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672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海浦发银行沦为豪宅“房东”
【案例导读】
“五一”前夕,市场风传上海某商业银行数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出现风险,“贷款贷成房东”。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调查获知,这家银行就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放巨额贷款的是该行陆家嘴支行。由于巨额贷款中惊现1.26亿元“虚假抵押”,银行不得不控制部分豪宅的产权,成为“房东”,并委托房屋中介公司出售,以回收“问题贷款”。
【案例正文】
“神秘人”按揭购买数十套豪宅,32笔贷款“抵押登记不实”
位于浦东的“世茂滨江花园”是上海有名的高档楼盘之一。近两年来,这一楼盘的价格由每平方米1万多元一路飙升至3万元,最高时超过4万元。在这个楼盘的销售过程中,有一个叫“曲沪平”的人,购买了几十套房子。尽管以不同的个人名义登记产权,但房子事实上归一家叫“优佳投资”的公司所有,曲沪平是这个公司的员工。“这个曲沪平和优佳投资,现在让浦发银行很头疼。”一位上海银行界的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2005年10月下旬,上海浦发银行在自查中发现,一笔购房贷款的房屋“他项权证未入库”。就是说,银行把钱贷出去了,但房子并没抵押给银行,这是绝对不合规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的信息显示,这笔贷款从未办理抵押手续。
接下来的追查引起了浦发银行的焦虑。与“曲沪平”有关的住房贷款竟达91笔,包括浦发银行陆家嘴支行89笔、卢湾支行2笔,贷款时间在2004至2005年间,金额估计在4亿元左右。这些贷款被用来购买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卢湾、浦东等地的高档物业。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涉嫌大量利用他人的身份证“偷梁换柱”申请贷款;二是有32笔陆家嘴支行发放的贷款存在“抵押不实”,涉及金额1.26亿元。贷款的代理人全是曲沪平,提供按揭中介服务的均为上海优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记者调查获知,“优佳投资”系美籍华人STEFANEL?YI?GU(下称“顾艺”,音译)2003年在上海注册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从事物业管理、租赁及高档物业包租。“优佳投资”本身并不具备房产交易中介资质,但它通过挂靠一家知名中介公司提供中介服务。
“‘优佳投资’提供按揭中介服务的贷款,都是由顾艺向银行推荐的。说穿了,他是在自己推荐自己!”一位银行人士说,“顾艺是在用别人的身份证为自己买房。这种抵押贷款本身风险丛生,何况还有32笔根本就没有抵押。如出于故意,那就是一种骗贷行为。”
知情人透露,发现问题后,(骗术研究网 163164 )浦发银行迅速采取措施覆盖风险。一方面,重新补办抵押登记手续。然后,由浦发银行陆家嘴支行再向“优佳投资”贷款1.24亿元,通过“个人贷款”转为“公司贷款”的形式,偿还由顾艺推荐的部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另一方面,顾艺将“世茂滨江花园”一套评估价值为1亿元的复式豪宅抵债给浦发银行,浦发银行因此成为这幢豪宅的“房东”;另外49套住房也被按剩余抵押价值抵押给浦发银行。这49套房产中有34套在“世茂滨江花园”。
骗贷术种种:虚高评估套现、偷梁换柱按揭
知情人士说,从已暴露的情况看,至少存在三大骗贷嫌疑。一是虚高评估抵押物(房产)价值,套取银行资金。一套位于“世茂滨江花园”的复式高档房(面积938.34平方米),“优佳投资”买入价是2400万元,即便按后来房价涨到每平方米4万元估算,真实交易额也就4000万元,而上海光华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给这套房产的估值竟达1亿元。“按7成贷款计算,仅这一套,顾艺就从浦发银行贷到了7000万元,除去真实房款,他已从银行套现4600万元!”这位人士说,“这是典型的虚高评估骗贷案例。”
二是利用他人身份证,偷梁换柱搞假按揭。除了抵押不实,在浦发银行的问题贷款中,还大量涉及利用他人身份证办虚假按揭。一位金融系统的权威人士说,2005年,一位云南人曾询问浦发银行,自己怎么莫名其妙地成了上海“世茂滨江花园”的“业主”,并且有一家公司正在逐月“替他”还贷?原来,此人准备在当地贷款买房,但当地银行发现,他已有向上海浦发银行贷款买房的征信记录。
与此相印证的是,在浦发银行问题按揭中,借款人的身份证各异,但还贷账单却是寄往三四个相同的地址。这表明按揭背后的真实借款人是同一个人或公司。三是公证机构虚假公证。据记者了解,在浦发银行的这起事件中,一家公证机构接受委托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收入证明。“从手续上,几乎没有漏洞。公证机构也被他们买通了。”一位内部人士说。
至此,按揭骗贷的造假路径已依稀可见:异地收购大批身份证(身份证所有者不知情)——伪造系列借款委托书(表明身份证所有者委托他进行借款)——骗取或买通公证公司(进行“委托”公证)——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申请贷款)——虚高评估房价(或伪造交易合同)——获取银行大笔贷款(实现事实上的零首付)。一位银行人士说,这种“程序天衣无缝”、形式“合规”的骗贷,大多离不开银行“内鬼”,因而更具风险,“譬如,类似云南的假冒购房人,一旦主张权利,银行那些没做抵押的贷款就会成为烂账。”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673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壮阳胶囊网上玩骗术
【案例导读】
“百度”一下MAXMAN,可以找到相关网页218000多篇,而万艾可的相关网页只有78000篇。其广告称:可让男性生殖器增长36%以上。
据本报记者调查,MAXMAN属三无产品,在中国和美国药监部门都无备案。
权威专家称:成年男性不可能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改变生殖器的大小。
【案例正文】
一封投诉MAXMAN电子邮件发到了南方周末,“这种‘知名美国男性用品’———阴茎增大胶囊,没有任何卫生、药监部门的批号,也没有生产地址。”投诉者李先生称。
2006年3月,当通过网络订的MAXMAN送货上门时,武汉的李先生充满了期待。它是网上热炒的口服男性壮阳品,产品说明中称:“(可以让阴茎)增长 36%以上,厚度增加25%以上,增大后100%不反弹”;“全美国已经出售超过1500000瓶,总有效率超过98%,当场验证,假一赔十”;“促销期间低至5折,现在订购再优惠5%,同送400元大礼包”……“百度”一下MAXMAN,可以找到找到相关网页218000多篇,而万艾可的相关网页只有 78000篇。
然而付款1480元后,李先生对拿到手的“三无产品”产生了疑惑。当他在网上再次搜索MAXMAN时,更是一头雾水———他购买的MAXMAN的总代理是新誉(台湾)公司,而宝利来(台湾)公司和茂俊(香港)国际贸易公司都称,自己是MAXMAN的“总代理”。
本报记者登陆新誉(台湾)公司的MAXMAN网站,(骗术研究网 163164 )拨打网上留下的美国电话,始终不能接通;而在与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联系后,FDA回复本报:美国没有批准过MAXMAN。记者又查阅了中国国家药监局网站,《进口药品和食品目录》里,也查询不到MAXMAN的信息。
记者致电一家经销商询问疑点,他们最先推脱,但当追问时,对方就挂断了电话。记者以求购者的身份致电广州某销售公司,询问可否直接上门购买,对方则表示他们只进行电子商务,没有门市部。
本报调查后发现:目前,在网上出现的口服壮阳用品种类繁多,除MAXMAN外,还有vp-rx,vivid等等。记者从药监部门了解到,无论这些“药品”通过哪种渠道销售,都应在省级以上药监局备案,获得批准销售,但这些药品均未获得批准。
针对目前男性用品的混乱,药监部门表示也接到过类似投诉,但是往往无据可查———商家在网上只留电话,有的即使公布了地址也是假的。而公安部门又无暇顾及。这也是电子商务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男性用品的宣传是十分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