其故何欤?有云马元仪先生预用麻黄汤浸豆发 ,凡遇应用麻黄者方开豆卷,俾病家无所疑 
惧。后医不明细底,竟认豆卷与豆豉同类,公然影射,作为表剂。但肆中豆卷,岂亦有麻黄汤浸发者乎?豆得 
水而发 ,或能些微宣湿,亦不能为通用表药也。若用二、三钱之豆卷即可表汗,世人以此为菜蔬者,每食盈 
簋,何不汗至亡阳耶?一笑。(《吴医汇讲》) 
黄席有先生谓予曰∶木通能引邪过界,不可轻用。其用处必如心热之导赤散,淋证之八正散,痘疮一、 
二朝之大热利小便,诸疹疮疥之表气已通而湿热未泄,舍此无用者矣。○麻黄之性,通自里而达于表也;木通 
之性,通自上而导之下也。阳分之邪自里达表,自能得汗而解。导之使下,必致陷入阴分,断无风从小便而出 
之理。○惊骇本属心虚,惊则气散,不与养心,反用木通泻心,多有困惫不救者。伤食误用木通,脾胃寒,有 
增其呕恶腹痛者;吐泻误用木通,脾胃益伤,有累成慢惊者。麻证表未开,早用木通,两颊必然不透;痘证里 
虚,误用木通,必致泄泻HT 塌。疮隐丹闭,误用木通,毒必归腹,顷成腹胀。寒邪暴中,误用木通,下咽即毙。 
呜呼!本通之害大矣。非木通之害,不善用者之害也。(《小儿诸热辨》) 
王节斋云∶药之气味不同,如五味子之味浓,故东垣方少者五、六粒,多者十数粒。今医或用二、三钱, 
深以为非。时师悉遵此法,独王宇泰及缪慕台用药,五味子甚多,治梦遗单煎五味子膏一味,服之良效。又种 
子方,以五味、苁蓉各等分丸服,则东垣之言,似亦不必拘。(《折肱漫录》) 
夜不食姜者,夜主阖而姜主辟也;秋不食姜者,秋主收而姜主散也。(李东垣) 
姜、枣所以和营卫,姜能宣通阳气,枣能致津液,二味并行,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古方多用之。大枣, 
北枣也,沉重味浓,长于补脾。若和营卫之功,当以小枣为上。小枣入水轻浮,合之生姜辛甘升阳,能至病所。 
予迩来所用,皆小红枣也。(《怡堂散记》) 
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嗽。产于云贵。冬在土中,身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 
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本草从新》) 
燕窝,甘淡平,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劳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者,皆可治之。开 
胃气,已劳痢,益痘疹。(《闽部疏》云∶燕窝竟不辨是何物,漳海边有之。燕飞渡海,翮倦掷置海面,浮之 
若杯,身坐其中,久复衔飞。《泉南杂记》云∶闽之远海近番处,有燕毛如金丝,临卵育子时,飞近沙汐有石 
处,啄蚕螺食之,蚕螺背肉两肋洁白,燕食肉化而肋不化,并津液呕出,结窝附石,故曰燕窝。《广东新 
语》云∶崖州海岛洞穴,皆燕所巢,大者如乌,啖鱼辄吐涎沫,以备冬月退毛之食。或谓海滨石粉积结如苔, 
燕啄食之,吐出为窝,垒垒岩壁间,岛人以修竿接铲取之。海粉性寒,为燕所吞吐则暖,味咸为燕所吞吐则甘, 
其形质尽化,故可以消痰开胃云。)可入煎药或单煮服,今人用以煮粥,或用鸡汁煮之,虽甚可口,然乱其本 
性,岂能已疾?有与冰糖同煎,则甘壅矣。岂能助肺金清肃下行耶?(《本草从新》) 
土为万物之母,坤之体,脾之用也。用时宜旋取纯黄色,含生气者为上。陈土自坏墙坼灶中出,和过石 
灰不堪用。(许宣治) 
近有吊米露法,病不能食,以之代饭。予见饮者数人,病加而谷绝。盖米露之性,一团火气上升而出, 
与烧酒同,虽无曲 ,其理一也。莫若以熟米作饭,再入砂锅煮烂,夏布绞汁,纯白如膏,浓浓和软,不难吞 
咽,冲和之性,胜于米露多矣。(许宣治) 
阿芙蓉俗作鸦片,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罂粟结青苞时,午后以针刺其外面青皮 
三、五处,次早津出,竹刀刮收,瓷器阴干用之。(《本草纲目》) 
鸦片来自西夷,国俗皆裸葬,累积百年,掘取此土,与罂粟花瓣等物杂糅而成。罂粟花瓣本有毒,加以 
死人之血肉,食之焉得不死?且食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