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灵飞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助不同生活方式并存与融合。的确如此,婆婆、丽娟的所有行为指向的目的还是亚平,如果他温柔且坚定地坚持一种文化并存态度,婆婆会因爱儿子而爱上海的媳妇,甚至爱上海人精致的生活方式;丽鹃会因爱丈夫而接纳婆婆,慢慢喜欢上猪肉炖粉条也说不定。亚平却通过暧昧、摇摆的态度,用那种故意的示弱来激怒双方,扩大了婆媳间的敌意与愤怒,不是建桥而是不停地撤桥的人。如果亚平从小自我分化更好一些,有明确的自我边界,那么在冲突的关系里很快就会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并温柔地坚持双方按自己的准则做,婆媳矛盾就会化于无形。可惜,这个男人不想作决定,也不想承担什么责任,在母亲面前听母亲的,在媳妇面前听媳妇的,看起来是他屈从于两个女人,实际上是这个男人需要并想控制住这两个女人,让她们围绕着自己。
  按照书中的逻辑是婆媳的冲突导致了亚平的失控并疯狂,我感觉是作者把这样的男性暴力无意识合理化的结果,婆媳冲突只是让亚平的本性暴露得早一点。想想东北人亚平在上海文化下,内心滋生着羡慕同时也滋生着被压抑的愤怒,他对丽娟的谦卑、顺从、忍让是一种屈从,作者却错误地以为是爱所致。一个不尊重自己去讨好别人的人骨子里会充满着要复仇的渴望,邀来父母形成一种局部的反动,正是亚平对丽娟包含着对上海人的愤怒所致。孝道只是美丽的外衣,整个家族合伙起来欺负丽娟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即便公婆不来,当丽娟被亚平彻底征服,或美丽不再的时候,亚平用拳头说话肯定是家常便饭,那时屈从、谦卑的就是丽娟了。
  抛开对书中人物的分析,我们要来想想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为什么两种文化,两种生活方式会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谁是这个婆媳悲剧的最终缔造者呢?
  西方很多学者认为解读中国的婆媳关系等于解读整个中国的文化史,这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亚平只是文化冲突夹缝里的一个象征,家庭的悲剧虽然与他个性相关,但主要还和我们的文化相关。我们的文化过分地强调主流意识,其实,文化是不能被标定的,没有主流与非主流的、没有传统与现代的、没有大与小的,没有好的与不好的。这些差异性是社会的价值取向或人类的构词学决定的,被描述出来的。一个人的文化与全球人的文化是同等重要的。加之我们还无意识地强调一致性,以为这样社会才和谐。其实,一致性的结果就是无穷无尽的斗争。社会是复杂系统,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就得刀削火灼。如果我们强调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并存主义,那么不同文化与生活之间就会有足够的尊重与接纳,就不会有太多的是非判断和对错纷争。我们的文化还不那么强调边界意识,不知道自我是以身体为边界的,自然也不会考虑不同的文化也需要边界。总想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替代,也是一种剥削。在高度发展的文明与个性里,替代是一种对人的侮辱,而我们的文化把这解读成爱。同样,按照文化边界理论,公婆不会把儿子儿媳的家当自己的家,公婆来了只能是客,客随主便,婆媳关系就好处多了。
 
 
 
 
 
 

 解读《3H》

  健康有很多的文化定义,其实真正的健康是难以描述的,既不是医学的指标,也不是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女子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略微有些原始野性的味道,那是从每个细胞、毛孔中散射出来的一种生命的活力,浸染你,捕获你,让你的生命也为之起舞、共情,由此衍生出对生命的敬畏,让你为自己是她的同类而欢欣。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有豹的敏捷、鹰的机警、狐的智慧等等。当然有宽容、感恩、博爱、温暖的心也是健康女子天然的秉性。Happy
  快乐也是一种从身体里散射的能量,一个女子快不快乐要看她的眼睛,快乐的女子眼睛清澈明媚,她可以忧郁,但忧郁给人带来的还是快乐的美,像古人说的西施。快乐的女子哪怕是一朵不起眼的花,在开满奇花异葩的花园里,她也会独自热烈地盛放,把整个生命的热力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你关注不关注她不重要,她有自在之喜,天然之乐。当你驻足关注她的时候,你会被她感动,为她动情,受她抚慰,于是你的心也开始盛开,你会因为她的存在而感觉快乐没有离你很远,快乐还在你的心间,是从心底淌出来的泉水,与快乐的女子相处会给你这样的启迪。
  High
  High是什么?有些迷惑。“很high”已经是个流行语,也许是指一种激情,与高峰体验类似的东西,很高兴,很忘我,很享受。也许是指一个人很杰出、很高尚,很前卫,行为装扮符合流行的定义,有明星的气质,被人追崇,被人fan,被人模仿,等等。我觉得High给人一种超越的感觉,好像是高于现实的东西,一种纯内心世界的东西。一个人说High的时候,同类的人会欢呼,不同类的人会觉得很无聊。当然,High还有些共性和特征,可以称为High的女子一定很自我,自信豁达,敢爱敢恨,不对权势金钱低头,也不被烦恼所困。能快乐时赶紧快乐,能青春时赶紧青春,未来不可知,过去的已经过去,活在当下,追逐时尚,珍惜生命,富于创新是High族女子的共性。

 
 
 
 
 
 解读图书《第五个》

  解读图书《第五个》
  ——孩子内心的感性世界
  奥地利著名作家恩斯特·杨德尔的《第五个》展现了儿童情绪与认知的特征,一种感性为主导的,略带神秘与未知、恐惧与兴奋、孤独与渴望并存的情绪形式。这样的情绪形式是 


生命的心智原型。心智原型按心理学家荣格所述,是由生命的无数意识经验积攒而来,并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在人类延续着。尽管一个个小动物获得新生般从关着门的,黑漆漆透着灯光的小屋子里走出来,那个断了鼻尖的小木偶依然怀着越来越忐忑不安和孤独的心情,等待自己即将面临的处境和未知的命运。
  生命的确永远充满着未知的命运,尽管理性不断地告诉我们,我们很安全,但受伤的事故仍在不断地,超乎想象地发生。那个小木偶让我想起童年在医院的情形,小时候我身体弱,常常生病,每个月父亲都要从工资里留出几元钱供我看病,其余的给母亲家用。我幼年心中的医院几乎是伤害的代名词,去医院意味着疼痛(打针)和烦恼(吃苦药),候诊的时候也会像小木偶那样害怕与忐忑不安,如果医生是个和蔼的老爷爷或老奶奶,真有些喜出望外。那时常打针,我极端地害怕护士,见到她们无异于老鼠见到猫,内心充满敬畏感。父母理性的告诫常常让我感觉受骗,因为医生给予我的痛苦要大于疾病本身。
  理性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无力和苍白的,有时它象征着一种残酷和暴力,带着温柔、帮助、正确无误的面具,循序渐进地破坏孩子内心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自然的感受力。理性让人类从孩时起就只对事物的形与质感兴趣,而忽视事物的魂与内在的机缘巧合。理性虽然可以说服孩子接受打针吃药是必需的,但孩子的内心却天然地存在着对理性的绝对性排斥,并顽强保持着幻想,渴望还有不疼的、更加让人舒服的治愈疾病的办法,至少以此来宽慰自己。如果这个世界还愿意以感性的方式来触摸孩子的内心,并为孩子保留更加感性的成长模式,孩子的童年可能会幸福与愉快很多,我们的诗人、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创新人才、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也会多许多。
  《第五个》为我们展现出孩子是用感觉去认识这个世界的,不是理性。虽然其他的动物破败地走进小屋和焕然一新地走出小屋,给小木偶一些宽慰和好的启示,但仍不能让他真正乐观起来。孩子对情绪体验和感觉体验易于形成牢固的记忆与心理印象,只有无数的获益体验才能让孩子没有内心冲突地,愿意接受某种需要付出痛苦代价的成长方式,比如学习。家长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积攒快乐体验是帮助孩子喜欢学习,愿意为学习付出艰苦努力的最好途径。
  从这本书延伸去想,一个缺少理性的孩子内心世界会是怎样呢?会比大人更加丰富多彩和情趣盎然吗?是的,在孩子的心中,任何物体、动物都有生命和灵魂,有情感、有思想,是活生生的东西。所以孩子会和一棵小草、一块石头说话,会与一个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