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风中以舍北极昆仑。官舍邮亭以候圣贤善神有功者。道为首,德为腹,仁为足而行之。天设官舍邮亭,得而居之。欲得天力者行道,欲得地力者行德,欲得人力者行人。此三者,无穷之路;失此三者,乱之本也;不循此三者,名逆天。故圣人苞道德行仁,过此而言,属万物之行矣。
    请问,“四时之神气以助理致善除恶,何者致大神?何者致中神?何者致小神?”曰:“思月建帝气者致大神,思相气者致中神,思杀气者致小神,思月建后老气者致老物,思月建后病衰气者致邪鬼,思月建后死气者致纯鬼,思月建后破气者致破杀凶恶咎害也。生气者属天、属阳、属前。天道以神气生,故斗前六神皆生。后六神属地、属阴,天道以死气为鬼,为物凶咎。子欲使后世常谨常信,自亲自爱,神明精气,不得去离其身,则不知老、不知死矣。夫神明精气者,随意念而行,不离身形。神明常在,则不病不老,行不遇邪恶。若神明亡,病者立死,行逢凶恶,是大效也。人欲不病,宜精自守也。凡事不过自然,自然中无精神。凡事皆不成神,不过大道与天地之性,中无大精神,尚皆不成,不能自全。故天地之道,据精神自然而行。故凡事大小,皆有精神,巨者有巨精神,小者有小精神,各自保养精神,故能长存。精神减则老,精神亡则死,此自然之分也。安可强争乎?凡事安危,一在精神。故形体为家也,以气为舆马,精神为长吏,兴衰往来,主理也。若有形体而无精神,若有田宅城郭而无长吏也。夫长吏者,乃民之司命也,忠臣孝子大顺之人所宜行也。夫人之身,而不忠于上,不孝其亲,是负其身,戮其刑,亡其本也。常思善,精神集来随人也;思恶,精神亦来集人也。乃入人腹中,随趋人所思,使'HT5;6'忄'KG2''SX(B5''HT7”;6”'口''月'HT''SX)'悒不能忘之矣。”
    请问胞中之子,不食而取气。在腹中,自然之气。已生,呼吸阴阳之气。守道力学,反自然之气。反自然之气,心若婴儿,即生矣。随呼吸阴阳之气,即死矣。

              佚文:《三洞珠囊》卷四《绝粒品》引《太平经》第一百二十云:是故食者命有期,不食者与神谋,食气者神明达,不饮不食,与天地相卒也。
        §          〖JZ〗太平经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五十三(壬部不分卷)
    凡人不能相拘,故自制命。为不善,天将诛之。故小人得诛于中人,中人得诛于上人,上人得诛于大人。夫小失法,自致危亡。夫神灵大小之诛亦若此。而不能拘制,天当诛之必矣。天畏道,道畏自然。夫天畏道者,天以至行也。道废不行,则天道乱毁。天道乱毁,则危亡无复法度。故自然使天地之道守,行道不懈,阴阳相传,相付相生也。道乃主生,道绝万物不生,万物不生则无世类,无可相传,万物不相生相传则败矣。何有天地乎?天地阴阳乃当相传相生。今绝灭则灭亡,故天畏道绝而危亡。道畏自然者,天道不因自然,则不可成也。故万物皆因自然乃成,非自然悉难成。如使成,皆为诈伪,成亦不可久。夫天地虽相去远阔,其制命无脱者。
    请问:“太平气俱至,欲常以善意去奸恶,当何先哉?”“夫天地之性,半阳半阴。阳为善,主赏赐。阴为恶,恶者为刑罚,主奸伪。赏者多,罚者少。奸猾者多,赏者少,奸门开。所以然者,罚者多刑,主杀伤,犯法者皆成奸罪人,故奸门开,奸猾多也。阳者主赏赐,施与多,则德王用事。阳与德者主养主生,此自然之法也。故昼为阳、为日、为君、为德,夜为阴、为臣、为奸。天地之性,半善半恶。故君子上善以闭奸。兴善者得善,兴恶者得恶。此由若以斗拱斗,非斗者自然走;以尺拱尺,非尺者自然落。犹方与圆不相得,规与矩不相值,纵与横不相合。故阳兴必动以类行。故火盛乃雷鸣,朱雀在其中。是以夏雷也,冬则藏。凡事各因其本,乃天道可得而明,不缘其类,圣贤何从得深知之!故从天地开辟已来,人之善恶真伪,但观其所行,以类求之,占其成功,善恶得失,贤不肖可睹矣。何须坐争之乎?”
    请问:“从古到今,贤者、明者、智者、辩者、力者、勇者,此六人皆有万倍之才,岂有善恶哉?”“此六人悉有万倍人之才能,其才能安和天地,令使凡邪恶害之属不生,帝王长无忧而寿,身能自除其疾病,各竟其天年,恩流凡人,此贤明智辩力勇,大善有益矣。而不能共和天地,使帝王无忧而寿,而身有疾病,被灾不能祓去,或夭年而死,与凡人无别,此六人无益也。但效其成功,无复问也。成功者是也,不成功者非也。效事若此,深得皇天心意,帝王为之延年命,万物悉治也。”
    请问:“凡物一时有不生者,又有不养者。长之不成,其大过悉从何来?”“当生而不生者,天也;当养所不养者,地也。天地为万物之庐,贤人为万物工匠。帝王者象天,常欲生;后妃者象地,常欲养;大臣者象人,常欲思成。此三人并力,凡物从生到终,无有伤也。欲象平之道,为法者必当如此矣。”
    请问:“天道助弱耶?助强耶?助寡耶?助众耶?”神人言:“天道助弱。”“何哉?”“夫弱者,道之用也;寡者,道之要也。故北极一星,而众星属,以寡而御众也,道要一而道属焉。是故国王极寡,而天下助而治,助寡之效也。父母极强,反助婴儿,是强助弱之效也。上善之人寡而弱,不善之人强而众;众则寡矣,强则弱矣。故君子救弱不求强,求寡不求众。故天道佑之。故不与人争也,而人自为争;不与人争强也,而人助为强。故不争而善胜也。”
    分别天道精神身与德不诀。
    请问:“天道审当乐欲行,何为明效?”神人言:“吾受此文于天上诸神,诸神言,吾闻与阴阳风雨寒暑相应也,以是为大效。天乐其道行,而人未明信之,以乞雨止雨而明效之。行太平之道,乞请皆应;不行太平之道,乞请不应;明天道至在太平也。故万物不生者,失在太阳;生而不养者,失在太阴;养而不成者,失在中和。故生者,父也;养者,母也;成者,子也。生者,道也;养者,德也;成者,仁也。一物不生,一道闭不通;一物不养,一德不修治;一德不成,一仁不行;欲自知有道德与仁否,观物可自知矣。五者,帝王君父师欲深自知道德仁优劣。但观此,故理之第一善者,莫若乐生,其次善者乐养,其次善者乐施。故生者象天,养者象地,施者象仁。此三者,天地人之大纲也,过此而下者,但备穷乃后用之耳。如此天气自为平安,邪气自消灭,善人自至,恶人自去,莫不响应也。明之者师也,谓先知之称师,当主证而明之。自古至今,凡文出皆天地也,故天地先出之;明之者师也,故夫文出皆有师,行之者县官也。古者帝王承天意,受师教,力行以除去灾害,以称天心,得延年益命,此之谓也。造之者天,明之者师,行之者帝王,此三事者相须而成。天不出文,师无由得知;师不明文,帝王无从得知治。故天将兴帝王,必有奇文出;明师使教帝王县官,令得延年益寿,是佑帝王之明证也。”
    “凡人民万物不生,生而不养,养而不长,长而反不成,不竟其天年,其过安在?”“凡民万物不生者,天也;不养者,地也;长而不成者,人也。”“过在人乎?”“万物不得时生乾,君也;生而不养者,臣也;长而不长者,民也。天与君父主生,此太阳之长也,生之祖也。天不欲生,物不得生,父不欲施,物亦不得生,君不欲生,物亦不得生,故天与君父主生。夫君父常念生,不乐杀者,凡物尽生。一念杀者一物死,十念杀者十物死,百念杀者百物死,自此至万念,皆若此矣。”
    “地母臣承阳之施,主长养万物,常念长养之不?”“念一不长养,则一物被伤,十念则十物伤,百念而百物伤,自此至万,乃若此矣。是故上古帝王之任臣,常求慈仁,好长养万物与为治;中古半慈仁,物半伤;下古不详择臣而任之,故万物悉伤矣。其德皇,皇之言煌煌也。帝者,为天地之间作智,使不陷于凶恶,故称帝也。王者,人民万物归王之不伤,故称王。王者,往也。君者各安其部界,人归附之而无害,故称君。君者,号也。吏者,治也,而助上治物,使凡民万物大小,不失其治,乃得称吏。师者悉解天下辞,悉乃得称大师者,所谓能解天下天下文也。故得称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