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阳得阴化而后行。皆不徒以软坚为功也。齿 齿动。盐半两。皂荚两挺。同烧赤研。夜夜 
揩齿。一月后并瘥。其齿牢固。目中泪出。盐点目中。冷水洗。数次瘥。口鼻急疳。蚀烂腐 
臭。斗子盐白面等分。为末吹之。 
〔论〕 盐本润下之水而作咸。经曰。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脏为肾。肾为人生之元 
阴。而元阳出焉。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先明水火之相胜。即明水火之相济。然后阴阳之 
合而分。分而合者可明。而盐之能主百病者亦可明。经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 
又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脏为心。又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是非水之胜火乎。 
顾心虚即以炒盐补之。其义何也。心主火。其充在血脉。(既曰充在血脉。则所谓火之灵者 
。岂徒在气乎。夫心所以生血。谓离中有坎也。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取盐入生血 
之心。非同气相求欤。)心虚者血脉不充也。血脉不充而后阳偏胜。经所谓壮火食气。热伤 
气。苦伤气也。以炒盐之咸补其血。则火得水济而阳不偏胜。经所谓少火生气。寒胜热。咸 
胜苦也。是相胜而乃以相济者也。经曰。心之病在五脏。夫五脏属阴气主之。能使心充于血 
脉。而五脏之阴气不伤。则阴之为阳守者。六腑胥受其益矣。试以脏言之。经云。脾色黄。 
宜食咸。启元子谓肾为胃关。脾与胃合。假咸软以利其关。关利而胃气乃行。胃行而脾气方 
化。是脾之宜咸者即以利胃。(凡六腑之益先因于各脏者可推)如本经所治肠胃结热。及霍 
乱伤食腹胀满。类皆可推脾肾同气以求之矣。胸中为肺所治。痰热诸证乃元阳不得元阴以化。 
故液结为痰耳。盐能吐之者。元阳得阴以化。不徒以涌泄为功也。至于能通大便。亦当推肺 
肾同气以求之矣。元阳得化于元阴。则目病之因于肝眚者。风泪邪气可止。又并风邪疝气而 
治之。至胆为中精之腑。亦当推肝肾同气以求之矣。若心小肠肾膀胱。固皆以同气相求者。 
盐之能利小水。其又何疑。总之。五脏之阴气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 
则死。善理病者就元阴以保元阳。可举一盐之治。通于他味矣。 
别录云。多食伤肺喜咳。多食。令人失色肤黑。损筋力。(保升) 
〔修治〕 人多以矾硝灰石之类杂之。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 

卷六卤石部
戎盐
内容:即青盐。来自羌戎胡地。又名羌盐胡盐。北海青。南海赤。(指西海之南北而言)此戎 
盐之青赤二色者。医方但用青盐。而不用红盐。不知二盐皆名戎盐也。(西凉记。青盐池出 
盐正方半寸。其形如石。甚甜美。北户录。张掖池中出桃花盐。色如桃花。随月盈缩。)赞 
云。盐山二岳。二色为质。赤者如丹。黑者如漆。或称戎盐。可以疗疾。此说亦惟赤黑二色。 
不言白者。盖白者乃光明盐。而青盐赤盐则戎盐也。(本濒湖) 
气味咸寒。功同食盐。不经煎炼而味咸带甘。入药似胜。主助水脏。益精气。明目疗目 
痛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出血。除五脏症结。心腹积聚。坚肌骨。去毒蛊。(诸本草)方 
书治眩晕胀满。腰痛遗精。白浊劳淋。小便不禁。戎盐甘咸。功在却血入肾。治目中瘀赤涩 
昏。二盐并用方 荔核散。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新荔枝核十四枚烧灰存性。八角 
茴香(炒) 
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一钱。川楝肉小茴香各二钱。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服。 
牢牙明目。青盐二两。白盐四两。川椒四两。煎汁。拌盐炒干。日用揩牙洗目。永无齿疾目 
疾。单用白盐方(据李氏谓光明盐。未知浙闽白盐即号光明否。当再稽考。)漏精白浊。雪 
白盐一两。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 
枣汤下三十丸。此方甘以济咸。脾肾两得。 
〔论〕 戎盐从西戎来。同是润下之气所凝。而产于极西。寒水孕于母气。故入药似胜, 
且疗诸血证。非食盐所及。夫用戎盐入温补药。藉元阴之气和阳而归诸阴也。如治聋鸣眩晕 
沉香磁石丸。及老人腰痛二至丸是。或阴阳均配而用。以至阳根于至阴也。如治白淫之锁精 
丸是。入固脱药。所以和阴使为阳守也。如治遗精之水中金丹是。或入于活血中。成元阴 
之本以和血也。如治肾劳淋沥之地黄丸是。推此可以尽其变矣。 
〔修治〕 温水洗去尘土净。晒干入药。 

卷六卤石部
凝水石
内容:亦名寒水石。即盐精石。(一名泥精。昔人谓之盐枕。今人谓之盐根。)生于 
卤地积盐之下。 
大块有齿棱。如马牙硝。清莹如水晶。亦有带青黑色者。打破皆方。暑月回润。入水浸 
久亦化。苏颂注元精石。谓解池有盐精石。味更咸苦。乃元精之类。固是物也。(濒湖) 
寒水石有二。一是软石膏。一是凝水石。唐宋以来。诸家不详本文盐精之说。遂误以石 
膏方解石为寒水石。而盐精之寒水绝不知用。此千载之误也。然则古方所用寒水石。正即此 
种凝水石。唐宋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方寒水石则是长石方解石耳。(参用濒湖) 
味辛咸甘。气大寒。本经主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除 
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止渴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目。入肾走血。除热之功。 
同于诸盐。经曰。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又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凝水 
〔论〕 苏氏以凝水石为元精之类。而东璧氏遂无分别。今细绎之。同中觉有异处。观 
二石之释名。同禀水气。而凝水止曰寒水。元精则曰太乙元精。同为盐结。而凝水止曰盐精。 
元精则曰阴精。岂得谓无少异乎。说见元精石条。能除有余邪热。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 
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泻者。慎弗误服。(仲淳) 
〔修治〕 每凝水十两。须用生姜二十两捣取自然汁煮干。研粉用。 

卷六卤石部
元精石
内容:一名太乙元精石。又曰阴精石。乃咸卤津液流渗入土。年久结成石片。大者如杏叶 
。小者如鱼鳞。悉皆六出。(禀积阴之气象老阴之数)尖角端正如龟甲状。色绿而莹澈。(蒲 
解出者。其色青白通澈。蜀中赤盐之液所结者。色稍红光。)叩之则直理而坼。坼处亦六角 
。如柳叶大。烧过则悉解坼。片片相离。白如霜雪。平洁可爱。今世所用元精。乃绛州所出 
绛石。非元精也。(濒湖) 
味甘咸。气温。性降。伏硫黄丹砂。主除风冷邪气。湿痹。心腹积聚冷气。止头痛。合 
诸药。治伤寒阴毒证。又治上盛下虚。痰结目障翳。木舌咽喉疮。来复丹。(申铁饔)同硫 
黄硝石用。治上盛下虚。救阴助阳。有扶危拯逆之功。凡缓急诸病。但有胃气。服此丹无不 
获安。正阳丹。治伤寒三日。头疼壮热。四肢不利。元精石硝石硫黄各二两。 砂二两。细 
研。入瓶固济。以炭火半斤。于瓶子周一寸 之。约近半日。候药青紫色。住火。待冷取出。 
用腊雪水拌匀。仍入罐子。置屋后北阴下阴干。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研细。面糊丸。芡实 
大。先用热水浴后。以艾汤研下一丸。衣盖取汗瘥。 
〔论〕 元精石为积阴之气所结。角皆六出。是老阴也。阴之极然后生阳。此阴阳之元 
机。故其用多主归气于肾。以其同于至阴而有阳也。至阴之所归而阳随之。所以除风冷诸气。 
而开宝并云益精气也。来复丹治上实下虚。大是妙剂。盖下虚用硫归之。不得至阴。则阳不 
还其宅。上实用硝散之。不得至阴之归。则阳不降于下。即入正阳丹治伤寒阴毒。亦同此意。 
然则木舌喉疮。何仍用之以疗热乎。曰。此二治俱有寒水石牙硝以去其热矣。其用元精石亦 
犹是引阳归阴之义。先哲立方。岂苟然而已。且其气不寒而温。温不与热同。如春温之气继 
于冬寒之后。所谓阳之初复。去寒不甚远耳。 

卷六卤石部
朴硝
内容:消硝通生于卤地。状似末盐。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此种本体未化。 
故谓之朴。凡牛马诸皮。须此治熟。俗又有盐硝皮硝之称。(志)硝有三品。生西蜀者川硝。 
最胜。生河东者盐硝。次之。生河北青齐者。俗呼土硝。斥卤之地。人多刮扫煎汁。经宿结 
成。犹有沙土猥杂。其色黄白。别录云。朴硝黄者伤人。赤者杀人。须再以水煎化。澄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