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病吐之者。必病患胸膈之中。挟痰或食也。吐之后。反不恶寒者。即误吐中。亦有发散之义。故不恶寒也。不欲近 
衣。此因吐后胃中空虚。邪热乘之。内作烦热。故不欲近衣也。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补亡论常器之云。可与竹叶石 
膏汤。愚以吐后。胃中虚热而烦者。庶几近之。若吐后。胸中郁热未尽而烦者。宜栀子豉汤。) 
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 
故吐也。(脉数者。一息六七至是也。数为胃气本热。胃气热。当消谷引食。引。进也。今病反吐者。此以发汗太过。令 
阳气外微。阳气受于胸中。故膈中之气亦虚。膈中气虚。则邪热入胃。脉乃数也。数为客热。客热者。即邪热也。邪热 
之气。不能消谷。以病患胃中有邪热。则正气必虚。故不能引食而吐也。愚按气本属阳。虚甚则冷。然此胃中既有邪热。 
则正气虽虚。未至于冷。正文中冷字。宜从删。按此条论。仲景虽不明言是太阳。然此当是太阳伤寒。发汗太过。而脉 
变量。条辩以脉数为温病。误发其汗。因而致吐者。非又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补亡论常器之云。可与小半夏汤。此 
汤虽系止吐之药。但发汗后。津液必亡。尚宜斟酌用之。又云宜小温中汤。此常氏以吐为胃中虚冷。忘其脉数之为客热 
也。倘后学宗之。焉得无误。) 
(附后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云云至)与调胃承气汤。(云云至)以呕。故知极吐下 
也。(按此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病已不在太阳欲吐。胸中痛。此当是邪传阳明。已入于府。故与调胃承气汤。正文与 
注。见后第六卷阳明篇中)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太阳病六七日。邪气正当传里之时。纵表证仍在。而脉微沉。是徒 
有表证。已无表脉也。又脉微沉。为邪气在里。乃结胸之脉。今则反不结胸。知邪不在上焦。其人发狂者。比前桃核承 
气汤。如狂证较甚。此热在下焦。而为膀胱府病。无疑矣。 。与硬同。少腹硬满。则其病又甚于急结。小便自利。则 
知其热。不结于下焦之气分。而结于下焦之血分也。前如狂证。蓄血轻。故自下而愈。此发狂证。蓄血重。必用药以下 
其血。乃愈。所以然者。谓所以少腹硬满之故。以太阳邪热不解。随经入膀胱之府。膀胱热结。血瘀于小腹之里故也。 
成注云。与抵当汤。以下蓄血。尚论篇云。此条证。较前条桃核承气证。更重。且六七日表证仍在。曷为不先解其外邪。 
又曷为攻药中不兼加桂枝邪。夫蓄血而至于发狂。则热势攻心。桃核承气不足以动其血。桂枝不足以散其邪。非用单刀 
直入之将。必不能斩关取胜。故名其汤为抵当。抵者。至也。乃至当不易之良法也。邪结于胸。则用陷胸以涤饮。邪结 
少腹。则用抵当以逐血。设非此一法。少腹中所结之血。既不附气而行。更有何药可攻其坚垒哉。所以一峻攻。斯血去。 
而邪不留。并无藉桂枝分解之力耳。愚以看病之法。须分表里。假若表里之证兼见。须分轻重而直取其邪。上云。六七 
日表证仍在。则表邪已衰。非比一二日之盛矣。况其下文云。脉微而沉。其人发狂。少腹硬满。明系太阳随经瘀热在里。 
里证已急。焉得不用峻攻之剂。医人于此。若犹顾虑。夫在表之余邪。是为不知证之轻重。治之缓急。斯时人命。不几 
同儿戏邪。噫。今医有以抵当汤丸。为猛厉而不敢下者。其小心适足以害人。而病家反以为把稳。有宁甘就死而不肯服 
者。亦大可伤也。) 

卷之四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抵当汤方
属性: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锉如麻豆。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成氏明理论云。人之所有者。气与血也。气为阳。气留而不行者。则易散。以阳病易治故也。血为阴。血蓄而不 
行者。则难散。以阴病难治故也。血蓄于下。非大毒驶剂。则不能抵当其甚邪。故治蓄血。曰抵当汤。水蛭味咸苦微寒。 
内经曰。咸胜血。血蓄于下。胜血者。必以咸为主。故以水蛭为君。虻虫味苦微寒。苦走血。血结不行。破血者必以苦 
为助。是以虻虫为臣。桃仁味苦甘平。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散血缓急。是以桃仁为佐。 
大黄味苦寒。湿气在下。以苦泄之。血亦湿类也。荡血逐热。是以大黄为使。四物相合而方剂成。病与药对。药与病宜。 
虽苛毒重疾。必获全济之功矣。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太阳病身 
黄者。膀胱热结。湿气不行。土主湿而色黄。湿热相搏。故身发黄也。脉沉为里证。结者。脉来缓时。一止复来之名也。 
脉缓为湿。所以里湿之脉。当见沉结。少腹硬。则湿热之形。已蓄于下焦可知。上三证者。犹不分溺之与血。以血亦湿 
润之物也。故当于小便验之。如小便不利者。为溺蓄于膀胱之内。而无血也。若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乃血蓄于膀胱 
以外为甚谛。谛者。审也。犹言精审。而无差也。仲景法。与抵当汤以下蓄血。按上文云。小便不利者。仲景不言治法。 
成注云。可与茵陈汤。补亡论云。与五苓散。后条辩云。属茵陈五苓散。愚以三方可选而用之。)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伤寒有热者。谓里有热。热 
入下焦。故少腹作满形也。夫曰满。比急结稍甚。比硬稍轻。欲审其蓄血之证。亦须于小便验之。据病患小腹满。应当 
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蓄血也。当下之。然下之。不可用其余汤药。盖以桃核承气则太轻。抵当汤又太峻。成注云。 
此无身黄发狂等证。是未至于甚。可与抵当丸小可下之。盖药味虽同。杵分为丸。一以缓其性。一以小其制也。) 

卷之四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抵当丸方
属性:水蛭(二十个) 虻虫(二十五个)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 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时。周时也。)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太阳病小便利者。是膀胱之府无邪热也。若其人 
饮水多。此热在上焦。心火亢甚。小便虽利。然渴饮水多。则水来犯火。必心下悸。若其人饮水多而小便少。此热在下 
焦。为太阳邪热随经入府。水积不行。膀胱之里。必苦急也。尚论篇谓饮水多。小便少。乃邪热足以消水。故以里急二 
字。为里证已急作解。大误之极。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补亡论常器之云。可茯苓甘草桂姜汤。又猪苓汤。推常氏之 
意。以太阳病小便利者。为表证多。里证少。故用茯苓甘草桂姜汤。小便少者。为表证少。里证多。故用猪苓汤也。) 

卷之五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属性:(此系仲景原文)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 
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此言结胸病状。与藏结虽相似而各别。故 
仲景设为问答以辩之。夫结胸藏结。何以云。太阳病。以二者皆太阳病误下所致也。盖结胸病。始因误下。而伤其上焦 
之阳。阳气既伤。则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上结于胸。按之则痛者。胸中实也。寸浮关沉者。风与寒气相结。而为实之 
诊也。若藏结病。则不然。其始亦因误下。而伤其中焦之阴。阴血既伤。则风寒之邪。亦乘虚而入。内结于藏。状如结 
胸者。以藏气不平。逆于心下故也。饮食如故者。胸无邪阻而胃中空也。时时下利者。藏虚邪结。不能运化。胃中之水 
谷。不泌别。不厘清。因偏渗于大肠而作利也。寸浮关沉者。结胸脉也。今诊关脉。兼得小细紧者。则是藏虚。而风寒 
之邪。内结可知。舌上白苔者。经云。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今者苔滑。则是舌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