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可安即去矣。始学用其可,安之教之,久久自都安不去矣。阴气阳气更相摩砺,乃能相生。人气亦轮身上下,神精乘之出入。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故养生之道,安身养气,不欲数怒喜也。古者明师,教帝王皆安身,使无忧,即帝王自专矣。天喜太平气出,无不生成。天恨形罚之气出,莫不杀伤,万物莫不被其毒,故同忧也。天不守神,三光不明;地不守神,山川崩沦;人不守神,身死亡;万物不守神,即损伤。故当还之乃强,不还自守曰消亡也。
和合阴阳法
自天有地,自日有月,自阴有阳,自春有秋,自夏有冬,自昼有夜,自左有右,自表有里,自白有黑,自明有冥,自刚有柔,自男有女,自前有后,自上有下,自君有臣,自甲有乙,自子有丑,自五有六,自木有草,有牝有牡,自雄有雌,自山有阜。此道之根柄也。阴阳之枢机,神灵之至意也。
令人寿治平法
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欲正大事者,当以无事正之。夫无事乃生无事,此天地常法,自然之术也,若影响。上士用之以平国,中士用之以延年,下士用之以治家。此可谓不为而成,不理而治。大道坦坦,去身不远,内爱吾身,其治自反也。
七事解迷法
以德治身何如,及以治万民、致大和之气何中,善而不达,何能安哉?以仁、义治身何如,及治万民何如,善而不达,何能安哉?以礼治身何如,及以治万民何如,善而不达,何能安哉?以文治身何如,及治万民,善而约束,使不得为非何如,善而不达,何能安哉?以法治身何如,及治万民何如,善而不达,何能安哉?以灭武兵革治身何如,及以治万民何如,善而不达,何能安哉?然此七事,亦不可无,亦不可纯行。古者神人治身,皆有本也,治民乃有大术也。使万物生,各得其所,能使六极八方远近欢喜,万物不失其所。乃当自然,能安八方四远,行恩不失牦毛。今未能养其本末,安能得治哉?今此上德、仁、义、礼、文、法、武七事各异治,俱善有不达,而各有可长,亦不可废,亦不可纯行。治身安国致太平,乃当深得其诀,御此者道也。合以守一,分而无极,上帝行之,乃深乎不可测,名为洞照之式。
救四海知优劣法
天生人凡有三等:第一天生,第二地生,第三人种类。受命天者为人君,受命地者为人臣,受命人者为民。君者应天而行,臣者应地而行,顺承其上;为民者属臣,转相事。凡是三气共一治,然后能成功。故上之安者,其臣良也。臣职理者,其民顺常。民臣俱善,其君明,其治长。太平者以道行,三气悉善,合乎章也,怀道德不相伤也。故大人治道,以平天下,救四海,恩及夷狄,祸不得起,其善证日生,凶不得来。中士学道为国臣,助其治也,度其家,辟祸灾。其次治道,损其父母,反远游,德独小薄,才脱躯也,安能辅明王助国家哉?能平四海者天助之,为人臣者助为治,与地谋;才自脱者,道狭小无可得治。此三人皆度世,老寿有大小不同邪?
是神去留效道法
神人言:明行效道,视命在谁乎?令人昭然觉悟,知命所从来。法审谁者,持其正也。人法阴阳生,阳者常正,阴者常邪;阳者常在,阴者常无;阳者常息,阴者常消;阳者常生,阴者常杀。人日三变,象三气,其政殊异,相与分争乖错,不相从也。而习使其常,守人形容者,吉。唯有真道者,能专精自殊异也。不学者,则不知神去留之效,立见之物,不可隐也。故君子制尸不制鬼。人不卧之时,行坐言语,分明白黑,正行住立,文辞以为法度,此人神在也。及其瞑目而卧,光景内藏,所念得之,但不言,神在内也。及其定卧,精神去游,身不能动,口不能言,耳不能闻,与众邪合,独气在,即明证也。故精神不可不常守之,守之即长寿,失之即命穷。人之得道者,志念耳;夫道者,亦志念耳。
救迷辅帝王法
大道变化无常,乃万里相望;上下无穷,周流六方;守之即吉,不守即伤,阴阳开辟以为常。其付有道,使善人行之,其寿命与天地为期。夫德有优劣,事有本末,凡事悉道之也,将兴者得善,将衰者得恶。比若土地,得良土即善,得薄土为恶。善上合天,贱者都泽。坐者为主人,行者为流客。此尽道也,善人行成福,恶人行成灾。善人得以为福德。尊者得之驾乘,卑者得以步足。圣贤得以度世,小人得之,不相克贼。此皆道也。教不重见,时不再来。急教帝王,令行太平之道。道行,身得度世,功济六方含生之类矣。〖JZ〗附录
《太平经》佚文
天失阴阳则乱其道,地失阴阳则乱其财,人失阳阳则绝其后,君臣失阴阳则其道不理,五行四时失阴阳则为灾。今天垂象为人法,故当承顺之也。(《后汉书·襄楷传》注)
(真人)又问曰:“今何故其生子少也?”天师曰:“善哉!子之言也,但施不得其意耳。如令施其人欲生也,开其玉户,施种于中。比若春种于地也,十十相应和而生。其施不以其时,比若十月种物于地也,十十尽死,固无生者。真人欲重知其审,今无子之女,虽日百施其中,犹无所生也;不得其所生之处,比若此矣。是故古者圣贤不妄施于不生之地也,名为亡种竭气而无所生成。今太平气到,或有不生子者,反断绝天地之统,使国少人。理国之道,多人则国富,少人则国贫。今天上皇之气已到,天皇气生物,乃当万倍其初天地。”(《后汉书·襄楷传》注)
老子往西,越八十余年,生殷周之际也。(《三洞珠囊》卷九《老子化西胡品》)
德者,正相得也。(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五》
常德不丧。(《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五》
德者,正相德也。成者,成济也。不丧者,不失也。(周固朴《大道论·至德章》)
爰清爰静,是知理道。(《大道论·理国章》
道者,乃天地所常行,万物所受命而生也。(唐史崇等撰《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
能得太上之心者,皆无形自然。天仙大人有真道,乃能得太上之心,余者何因得与相见乎?(《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
悟师一人教十弟子,十以教百,百以教千,千以教万。(《初学记》卷二十二)
神者,道也。入则为神明,出则为文章,皆道之小成也。宋曾('HT5;7'忄'KG2''HT5;6”'造〖HT〗《道枢》卷三十)
今平气行矣,平亦是安。(《云笈七签》卷六)
欲复古太平之法,先安中气也。(《云笈七签》卷六)
三五气和,日月常光明,乃为太平。(《云笈七签》卷六)
积清成精,故胆为六府之精也。(《云笈七签》卷十一《上清黄庭内景经》胆部注)积清成青也。(《云笈七签》卷十二《上清黄庭内经·隐藏章》注)
何谓为多言?然一言而致大凶,是为上多言人也。一言而致辱,是为中多言人也。一言而见穷,是为下多言人也。夫古今圣贤也,出文辞满天地之间,尚苦其少有不及者,故灾害不绝。后生贤复重言之,天下以为法,不敢厌其言也。故言而除害者,常苦其少,是以善言无多,恶言无少。故古之圣人将言也,皆思之。圣心出而成经,置为人法。愚者出言,为身灾害,还以自伤。(《云笈七签》卷八十九)
言则道不成,多言则为害;闭口不言,万岁无患。(《太平御览》卷六五九)
后学得道,各有品阶,至于指极,圣真仙人。(《太平御览》卷六六○)
古者三皇之时,人皆气清,深知天地之至情。故悉学真道,乃复得天地之公。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神已明,与道为一,开蒙洞白,类如昼日;不学其道,若处暗室而迷方也。故圣贤遑骇。(《太平御览》卷六六八)
恶人入道,损败善人,亦如拙匠损败人材木,拙女毁人布帛,终无成善功。然恶人与善人,反如人健时吃好美食,大美乃得肥壮;若病人食饭苦,亦不肯食,久久因病而死。令恶人闻善言劝喻,亦如临死人吃美食耳,反而为恶。若善人见善人乃喜,贤人见贤人乃喜,智人见智人乃喜,恶人见恶人乃喜,奸人见奸人乃喜,各得其类乃喜。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