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肠部列方
生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五苓散、止嗽散,俱见首卷;导赤散见心部,橘核丸见肝部。
十一、心包三焦部药队
三 焦 部 手少阳属腑
三焦者,人生三元之气,脏腑空处是也。上焦心肺居之;中焦脾胃居之;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居之。其气总领脏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竟体调和,斯其职已。三焦之病,属於脏腑,并无另立病名。
三焦部药队
【补三焦猛将】 淫羊藿、黄芪。
【泻三焦猛将】 青皮、木香。
【泻三焦次将】 柴胡、香附。
【温三焦次将】 乌药、白豆蔻、胡桃。
【凉三焦次将】 山栀、麦冬、黄柏、地骨、青蒿、连翘。
心 包 络 部 手厥阴属腑
心包络者,即膻中。与心相附,居膈上,代君行事,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其见证有手中热、心中大热、面黄目赤、心中动诸端。而要之包络之病,即心部之病也,言心不必更言包络矣。
二十六、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又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以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以咸泻之。
一、苦欲补泻的解析
引用缪希雍的话,即:〃苦,就是所恶的东西,欲,就是所好的东西;能够滋生所好的东西,就是补,能够去掉所恶的东西,就是泻。〃很明显,这里的〃补泻〃与表达药用功效的〃补泻〃是不尽相同的。
总而述之,五脏均有所苦,以药食五味治之,始有甘缓、酸收、苦燥、咸软之论。同时,五脏亦有所欲,以五味补而泻之,其中规律,引用张介宾的话,即:〃顺其性者为补,逆其性者为泻。〃
关于对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的理解,当首推缪希雍所论:
〃肝为将军之官,言不受制者也。急则有催折之意焉,故苦而恶性循环之。缓之,是遂甘性也。甘可以缓,甘草之属也。扶苏条达,木之象也;升发开展,魂之用也,故其性欲散,以辛散之,解其束缚也,是散即补也。辛可以散,川芎之属是矣。急者,敛也,肝性之所苦也,违其性而苦,肝斯虚矣。补之以辛,是明以散为补也,细辛、生姜、陈皮之属是矣。
心为形君,神明所出,其性恶散缓而喜收敛,散缓则违其性,敛则宁静清明,故宜酸以收其缓也。软者,和调之义也。心君本自和调,邪热乘之则燥急,故复以芝硝之咸寒除其邪热,以软其燥急坚劲之气,使复其平也。以咸补之,泽泻导心气入肾也。烦劳则虚而生热,故须人参、黄芪、甘草之甘温,以益元气而虚热自退,故谓之泻也。心以下交于肾为补,炒盐咸以润下,即得心与肾交也。火空则发,盐为水味,得以俾心气下降,是既济之道也,有补之义焉,故软即补也。
脾为仓禀之官,主运动磨物之脏,燥其性也,宜健而不宜滞,湿斯滞矣,违其性,故苦而恶之,急食苦以燥之,使复其性之所喜,脾斯健矣。白术之苦温是矣。过燥收复欲缓之以甘,甘草之属是矣。稼穑之化,故甘先入脾,性欲健运,气旺则行,补之以甘,人参是矣。长夏之令,湿热主之,脾气斯困,故当急食苦以泻之,黄连之苦寒是矣。虚则宜补,灸甘草之甘以益血。大枣以甘温益气,乃所以补其不足也。
肺为华盖之腑,相傅之官,藏魄而主气也。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违其性矣,故宜急食苦以泄之,黄芩之属是矣。肺主上焦,气政敛肃,故其性喜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之属是矣。贼肺者热也,肺受热邪,急食辛以泻之,桑白皮之属是矣。不敛则气无所管束,是肺失其职业,故宜补之以酸,使遂其收敛之性,以清肃于上焦,是即补也,五味子之属是矣。
肾为作强之官,藏精与志,主五脏,属真阴,水脏也,其性本润,故恶涸燥,宜急食辛以润之,知母之属是矣,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盖肾非坚,则无以称作强之职。四气以遇湿热即软,遇寒冷即坚,五味子以得咸即软,得苦即坚,故宜急食苦以坚之,黄柏味苦气寒,可以坚肾,故宜急食以遂其欲坚之性也。以苦补之,是坚即补也,地黄、黄柏是也。咸能软坚,软即泻也,泽泻是矣。虚者,精气夺也,藏精之脏,苦固能坚,然非益精,无以为补,故宜熟地黄、黄柏之属以补之。〃
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被缪希雍誉为〃用药第一义〃。它是《内经》首次提到的关于五味的药用本性及针对五脏神之不同而演绎出不同的补泻方式,揭发了脏腑用药之奥秘。不过,人们由于习惯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来用药,故对于脏腑所致的苦欲之性甚为忽视,这是相当可惜的。
二、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的发展与应用
在本草历史上,第一个将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昭彰于世的,是张元素。他是第一个系统归纳总结脏腑用药理论的医学家,并在《脏腑标本药式》中详细地归纳并论述了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用以规范用药的法度,个别药品,虽不甚恰当,但所立之式范,毕竟使所用药物有所归属,故列而陈之,以便览阅。
1。肝
有余泻之:泻子…甘草。行气…香附、川芎、瞿麦、牵牛、青橘皮。行血…红花、鳖甲、桃仁、莪术、京三棱、穿山甲、大黄、水蛭、虻虫、苏木、牡丹皮。镇惊…雄黄、金箔、铁落、珍珠、代赭石、夜明砂、胡粉、银箔、铅丹、龙骨、石决明。搜风…羌活、荆芥、槐子、蔓荆子、白花蛇、独活、防风、皂荚、乌头、白附子、僵蚕、蝉蜕。
不足补之:补母…枸杞、杜仲、狗脊、熟地黄、苦参、萆薢、阿胶、菟丝子。补血…当归、牛膝、续断、白芍药、血竭、没药、川芎。补气…天麻、柏子仁、苍术、菊花、细辛、密蒙花、决明、谷精草、生姜。
本热寒之:泻木…芍药、乌梅、泽泻。泻火…黄连、龙胆草、黄芩、苦茶、猪胆。攻里…大黄。
标热发之:和解…柴胡、半夏。解肌…桂枝、麻黄。
2。心
火实泻之:泻子…黄连、大黄。气…甘草、人参、赤茯苓、木通、黄柏。血…丹参、牡丹皮、生地黄、玄参。镇惊…朱砂、牛黄、紫石英。
神虚补之:补母…细辛、乌梅、酸枣仁、生姜、陈皮。气…桂心、泽泻、白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血…当归、乳香、熟地黄、没药。
本热寒之:泻火…黄芩、竹叶、麦门冬、芒硝、炒盐。凉血…地黄、栀子仁、天竺黄。
标热发之:散火…甘草、独活、麻黄、柴胡、龙脑。
3。脾
土实泻之:泻子…诃子、防风、桑白皮、葶苈子。吐…常山、豆豉、栀子、萝卜子、瓜蒂、郁金、姜汁、藜芦、苦参、赤小豆、盐汤、苦茶。下…大黄、芒硝、青礞石、大戟、甘遂、续随子、芫花。
土虚补之:补母…桂心、茯苓。气…人参、黄芪、升麻、葛根、甘草、藿香、葳蕤、缩砂、木香、陈皮。血…白术、苍术、白芍、胶饴、大枣、干姜、木瓜、乌梅、蜂蜜。
本湿除之:燥中宫…白术、苍术、橘皮、半夏、吴茱萸、南星、草豆蔻、白芥子。洁净府…木通、赤茯苓、猪苓、藿香。
标湿渗之:开鬼门…葛根、苍术、麻黄、独活。
4。肺
气实泻之:泻子…泽泻、葶苈、桑白皮、地骨皮。除湿…半夏、白矾、白茯苓、薏苡仁、木瓜、橘皮。泻火…梗米、石膏、寒水石、知母、诃子。通滞…枳壳、薄荷、干生姜、木香、厚朴、杏仁、皂荚、桔梗、紫苏梗。
气虚补之:补母…甘草、人参、升麻、黄芩、山药。润燥蛤粉、阿胶、麦门冬、贝母、百合、天花粉、天门冬。敛肺…乌梅、粟壳、五味子、白芍、五倍子。
本热清之:清金…黄芩、知母、麦门冬、栀子、沙参、紫苑、天门冬。
本寒温之:丁香、藿香、白豆蔻、益智仁、缩砂仁、糯米、百部、檀香。
标寒散之:解表…麻黄、葱白、紫苏。
5。肾
水强泻之:泻子…大戟、牵牛。泻腑…泽泻、猪苓、车前子、防己、茯苓。
水弱补之:补母…人参、山药。气…知母、玄参、补骨脂、砂仁、苦参。血…黄柏、枸杞、熟地黄、锁阳、肉苁蓉、山茱萸、阿胶、五味子。
本热攻之:伤寒少阴口燥咽干大承气汤。
本寒温之:温里:附子、干姜、官桂、蜀椒、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