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9-医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胆立名虽异,治法多同。有辨证三十五条,出治一十二方。审黄之发与不发,在小便之利不利。疸之易治难 
治,在口之渴与不渴。再察其瘀热入胃之因,或因外并,或因内发,或因食谷,或因酣酒,或因劳色,及随经 
蓄血,入水黄汗。又有表虚里虚,热除作哕,火劫致黄。病有不一之因,治有不紊之法。脉弦胁痛,少阳未罢, 
仍主以和。渴饮水浆,阳明化燥,急当泻热。湿在上,以辛散,以风胜。湿在下,以苦泄,以淡渗。如狂蓄血, 
势所必攻。汗后溺白,自宜投补。酒客多蕴热,先用清利,后必顾其脾阳。女劳有秽浊,始以解毒,继之滑窍, 
终当峻补肾阴。 
表虚者实卫,里虚者建中。入水火劫,以及治逆变证,各立方论。若云寒湿在里之治,阳明篇中惟见一则,指 
人于寒湿中求之。今阴黄一证,外不因于六淫,内不伤于嗜欲,惟寒惟湿,譬以卑监之土,须暴风日之阳,纯 
阴之病,疗以辛热无疑矣。考诸家之说,丹溪云∶不必分五疸。总如 酱相似,为得治黄之扼要。殊不知是言 
也,以之治阳黄虽不中窍,不致增剧;以之治阴黄,下咽则毙,何异操刃!惟谦甫罗氏具有卓识,力辨阴阳, 
遵伤寒寒湿之旨,出茵陈四逆之治,继往开来,活人有术。喻氏谓阴黄,仲景方论亡失,无所遵从,不意其注 
《伤寒》、《金匮》数千言,独于关键明文,反为蒙昧,虽云智者一失,亦未免会心之不远也。(《临证指南》) 
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柏皮汤,治燥热也。如苗涝则湿黄,苗旱则燥黄。湿则泻之,燥则 
润之。(王好古) 
秦艽退黄极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x阳黄x 
师曰∶病黄胆,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 
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黄胆病,茵陈五苓散主之。○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 
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金匮》) 
湿热郁蒸发黄,其当从下夺,亦须仿治伤寒之法,里热者始可用之。重则用大黄硝石汤,荡涤其湿热,如 
大承气汤之例。稍轻则用栀子大黄汤,清解而兼下夺,如三黄汤之例。更轻则用茵陈蒿汤,清解为君,微加大 
黄为使,如栀豉汤中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之例。是则汗法固不敢轻用,下法亦在所慎施。(喻嘉言) 
阳黄者,因湿多成热,热则生黄,此即湿热证也。然其人必有身热烦渴,或消谷善饥,或小水赤涩,或大 
便秘结,其脉必洪 
滑有力。此证不拘表里,或风湿外感,或酒食内伤,皆能致之。但察其元气尚强,脾胃无损,而湿热果盛者, 
宜清火邪,利小便,湿热去而黄自退。(《景岳全书》) 
x阴黄x 
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 
黄胆病,为湿热之所酿矣,然有湿多热少者,有湿少热多者,有湿热全无者,不可不察。仲景虑疸病多夹 
内伤,故尔慎用汗、吐、下之法。其用小建中汤,则因男子发黄,而小便自利,是其里无湿热,惟以入房数扰 
其阳,致虚阳上泛为黄耳。故不治其黄,但和营卫以收拾其阳,听其黄之自去,即取伤寒建中之法以治之。又 
有小便本赤黄,治之其色微减,即当识其蕴热原少;或大便欲自利,腹满上气喘急,即当识其脾湿原盛。或兼 
寒药过当,宜急用小半夏汤温胃燥湿,倘更除其热,则无热可除,胃寒起而呃逆矣。○今人但云阳疸色明,阴疸 
色晦,此不过气血之分。辨之不清,转足误人。如酒疸变黑,女劳疸额上黑,岂以其黑遂谓阴疸,可用附子、 
干姜乎?夫女劳疸,真阳为血所壅闭,尚未大损,瘀血一行,阳气即通矣。阴疸则真阳衰微不振,一任湿热与 
浊气败血团结不散,必复其阳,锢结始开。倘非离照当空,幽隐胡由毕达耶?(喻嘉言) 
阴黄者,全非湿热,总由血气之败。盖气不生血,所以血败,血不华色,所以色败。凡病黄胆,而无阳 
证阳脉者,便是阴黄。必以七情伤脏,或劳倦伤形,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色自见于外。其人必喜静恶动, 
喜暗畏明,神倦言微,或怔忡眩晕,畏寒少食,或大便不实,小便如膏,及脉息无力等证,悉皆阳虚之候, 
使非速救元气,大补脾肾,则无复元之理。若但见黄不察脉证,遂云湿热,治以泻火利水,则无不毙。(《景岳全书》) 
下之太过生黄,脉沉细迟无力,次第用药,至茵陈附子汤而 
效。(《己任编》) 
劳役形体,饮食失节,中州变寒生黄,只宜理中、建中足矣,不必用茵陈。(王好古) 
x谷疸x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阳明病,脉迟者, 
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金匮》) 
问∶仲景云,谷疸下之,腹满如故,何不立一治法?余曰∶必用和法,先和其中,后乃下之。何以知之? 
仲景云∶脉迟尚未可攻,味一尚字,其当攻之旨跃然。《金匮》又云∶诸黄,腹痛而呕者,用小柴胡汤。观此, 
仍是治伤寒邪高痛下之法,是以知之耳。陈无择治谷疸,用谷芽枳实小柴胡汤,差识此意,但半消、半和、半 
下三法并用,漫无先后,较诸仲景之丝丝必贯,相去远矣。(喻嘉言) 
x酒疸x 
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夫病酒黄胆,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 
证。○酒黄胆者,或无热,静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疸心中热, 
欲吐者,吐之愈。○酒黄胆,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 
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金匮》) 
《金匮》治酒疸,用或吐、或下之法,言虽错出,义实一贯。盖酒之积热入于膀胱,则气不化,小便不 
利。积于上焦,则心中热。积于下焦,则足下热。其无心中足下热者,则清言了了,而神不昏,但见腹满欲吐 
鼻燥三证,可知其膈上与腹中,阴阳交病,须分先后治之。当辨脉之浮沉,以定吐下之先后。脉浮,病在膈上, 
阳分居多,先吐上焦,而后治其中满。脉沉弦,病在腹中,阴分居多,先下其中满,而后治其上焦。若但心中 
热欲呕,则病全在上焦,吐之即愈。其酒热内结,心神昏乱而作懊 ,及痛楚者,则不可不下。但下法劫病, 
不可久用,久久下之,必脾肺之阳尽伤,不能统领其阴血,其血日趋于败而变黑耳。仲景于一酒疸,胪列先后 
次第,以尽其治,精详若此。○酒疸之黑,与女劳疸之黑,殊不相同,女劳疸之黑,为肾气所发;酒疸之黑, 
乃营血腐败之色。营者水谷之精气,为湿热所瘀而不行,其光华之色转为晦黯,心胸嘈杂如啖蒜齑,其芳甘之 
味变为酸辣,乃至肌肤不仁,大便正黑,脉见浮弱,皆肺金治节之气不行而血瘀也。必复肺中清肃之气,乃可 
驱营中瘀浊之血,较女劳疸之难治,特一间耳。方书但用白术汤理脾气解酒热,抑何庸陋之甚耶!(喻嘉言) 
疸证,惟黑疸最剧,良由酒后不禁酒湿流入髓脏所致,土败水湮之兆。始病形神未槁,尚有湿热可攻,为 
治疸之向导。若病久肌肤消烁,此真元告匮,不能回荣于竭泽也。(张路玉) 
x女劳疸x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 
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诸黄,猪膏发煎主之。(《金匮》) 
硝石矾石散,此治女劳疸之要方也,从来不解用硝石之义。夫男子血化为精,精动则一身之血俱动。以女 
劳而倾其精,血必继之。故因女劳而尿血者,其血尚行,犹易治也。因女劳而成疸者,血瘀不行,为难治矣。 
非去其膀胱少腹之瘀血,万无生路。在伤寒热瘀膀胱之证,其人下血乃愈。血不下者,用抵当汤下之,亦 
因其血之暂结,可峻攻也。此女劳疸蓄积之血,必匪朝夕,峻攻无益,但取石药之悍,得以疾趋而下达病所。 
硝石咸寒走血,可消逐其热瘀之血;矾石能除锢热在骨髓,用以清肾及膀胱脏腑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