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证指南医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三
阳痿
属性:徐(三十)脉小数涩。上热火升。喜食辛酸爽口。上年因精滑阳痿。用二至百补通填未效。此乃焦劳 
思虑郁伤。当从少阳以条畅气血。(郁) 
柴胡 薄荷 丹皮 郁金 山栀 神曲 广皮 茯苓 生姜 
仲(二八)三旬以内。而阳事不举。此先天禀弱。心气不主下交于肾。非如老年阳衰。例进温热之比。 
填充髓海。交合心肾宜之。(心肾不交) 
熟地 雄羊肾 杞子 补骨脂 黄节 远志 茯苓 胡桃 青盐 鹿筋胶丸。 
王(五七)述未育子。向衰茎缩。凡男子下焦先亏。客馆办事。曲运神思。心阳久吸肾阴。用斑龙聚精 
茸珠合方。(劳心过度) 
男子以八为数。年逾六旬。而阳事痿者。理所当然也。若过此犹能生育者。此先天禀浓。所谓阳常有余也。若夫少 
壮及中年患此。则有色欲伤及肝肾而致者。先生立法。非峻补真元不可。盖因阳气既伤。真阴必损。若纯乎刚热燥涩之 
补。必有偏胜之害。每兼血肉温润之品缓调之。亦有因恐惧而得者。盖恐则伤肾。恐则气下。治宜固肾。稍佐升阳。有 
因思虑烦劳而成者。则心脾肾兼治。有郁损生阳者。必从胆治。盖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又云少阳为枢。若得胆 
气展舒。何郁之有。更有湿热为患者。宗筋必弛纵而不坚举。治用苦味坚阴。淡渗去湿。湿去热清。而病退矣。又有阳 
明虚。则宗筋纵。盖胃为水谷之海。纳食不旺。精气必虚。况男子外肾。其名为势。若谷气不充。欲求其势之雄壮坚举。 
不亦难乎。治惟有通补阳明而已。(华岫云) 
徐评 阳痿之病。其症多端。更仆难尽。非专论数千言不明。容当另详。兹不复赘。 

卷三

属性:某(二一)脉细自汗。下体怯冷。卫阳式微使然。(卫阳虚) 
黄 (三钱) 熟附子(七分) 熟于术(一钱半) 炙草(五分) 煨姜(一钱) 南枣(三钱) 
朱(三六)脉微汗淋。右胁高突而 。色痿足冷。不食易饥。食入即饱。此阳气大伤。卫不拥护。法当封固。 
人参 黄 制川附子 熟于术 
孙(五八)肉 筋惕。心悸汗出。头痛愈。畏风怕冷。阳虚失护。用真武汤。 
某 劳伤。阳虚汗泄。 
黄 (三钱) 白术(二钱) 防风(六分) 炙草(五分) 
顾(氏)劳力怫怒。心背皆热。汗出。往时每以和阳治厥阴肝脏得效。今年春夏。经行病发。且食纳 
顿减。褚氏谓独阴无阳。须推异治。通补既臻小效。不必见热投凉。用镇其阳以理虚。 
人参 半夏 茯苓 炙草 牡蛎 小麦 南枣 
张(五六)脉弦大。身热。时作汗出。良由劳伤营卫所致。经云劳者温之。(营卫虚) 
嫩黄 (三钱) 当归(一钱半) 桂枝木(一钱) 白芍(一钱半) 炙草(五分) 煨姜(一钱) 南枣(三 
钱) 
某(二一) 脉细弱。自汗体冷。形神疲瘁。知饥少纳。肢节酸楚。病在营卫。当以甘温。 
生黄 桂枝木 白芍 炙草 煨姜 南枣 
某 汗出寒凛。真气发泄。痰动风生。用辛甘化风法。 
生黄 桂枝 炙草 茯苓 防风根 煨姜 南枣 
梅(四三)案牍积劳。神困食减。五心汗出。非因实热。乃火与元气。势不两立。气泄为热为汗。当治在 
无形。以实火宜清。虚热宜补耳。(劳伤心神)议用生脉四君子汤。 
方 茹素恶腥。阳明胃弱。致厥阴来乘。当丑时 然汗出。少寐多梦。(胃阴虚) 
人参 龙骨 茯神 枣仁 炒白芍 炙草 
煎药吞送蒸熟五味子三十粒。 
又 镇摄汗止。火升咳嗽。仍属阴虚难得充复。育阴滋液为治。 
熟地炭 人参 炒麦冬 五味 炒萸肉 川斛 茯神 女贞子 接服琼玉膏方。 
经云。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由是推之。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夫心为 
主阳之脏。凡五脏六腑表里之阳。皆心主之。以行其变化。故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气化为津。亦随其火扰所在之处。 
而津泄为汗。然有自汗盗汗之别焉。夫汗本乎阴。乃人身之津液所化也。经云。汗者。心之液。又云肾主五液。故凡汗 
症。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之者。心之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不分寤寐。不因劳动。不因发散。溱溱然 
自出。由阴蒸于阳分也。肾之阴虚。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盗汗者。即内经所云寝汗也。睡熟则出。醒则渐 
收。由阳蒸于阴分也。故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如气虚表弱。自汗不止者。仲景有 
黄建中汤。先贤有玉屏风散。如阴虚有火盗汗发热者。先贤有当归六黄汤柏子仁丸。如劳伤心神。气热汗泄者。先生 
用生脉四君子汤。如营卫虚而汗出者。宗仲景黄 建中汤。及辛甘化风法。如卫阳虚而汗出者。用玉屏风散。 附汤真 
武汤。及甘麦大枣汤。镇阳理阴方法。按症施治。一丝不乱。谓之明医也。夫复奚愧。(邹滋九) 
徐评 汗出总由于心火不宁。属热者多。属寒者少。今诸方皆用补阳治法。乃一偏之见。皆由 
不知汗出之液在何经也。误人多矣。亡阳之汗。乃阳气飞越。下焦空虚。此乃危急之症。非参附 
不能回阳。与自盗等大不相同。医者全然不知。并为一病。贻误无穷。深为可笑。 

卷三

属性:陈 遗尿。目瞑口开。面亮汗油。阳飞欲脱。无药力挽。拟参附汤法。加入童便。图元真接续耳。(阳脱) 
又 子丑为阴阳交界之时。更逢霜降。正不相续。后现脱象。进两摄阴阳方。参附汤加五味子。 
又 阳回。汗止神苏。无如阴液欲涸。心热渴饮。姑救胃汁。 
人参 麦冬 五味 茯神 建莲 
又 肾真未全收纳。便溺自遗。无如咽燥喉痛。阳虽初回。阴气欲尽。难进温热之补。大意收摄真阴为治。 
人参 麦冬 五味 熟地炭 茯神 远志炭 菖蒲根 
又 胃虚。客气上逆为呃噫。痰带血腥。咽中微痛。用镇摄法。 
人参 熟地 北味 茯神 青铅 
周 脉革无根。左尺如无。大汗后。寒痉。头巅痛。躁渴不寐。此属亡阳。平昔饮酒少谷。回阳辛甘。未得必达。 
有干呕格拒之状。真危如朝露矣。勉议仲景救逆汤。收摄溃散之阳。冀有小安。再议治病。救逆汤加参附。 
徐 恰交第七日。鼾声呵欠。目瞑烦躁。诊脉微细而促。此皆二气不相接续。衰脱之征最速。是 
清神熄风方法。难以进商。急固根蒂。仿河间地黄饮。(阴阳并虚) 
熟地 附子 苁蓉 萸肉 杞子 远志 菖蒲 川斛 
黄 肾脉不得上萦。肝风突起掀旋。呵欠鼾声。口噤汗出。阴阳不续。危期至速。地黄饮子极是。 
熟地炭 萸肉炭 川斛 天冬 淡苁蓉 牛膝炭 五味 远志 茯神 饮子煎法。 
凌 脉大不敛。神迷呓语。阴阳不相交合。为欲脱之象。救阴无速功。急急镇固阴阳。冀其苏息。 
人参 茯神 阿胶 淮小麦 龙骨 牡蛎 
又 阴液枯槁。阳气独升。心热惊惕。倏热汗泄。议用复脉汤。甘以缓热。充养五液。复脉去姜桂加牡蛎。 
又 胃弱微呕。暂与养阳明胃津方。 
人参 炒麦冬 炒白粳米 茯神 鲜莲子肉 川斛 
又 人参(秋石水拌烘) 熟地炭 天冬 麦冬 茯神 鲜生地 
又 秋燥上薄。嗽甚微呕。宜调本。兼以清燥。 
人参(秋石水拌烘) 麦冬 玉竹 生甘草 南枣 白粳米 
又 安胃丸(二钱) 秋石拌人参汤送。 
某(氏)脉如雀啄。色枯气促。身重如山。不思纳谷。乃气血大虚。虑其暴脱。 
人参 生地 阿胶 麦冬 炙草 左牡蛎 
又 补摄足三阴。 
人参 熟地炭 枣仁 茯神 五味 鲜莲子肉 
朱(氏)久损不复。真气失藏。交大寒节。初之气。厥阴风木主候。肝风乘虚上扰。气升则呕吐。气降 
则大便。寒则脊内更甚。热则神烦不宁。是中下之真气杳然。恐交春前后。有厥脱变幻。拟进镇逆法。 
人参 生牡蛎 龙骨 附子 桂枝木 生白芍 炙草 
艾 自半月前。寒热两日。色脉愈弱。食减寝少。神不自持。皆虚脱之象。议固之涩之。不及理病。 
人参 生龙骨 牡蛎 桂枝 炙草 南枣肉 
又 脉神稍安。议足三阴补方。 
人参 砂仁末炒熟地 炒黑杞子 茯神 五味 牛膝炭 
脱即死也。诸病之死。皆谓之脱。盖人病则阴阳偏胜。偏胜至极即死矣。人之生也。负阴抱 
阳。又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其阴阳枢纽。自有 
生以至老死。顷刻不离。离则死矣。故古圣先贤。创着医籍。百病千方。无非为补偏救弊。和 
协阴阳。使人得尽其天年而已。夫脱有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