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营卫之分。气之阳属卫。阴属营。阳先而阴从之。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脉络。脉络先盛。 
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乃大盛。即此可知阳为阴之先。血乃气之充。气之清浊虚实。 
最与血相关也。治血证辄言引血归经。归经者云何。经曰。胃者水谷气血之海。胃之所出气 
血者。(如行路从某道出之出)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又曰。五脏之道。皆 
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生。是故守经隧焉。即此观之。则气之浊。气之虚 
者。即所谓血气不和。而百病生者也。皆不得至于经而行其血气者也。然必本于气。能化血 
之脏以取责焉。盖气之浊与气之虚。举不能入心而为血之主。入脾而为血之统。入肝而为血 
之藏。又焉能入于经隧。以归五脏六腑之大络乎。人身之血。固无处不周。然脏腑之络。系 
于经络。而经隧之能通血气者。尤在于气为之主。此所以责其本而治肺也。然则归经是其末 
图。求本惟在治肺。是乃所谓善守经隧者矣。 
〔修治〕 以其生时背阳。故不喜见风日。凡生用宜 咀。熟用宜隔纸焙之。或熟酒润 
透。 咀焙熟用。并忌铁器。 
参芦 气味苦温。人参入手太阴补阴中之阳者也。芦则反是。大泻太阴之阳。主吐虚劳 
痰饮。(弱者以参芦代瓜蒂)一女子性躁。味浓。炎月因大怒而呃作。举身跳动。昏不知人。 
丹溪用人参芦半两。逆流水一盏半。煎一碗饮之。大吐顽痰数碗。大汗。昏睡一日而安。此 
证暴因怒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呃大作而神昏。参芦善吐痰。尽则气降而火衰。金气复位。 
即此可见大泻太阴之阳。一人作劳发疟。服疟药变为热病。舌短痰嗽。六脉洪数而滑。此痰 
蓄胸中。非吐不愈。以参芦汤加竹沥二服。涌出胶痰三块。次与人参黄 当归。煮服半月乃 
安。 

卷七山草部
沙参
内容:出淄齐潞随江淮荆湖州郡沙碛中。根长尺许。若黄土地中者。根则短小。根茎俱有白 
汁如乳。故一名羊乳。八九月采者白而实。春月采者微黄而虚。干时宛似人参。中黄外白。 
但体轻松。味淡而短耳。(核)今世所用者。不知为何许物。(之颐) 
根味甘微苦。气微寒。(苦者味之阴。寒者气之阴。甘乃土之冲气所化。合斯三者。故 
能补五脏之阴。)足厥阴本经药。(养肝之功居多)又为脾经气分药。更入手太阴经。主治补 
中。清肺热益肺气。疗胸痹结热。邪气头疼。散血结。养肝气。宣五脏风气。治久咳肺痿。 
皮间邪热。惊气。(常欲眠而多惊烦者最宜。又惊气上逆。不能 之使下者。功用颇捷。)疝 
气。方书治中风咯血。着痹谵妄。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洁古) 
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 
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受火克者宜之。同天麦冬百部五味桑白皮。治肺 
痿肺热。同贝母枇杷叶栝蒌甘草桑白皮百部天冬款冬花。治久嗽。 
附方 猝得疝气。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者。沙参捣筛为末。酒服方寸 
匕。妇人白带。(多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所致)沙参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论〕 沙参秋采则白实。春则虚黄。是明得容平金令。在土气成功之后者。其味先甘 
微苦。其气微寒。甘味归土。而合微寒之气。则专于脾之气化而上达。(故本经言益肺气先 
之以补中)即曰有微苦。亦反为甘用。以致其上清之化也。洁古谓疗肺热。与本经言益肺气。 
非有相戾。盖阴阳和而气乃生。阴阳和而气乃连。肺主气而曰太阴者。阳中有阴也。阳不足 
则甘温补之。阴不足则甘寒补之。第沙参益肺阴气。何又为厥阴本经药。曰。肝合于肾。本 
阴中之阳上升以致于胃。而后天之气乃生。是肝上媾于肺者阳也。而阴随之矣。肺合于心。 
本阳中之阴下降以致于脾。而后天之血乃成。是肺下媾于肝者阴也。而阳随之矣。若肺阳亢 
而阴微。则木无以媾于金。而金亦不得媾于木。不惟肝血无以藏。即肝气亦无以养矣。(惟 
肺之阳气合于阴。而后气能 之。肺之阴气和于阳。而后血能濡之。)此味本容平性质。茎 
根皆有白汁。不可思金气溢润于风木之脏。而胸痹结热之所以散。血结之所以治乎。(夫肺 
主气。而本经乃首治血结。盖本肺阴下降入心之义。是则金木媾而阴阳和矣。)凡药入肺经 
气分而兼益血者。即于肝有专功。不独一沙参为然也。又脾与肾脉俱至于肺。所云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此由下而升者也。又云。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此由上而 
降者也。医者能识脾肺升降以尽其变。则思过半矣。 
〔修治〕 白实味甘者良。水洗。去芦用。 

卷七山草部
桔梗
内容:八月采根。如指大。边白中微黄。有心。味苦而辛。苦为胜。若无心味甜者。荠 
耳。有一种木梗真同桔梗。只是咬之腥涩不堪为异。 
根苦辛甘平。微温。味浓气轻。入手太阴肺经气分及少阴经。兼入足阳明经。主治喉咽 
痛。肺热气促嗽逆。除鼻塞。清利头目。口舌生疮。赤目肿痛。肺部风热。胸膈滞气及痛。 
疗胸胁痛如刀刺。胸腹胀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下一切气。(肺金得令则浊气自下行) 
破血积气。消聚痰涎。治肺痈养血排脓。补内漏。桔梗利胸中之气。能开提气血。盖中焦为 
气所从出之处。如有痰水饮食压在气上。惟用桔梗开通壅塞之道。升提其气上行。能使痰水 
饮食降下也。干咳嗽。由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苦桔以开之。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大 
肠。亦宜苦桔开之。后用痢药。(丹溪)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 
沉。(洁古)胸中痞满不通。同枳壳用。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寒实结胸。同贝母巴豆用。 
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肺痈唾脓。同甘草用。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 
也。少阴咽痛。亦用甘桔。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用能调寒热也。后人通治咽喉口舌 
诸病。加荆防连翘。名如圣汤。(濒湖) 与牡蛎远志同用。疗恚怒。与石膏葱白同用。能 
升气于至阴之下。与硝黄同用。能引至胸中至高之分。利五脏肠胃。 
〔论〕 桔梗色白。而心微黄。质禀金气。其味先苦后辛。化火者仍归于金。是苦而胜 
者。正金气之归元。乃还而大畅其横遍之用耳。盖由辛宣而苦泻。以至于地。使无有壅阏 
。旋归辛宣者。统其气化而至于天。故能开提气血。为诸药之任载。惟兼升降而尽其功于辛 
宣。与上升之剂不同。所主咽痛鼻塞肺热咳逆奔促。乃其专功。至如余证。由其能行上行表。 
使气血流通耳。海藏谓入足少阴者。以桔梗固气分药。而肾为气之元。苦则至下也。(方书 
治香港脚剂中。有桔梗。须空心服。益证此味之入肾矣。丹溪云。香港脚湿者。须先升提之。不 
用升柴。而以此代。其义可思。)桔梗与紫菀。味俱先苦后辛。苦胜辛劣。而紫菀之苦尤胜。 
但桔梗质白属金。从金化火。仍归于金。是金能用火。金为主也。紫菀色紫属火。即从火生 
苦。苦为胜而终之以微金。是火为金用。火又主也。若诃子止有涩而无辛。其苦味最胜。则 
是金从火为用也。 
下虚及怒气上升。(嵩)又凡气逆不得下降者。弗用。攻补下焦药中。勿入。(仲淳) 
〔修治〕 去头及两畔附枝。米泔浸一宿。焙干。 

卷七山草部

内容:苗似桔梗。根似沙参。故奸商通以乱人参。又名杏参。即杏叶沙参也。一名白面。根 
茎色青白。叶似杏叶而小。微尖。面背白。杪间开五瓣白碗子花。亦有碧色者。根形如野胡 
萝卜。颇肥。皮色灰黝。中间白毛。根有一芦三四芦者。 
独芦佳 根气味甘寒。主解百药毒。杀蛊毒。治热狂温疾。利肺气和中。明目止痛。 
治消瘅。封 
疔肿窨毒箭。疗蛇虫咬(诸本草) 
一药而兼解众毒者惟荠 。汁浓饮二升。或煮嚼之。亦可作散。 
附方 疔疮肿毒。生荠 根捣汁服一合。以滓敷之。不过三度。解诸蛊毒。荠 根捣末。 
饮服方寸匕。立瘥。强中消渴。茎长兴盛。不交精出。消渴之后。即发痈疽。(由恣意色欲 
或饵金石所致)用荠 丸。荠 大豆茯神石斛磁石熟地元参栝蒌根地骨皮鹿茸各一两。人参 
沉香各五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