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证指南医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俱是腑气不宣之象。拟进温胆汤法。以和胃气。 
炒焦竹茹 炒焦半夏 草果仁 生枳实 杏仁 橘红 金斛 花粉 
黄 疟后不饥。咽即吐。此脘膈痰与气阻。胃不降。则不受纳。仿温胆汤意。佐以苦味降逆。 
鲜竹茹 枳实 炒半夏 茯苓 橘红 川连 苦杏仁 郁金汁 
李 不饥。口涌甜水。疟邪未清。肝胃不和。(肝胃) 
川连 干姜 枳实 栝蒌仁 半夏 广皮白 姜汁 
又 口涌甜水。脾瘅。 
川连 黄芩 浓朴 半夏 生干姜 广皮 
煎送脾约丸。 
又 橘半枳术丸。 
金 寒自背起。冲气由脐下而升。清涎上涌呕吐。遂饥不能食。此疟邪深藏厥阴。邪动必犯阳 
明。舌白形寒。寒胜。都主胃阳之虚。然徒补钝守无益。 
人参 半夏 广皮白 姜汁 川椒 乌梅 附子 生干姜 
方 先厥而疟。蛔虫下出。呕逆腹鸣。脘痞窒塞。此厥阴疟疾。勿得乱治。 
川连 淡干姜 姜汁 川桂枝 生白芍 乌梅肉 黄芩 秋露水煎药 
又 阳微寒胜。疟久不已理胃阳以壮中宫使四末之邪。不令徒犯脾胃。 
人参 炒半夏 生姜 乌梅 草果 炒常山 
秋露水煎。 
又 辛酸两和肝胃。已效。 
人参 草果 生姜 生白芍 乌梅 炙鳖甲 
吴 体丰色白。阳气本虚。夏秋伏暑。挟痰饮为疟。寒热夜作。邪已入阴。冷汗频出。阳气益伤。今 
诊得脉小无力。舌白。虚象已着。恐延厥脱之虑。拟进救逆汤法。 
人参 龙骨 牡蛎 炙草 桂枝木 炒蜀漆 煨姜 南枣 
又 闽产。阳气偏泄。今年久热伤元。初疟发散。不能去病。便是再劫胃阳。致邪入厥阴。昏冒大 
汗。思肝肾同属下焦。厥阳挟内风冒厥。吐涎沫胶痰。阳明胃中。久寒热戕扰。空虚若谷。风自 
内生。阅医药不分经辨症。但以称虚道实。宜乎鲜有厥效。议用仲景安胃泄肝一法。 
人参 川椒 乌梅 附子 干姜 桂枝 川连 生牡蛎 生白芍 
又 诸症略减。寒热未止。尚宜实阳明。泄厥阴为法。 
人参 炒半夏 淡干姜 桂枝木 茯苓 生牡蛎 
又 天暴冷。阳伤泄泻。脉得左手似数而坚。口微渴。舌仍白。阴液既亏。饮水自救。非热炽也。议 
通塞两用。冀其寒热再缓。 
人参 淡附子 桂枝木 茯苓 生牡蛎 炒黑蜀漆 
蔡 恶进谷食。舌干龈胀。不饥不知味。寤多寐少。皆由疟汗呕逆。都令诸阳交升。胃气不降。则 
不食。阳不下潜则无寐。肝风内震。则火升心热。法当和胃阳。平肝气。肝平胃醒。必谷进能寝 
矣。 
知母 北沙参 麦冬 新会皮 乌梅肉 新谷露(冲) 
金(七五) 强截疟疾。里邪痞结。心下水饮。皆呕吐无余。病在胃口之上。老年阳衰。防其呃厥。舍泻心 
之外无专方。 
人参 枳实 干姜 半夏 川连 黄芩 
又 舌白。气冲心痛。嗳噫味酸。呕吐涎沫。皆胃虚肝乘。仿仲景胃中虚。客气上逆。可与旋复花 
代赭石汤。 
旋复花 代赭石 人参 半夏 茯苓 姜汁 粳米 
又 诸恙向安。寝食颇逸。平昔肝木易动。左脉较右脉弦长。味变酸木侮土。秋前宜慎。 
人参 半夏 茯苓 广皮 生谷芽 生白芍 
马 疟半月不止。左胁下已有疟母。寒热时。必气痞呕逆。乃肝邪乘胃。有邪陷厥阴之象。拟进 
泻心法。 
川连 黄芩 干姜 半夏 人参 枳实 
朱(女) 厥阴冲气上攻。眩晕。间疟。安胃丸三钱椒梅汤送。 
陈(氏) 疟母。是疟邪入络。与血气扭结。必凝然不动。今述遇冷劳怒。冲气至脘。痛必呕逆。必三日 
气降痛缓。而后水饮得入。此厥逆之气。由肝入胃。冲脉不和。则经水不调。 
延胡 川楝子 半夏 蓬术 蒲黄 五灵脂 姜汁 
韩(二七) 疟不止。欲吐。 
炒半夏(一钱半) 浓朴(一钱) 青皮(一钱) 炒焦知母(一钱半) 草果仁(一钱) 橘红(一钱) 
临服调入姜汁一钱。 
吴 背寒。疟来渐晏。邪有入阴之意。此伏邪不肯解散。都因久积烦劳。未病先虚也。饮水少腹 
如坠。脘中痞结不舒。中焦屡受邪迫。阳气先已馁弱。议两和太阴阳明法。(脾胃) 
草果 知母 半夏 浓朴 姜汁 乌梅 黄芩 花粉 
又 进两和阴阳。寒热已止。诊脉右濡。明是气衰。宜和胃生津。使余邪不攻自解。 
人参 知母 炙鳖甲 生白芍 乌梅肉 大麦仁 炒丹皮 
又 脉左数。舌绛暮渴。 
炒麦冬 人参 首乌 白芍 丹皮 茯神 另更衣丸二钱 
陆(六十) 口涌清涎。不饥不食。寒热邪气。交会中焦。脾胃日困。 
半夏 姜汁 茯苓 浓朴 炒常山 草果 乌梅 
又 大半夏汤加草果乌梅。 
凌(十三) 疟久。脾胃气伤。不食倦怠。半年不肯复元。论理必用参术益气。但贫窘岂能久用。然久延 
不苏。倘腹满浮肿。便难调治。白术膏加砂仁末。 
某(三一) 疟邪由四末以扰中宫。脾胃受伤无疑。但寒暑更迁。病邪既久。脏腑真气自衰。两年来纳 
谷不运。渐觉衰微。不耐风冷之侵。并无凝痰聚气见症。此必胸中宗气自馁。致清阳不司转 
运。当以仲景苓桂术甘汤。 
又 六君子汤去甘草加檀香泥桂枝木。 
吴 疟已复疟。溺浊淋痛。稚年脾疟。食物不慎。色黄。腹膨有滞。脾胃愈衰。东垣云。中气不足。溲 
便乃变。初秋交冬。迭加反复。久则五疳劳瘵。当慎于食物。令脾胃气灵可效。宗脾胃论。升 
降疏补法。 
人参 茯苓 炙草 广皮 使君子 神曲 楂肉 麦芽 泽泻 
祝 此劳伤阳气。更感冷热不正之气。身热无汗。肢冷腹热。自利。舌灰白。微呕。显然太阴受病。 
诊脉小右濡。不饥。入夜昏谵语。但如寐。不加狂躁。论脾为柔脏。体阴用阳。治法虽多。从未及 
病。当遵前辈冷香缩脾遗意。 
人参 益智仁 茯苓 新会皮 生浓朴 苡仁 木瓜 砂仁 
又 脉右弦。来去不齐。左小 弱。舌边红。舌心白黄微绉。鼻冷四肢冷。热时微渴。不饥不思食。 
前议太阴脾脏受病。疟邪从四末乘中。必脾胃受病。鼻准四肢皆冷。是阳气微弱。因病再伤。 
竟日不暖。但形肉消烁。不敢刚劫攻邪。以宣通脾胃之阳。在阴伏邪。无发散清热之理。 
人参 草果 炒半夏 生姜 茯苓 新会皮 蒸乌梅肉 
二帖后加附子。后又加牡蛎。 
吴(十七) 疟伤脾胃。腹中不和。脉右涩。食入胀甚。前方通调气血。佐以泄木。服之积滞既下。痛随利 
减。仍宜制木安土。不可作阳虚温补治。 
生于术 川连 椒目 麦芽 鸡肫皮 广皮 浓朴 炒山楂 
陈(四六) 疟邪由四末以扰中。皆阳明厥阴界域。阳明衰。则厥阴来乘。津液少。斯内风必动。昔贤以 
麻属气虚。木是湿痰败血。今戊亥频热。行走淋汗。显然液虚。阳动风生。脂液不得灌溉肢末。 
非湿痰气分之恙。(肝风) 
冬桑叶(九蒸) 熟首乌 黑芝麻 柏子仁 茯神 当归 杞子 菊花炭 蜜丸 
李 脉左弦。呕吐。发热后。脘中痞闷不爽。宜慎口腹。清肃上中二焦。不致再延成疟。进苦辛 
法。(痞) 
杏仁 郁金 山栀 豆豉 白蔻 枳壳 
孙 高年发疟。寒热夜作。胸闷不欲食。烦渴热频。最虑其邪陷为厥。进阳旦法。 
桂枝 黄芩 花粉 生白芍 生左牡蛎 煨姜 南枣 
姬 疟脉沉涩。中脘痞结。此属里症。用泻心法。 
半夏 川连 橘红 枳实 黄芩 生姜汁 
又 脉沉。右关大。疟未止。寒热子后作。烦渴。中闷不欲食。 
醋炒半夏 杏仁 黄芩 花粉 草果 生姜 
陆 疟截。虚气痞结。成身痛。 
桂枝 炒焦半夏 姜汁 广皮白 当归 茯苓 
钱(氏) 暑热伤气成疟。胸痞结。呕吐痰沫。皆热气之结。前医泻心法极是。 
人参汁 枳实汁 黄连 黄芩 炒半夏 杏仁 浓朴 姜汁 
汪 此湿热与水谷交蒸。全在气分。尝得三焦分消清解。既成间日疟疾。邪正互争。原无大害。 
初误于混指伤寒六经。再谬于参术守补。致邪弥漫。神昏喘急。谵妄痉搐。皆邪无出路。内闭 
则外脱。求其协热下利。已不可得。诊脉细涩。按腹膨满。夫痞满属气。燥实在血。今洞利后而 
加腹满。诸气皆结。岂非闭塞而然。溃败决裂至此。难望挽救。 
细叶菖蒲根汁(二钱) 草果仁(五分) 茯苓皮(三钱) 紫浓朴(一钱) 绵茵陈(三钱) 
辰砂益元散(五钱) 连翘心(一钱半) 金银花(三钱) 
另用牛黄丸一服用凉开水缓缓以茶匙挑化服。 
潘(氏) 伏邪发热。厥后成疟。间日一至。咳嗽痰多。恶心中痞。其邪在肺胃之络。拟进苦辛轻剂。 
杏仁 黄芩 半夏 橘红 白蔻 花粉 
程(氏) 脉右大。寒热微呕。脘痞不纳。四末疟邪交于中宫。当苦辛泄降。酸苦泄热。邪势再减二三。 
必从清补可愈。 
川连 炒半夏 姜汁 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