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太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者为虚?(血气离居相并,未知二经虚实何定也。平按∶于是《素问》、《甲乙》作如是。) 
岐伯对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 
为气虚也。(血之与气,皆恶于寒,故脉有寒则泣而不流者,温则消释而去。是以气寒则血来并 
之,以为血虚,则气为实也;若血寒则气来并之,以为气虚,则血为实也。平按∶是故,故字袁 
刻作知。)黄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毋实乎?(人 
之所生,唯血与气。今夫子但言血气有虚,不言其实,是为人之血气不足,请申其意也。)岐伯 
对曰∶有者为实,毋者为虚,故气并则毋血,血并则毋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血并则 
血有气毋,气并则气有血毋,是以言虚不无其实,论实不废其虚,故在身未曾无血气也。所言虚 
者,血气相 
并相失为虚,相得为实耳。)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大络孙络,俱输血气入于大经,则大经血 
气俱实者也。平按∶输《甲乙》作注 注云∶一作输。)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与气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厥则暴死,复反则生,不反则死。(大经血气皆实,走膈以上,以下无气,故手足逆 
冷卒暴死也。手足还暖复生,不还则死也。平按∶复反上《素问》、《甲乙》皆有气字。)黄帝曰∶ 
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血气何道来入此经为实,何道而去此经 
为虚也。)岐伯对曰∶夫阴与阳,皆有输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脏腑阴阳之脉,皆有别走 
输会相通。如足阳明从丰隆之穴,别走足太阴,太阴从公孙之穴,别走足阳明,故曰外也。)阴 
阳旬平,以充其形,(甲子一日一迎为旬。旬,迎也。阴阳之脉五十迎无多少者,名曰旬平。旬 
平和气,以充其身形也。平按∶旬平《素问》作匀平,《甲乙》作 平。)九候如一,命曰平人。 
(九候之动不先后,又不相反,故曰若一。和气若一,故人得和平。平按∶注九候袁刻作九脉。) 
夫邪之至生也,(平按∶《素问》无至字,《甲乙》作所。)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 
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起居,阴阳喜怒。(阴,五脏也。阳,六腑也。风雨寒暑 
外邪,从外先至六腑,故曰生于阳也。饮食起居,男女喜怒,内邪生于五脏,故曰生于阴也。) 
黄帝曰∶风雨寒暑之伤人奈何?(平按∶《素问》、《甲乙》无寒暑二字。)岐伯对曰∶风雨之 
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乃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 
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此先言风雨二邪也。人因饥虚汗出,腠理开发,风雨之气, 
因客腠理,次入孙络,次入大络,次入大经。客腠理时,所客之脉坚而且大,故 
得称实也。平按∶乃输《素问》作则输,《甲乙》作乃注。)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按之则 
痛。(所客之处外坚,按之则痛,以其气实故也。平按∶不可按《素问》作不可按之。)黄帝曰∶ 
寒湿之气伤人奈何?(平按∶《素问》、《甲乙》无气字。)岐伯对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收, 
肌肉坚,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也。(次论寒湿之气也。雨气上侵,湿气下入,有斯异也,略 
不言暑耳。寒湿中人,致虚有四∶皮肤收者,言皮肤急而聚也;肌肉坚者,肌肉坚而不迎也;营 
血泣者,邪气至于脉中,故营血泣也;卫气去者,邪气至于脉外,卫气不行,故曰去也。卫去之 
处,即为虚也。平按∶皮肤收《素问》作皮肤不收,新校正云∶“全元起云∶不收,不仁也。《甲 
乙》及《太素》作皮肤收,无不字。”坚下《素问》、《甲乙》有紧字。注故曰去也,袁刻去误 
作涩。)虚者,慑辟气不足,血泣。(慑,纸辄反。分肉间无卫气,谓气不足也。平按∶慑《素 
问》作聂,新校正云∶“《甲乙》作摄,《太素》作慑。”《素问》无血泣二字,《甲乙》作血 
涩。)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黄帝曰∶善。(分肉之间既无卫气故寒,按之益损, 
所以气足又温,故快然也。) 
黄帝曰∶阴之生实奈何?岐伯对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 
故曰实。(人有喜怒不能自节,故怒则阴气上,阴气上则上逆,或呕血,或不能食。阴气既上则是下 
虚,下虚则阳气乘之,故名曰阴实也。平按∶《素问》新校正云∶“经文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疑 
剩喜字。”玩下文喜则气下自知。)黄帝曰∶阴之生虚奈何?岐伯对曰∶喜则气下,(天寒则气 
聚,温则气散,怒则气上,喜则气下,此物理之常也。喜则气和志达,营卫之行通利,故缓而下 
也。)悲则气消,消则脉虚,因寒饮食,寒气熏脏, 
则血泣气去,故曰虚。(夫人悲者,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两焦不通,营卫不行,热气在中,故 
正气消散,经络空虚也。又因寒饮寒食,寒气熏脏,脏之血泣,其气移去,故为虚也。平按∶脉 
虚《素问》、《甲乙》作脉空虚。熏脏《素问》作熏满,《甲乙》作动脏。注两焦,两字袁刻误 
作雨。)黄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经言,八十一篇经也。腑脉虚者,阴气乘之, 
故外寒也。脏脉虚,阳气乘之,故内热也。)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以闻之矣,不知其所 
由然。(六腑主外为阳,故阳盛外热也。五脏主内为阴,故阴盛为寒。余已前闻,然未知所由然 
也。)岐伯对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不通则寒独留 
于外,故寒 。(阳,卫气也。卫出上焦,尽行阳二十五周,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阳虚阴乘留 
于外,故外寒也。平按∶注尽行二十五周,考前经《卫五十周》云∶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 
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据此,则尽字疑是昼字传写之误。)黄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 
伯对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热熏中,故内热。(内热之 
病,所由有五∶一则有所劳倦致虚,二则形体及气不足,三则胃中无食,四则上焦卫气不行,五 
则肠胃不得相通。脘,古缓反,胃腑也。下脘,胃下口也。由此五种,卫热熏中,故内热也。平 
按∶下脘《甲乙》作下焦。胃热熏中《素问》作胃气热热气熏胸中,《甲乙》作胃气热熏胸中。 
注由此袁刻作有此。)黄帝曰∶阳盛而外热奈何?岐伯对曰∶上焦不通利,皮肤致密,腠理闭塞 
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外热之所由有三∶上焦出气之处不通利,一也;皮肤致而腠闭, 
二也;卫气不得泄于腠理,三也。有此所由,故外热也。平按∶闭塞下《素问》有玄府二字,新 
校正云∶“《甲乙》、《太 
素》无玄府二字。”)黄帝曰∶阴盛而生内寒奈何?岐伯对曰∶厥气上逆,寒气积留于胸中而不泻, 
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 泣,血 泣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寒中有四∶一 
则寒厥积胸,二则温去寒留,三则血凝脉壅,四则脉大汗涩。有此所由,故寒中也。平按∶积下 
《素问》、《甲乙》无留字。 泣《素问》、《甲乙》作凝泣。脉不通《甲乙》作腠理不通。)黄 
帝曰∶阴之与阳,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问疗已成之病。平按∶阴之与阳《素问》 
作阴与阳并。)岐伯对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刺已成病法有三别∶一则刺于大经别走之道,隧,道也,别走之道通阴阳道也;二则刺于脉中 
营血;三则刺于脉外卫气。用针之状,须因四时之气,观病轻重,发针多少;又须量病高下所在, 
取之令中,不同刺微之易也。平按∶经隧《甲乙》作经渠。)黄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 
阳相倾,补泻奈何?岐伯对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夫泻者,以其邪气实盛,故须泻也。仍 
以掐之令下,然后刺之。不盛何泻,故譬无击逄逄之阵者也。平按∶以并、以成,《甲乙》以作 
已。)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 
病,摇大其道如利其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