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求效勿期旦夕。斯语也,近情近理,谁敢道其非者。而不知似是之言,最为误事。治病
如治国,国中不患有真小人,惟患有伪君子也。盖彼既以津液为重,亦知津液本吾身之真水
乎,水不自生,一由气化,一由火致。黄 六一汤取气化为水之义也,崔氏肾气丸取火能致
水之义也。七味白术散,方中有藿木之香燥,而《金匮翼》谓其大能生津。理中汤方中有干
姜之辛热,而“侣山堂”谓其上升水液,此理甚微,非浅学人所能解。若以滋润甘寒为生津
养液,实所以涸精液之源,而速其死也。
卷四
实证
属性:邪气盛则实。所谓五实者,实于心则脉盛,实于肺则皮热,实于脾则腹胀,实于肾则前
后不通,实于肝则瞀闷。伤寒汗、吐、下诸法,皆所以攻其实也。若防风通圣散、两解表里
之实,方法颇纯,可与仲景法互用。
卷四实证
内外俱实病诗
属性:防风通圣力回天,谁道河间立法偏,表里实邪能两解,细参五实得真铨。
实病失治而死者多由阻塞,有清道浊道之分∶阻塞清道者,法当救肺,吴人马元仪以栝
蒌、紫菀、半夏、贝母、桔梗、枳壳、苏子、杏仁、橘红、甘草之属以开之;因循不治,则
天气不入,谷气不出,清道不通而终矣。阻塞浊道者,法当救胃,歙人张心在以三承气汤、
四顺清凉饮、大柴胡之属以下之;因循不治,则腹满实坚,二便不出,浊道不通而终矣。
卷四实证
阻塞清道诗
属性:元仪救肺论超超,贝菀夏蒌力不饶(吴医以清微渣滓之品,文其短拙,不特马元仪一人,
借用还魂(汤)通气道,立看死证起崇朝。
卷四实证
阻塞浊道诗
属性:救胃传来理本幽,三承(气汤)四顺(清凉饮)大柴(胡汤)求,阳明气顺针机转,有脚阳春自我留
。
积者,五脏所生,推之不移,属阴;聚者,六腑所成,推之则移,属阳;统以平胃散加
蓄、大麦芽、川芎各等分,木香、沉香各三分之一,大黄酒浸倍用,为末,每服三钱,
姜
汤送下,忌油腻动气之物及房事一月。服药须黄昏,勿食晚饭,大小便见恶物为度。肝积在
左胁下,名“肥气”,去苍术加柴胡、鳖甲、青皮、莪术。肺积在右胁下,名“息贲”,加
白豆蔻、桑白皮、贝母。心积起脐上至心下,大如臂,名“伏梁”,去苍术加肉桂、黄连、
石菖蒲、莪术。脾积在胃脘,腹大如盘坚如石,名“痞气”,照原方不加减。惟肾积发于小
腹,上奔冲心而痛,名“奔豚”,去苍术、大黄、陈皮、麦芽、 蓄,加茯苓为君,肉
桂、
当归、吴茱萸、附子、以楝子、李根白皮为佐,研末,炼蜜为丸,淡盐汤送下。若虚弱之人
,衰其半而止,或以补热佐之。其余热积加芩、连、寒积加姜、桂、附子,酒积加葛根,痰
积加南星、半夏,水积加海藻、猪苓、泽泻,血积加桃仁、红花,肉积加阿魏、山楂,果积
加麝香、草果。
卷四实证
积聚诗
属性:积聚病形各不同,黄(大黄)加平胃(散)按经(五脏为积,六腑为聚,按各经加药)攻,理中(汤)妙
得中央运(执中央以运四旁,)桂附麻辛大气充(理中汤加桂枝、附子、麻黄、细辛等药,令大气
流行充满,则积聚不攻而自去。)
癫者,痴呆之状,其人常静,狂者,躁妄不堪,其人常动。痫者,忽倒无知,口角流涎
,或作五畜声,少顷即愈,作止有间断也。皆痰火为病。而痫症多由于胎中受惊,久伏而发
。三证虚者宜磁朱丸,实者宜滚痰丸,而风引汤加黄丹亦效。此证主痰火,故列于实证。
卷四实证
癫狂痫诗
属性:癫狂与痫本难医,痰火迷(其)神(明)四字规,风引汤为《金匮》法,磁朱(丸)缓步滚痰(丸为急
追(法)。
伤食症必有胸闷、嗳腐、腹胀等症,宜以平胃散加麦芽、山楂、神曲、莱菔子,炒紫研
末消之。《千金》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其宿食,即瘥。若初伤,食尚在膈
,服此汤后,即以手探吐,或以瓜蒂散吐之。若伤之已久,肿满拒按,宜以三一承气汤下之
。若无胸闷、嗳腐等症,但见头痛、恶寒、发热,是外感之证,切不可用消导之品,致外邪
陷入,变证百出。伤寒不禁食,故用桂枝汤啜粥,是开章第一义,读仲景书自明。余见西北
之人,多有非食而疑食者,曰某日曾食某物,或某肉,或某面,某日即病,医者因其所言,
又见其胃口不开,必先治食。景岳云∶“无病之人,谁有不食,岂必预为停食以待病至者,
斯可信其无食乎”。凡一味胡猜,妄行剥削者,闻斯言而当知所返也。此证属内积,故列于
实证。
(经义)《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谓食塞于上,而脉绝于下
也。何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出于天上。食塞于上,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
水不下流。两尺脉绝,吐去上焦之物,而脉自通。如不能吐,则非食病,乃是根蒂之先拔,
故死。
卷四实证
伤食诗
属性:嗳腐吞酸腹不舒,食伤平胃(散)可消除,若还拒按宜(大)承气(汤),慎勿因循反(只用神曲)致虚
(徒用山楂、麦芽之类,则所伤之物,未能自下,聚于胃中,如酿酒一般,则胃气日见其败伤
。
伤酒病,呕逆心烦,胸胀不食,小便不利,方书用葛花解酲汤取微汗而愈。《千金》云
∶大醉恐致烂肠,作汤着大器中渍之,冷复易之,酒自消,夏月亦佳。或绞茅根汁饮之,或
捣生葛汁,或粳米一升,饮之水五升,煮烂,滤去滓饮之。《张氏医通》用五苓散去桂加黄
柏、黄连、葛根,从膀胱以化之,法颇超。
卷四实证
伤酒诗
属性:解酲(汤)治酒本从时,须识《千金》渍法奇,葛汁茅根粳米汁,五苓去桂各相宜。
久服地黄暴脱证,当未脱时,其人起居如故,惟精神不旺,或微有咳嗽;或腰膝无力;
或偶然咳血,旋即自愈;或偶患肠红;或痔疮射出血线;或小便偶然变色;大便溏秘无常。
此证尽可以弗药。而过于保养者,每日延医满座。间有逢迎之辈,自言有不寒不热,王道平
补之法,遂与投机。以六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七味地黄丸、大补元煎、人参养荣汤诸方
为主,加入鹿角胶、阿胶、鹿茸、海参胶、淡菜胶、紫河车之类,兼服归脾汤、逍遥散,亦
加地黄,服之良久,不见其益,亦不见其害。然满腔中俱是浊阴弥沦,大犯《周易》“履霜
坚冰至”之戒。或偶因嗔怒,或偶近房室,或偶然宴饮,偶然劳动,未避风日,遂猝然无知
,痰涎壅盛,吐泻,大喘大汗等证,与中风无异。医者归咎于前数端之自取,而不知前数端
为生人所不免之事,岂一疾遂若此之危。惟平日补水滋水,以致水邪滔天,一作不可救止。治
之之法有三∶一曰拨云见日,以大剂通脉四逆汤为加减;一曰急堤提防,以大剂术附汤加姜
汁半盏;一曰导流归海,即前二方重加茯苓。信服不疑,可救十中之二、三。苏后再加人参
,若实时用参,反不能回阳,识此勿误。此证因误补所致,故列于实证。
卷四实证
久服地黄暴脱诗
属性:补水(熟地、阿胶、淡菜肉、海参胶、龟板胶、女贞子、枸杞之类)酿成水巨灾(阴气弥布
,不见天日,)命痰(水泛于上,漉漉有声为命痰)命汗(水越于外,大汗不止为命汗)势难回(阳主生
而阴主死,人当将死之顷,全是阴阳用事,故现上二证,)茯苓泄去群阴气(泄水抑阴,即是扶
阳,)姜附迎阳春又来。
室女经闭,发热食少,肌削多汗,用归脾汤加生鹿茸治之。治之不效,或反剧;宜从多
汗一证而审其病源。盖经血内闭,止从皮毛间透出一路,以汗亦血也。宜用极苦之药,敛血
内入,而下通于冲脉,先令汗止,自然热退经行。芦荟丸日进三服,一月后日进一服,甚效
。此证因服补剂反剧,故列于实证(节录《寓意草》。
卷四实证
室女经闭诗
属性:经闭热羸食少时,须从多汗破其疑,血由汗泄冲源(血海)涸,苦敛方推芦荟奇。
男女祟病,食减肌削,精神恍惚,睡时口流白沫,或战栗,绝而复苏。喻嘉言却邪汤
,
用犀角、羚羊角、龙齿、虎威骨、牡蛎、鹿角霜、人参、黄 等药合末,另以羊肉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