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顾松园医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所云∶病心热则汗出是也。盗汗者,睡中盗出,至醒方知。盖阴虚之人,睡去则卫外之阳,乘虚陷入阴 
中,表液失其固卫而盗出,觉则阳复用事,卫气复出于表,表实而汗自止。此属阴虚。丹溪亦曰∶自汗 
属气虚,盗汗属血与阴虚。外有痰症自汗者,所谓痰饮内动,身必有汗也。有湿热自汗者,譬之土气,湿 
热蒸为雨露,故湿无热不作汗,湿得热而蒸之,则自汗矣。若止心空孔一片,因暑有汗名曰心汗。良由 
思虑过度,致伤心血而然。考 
《内经》之论,五脏皆能令人汗。故士材云∶肺虚者,固其皮毛,黄 六一汤之属∶脾虚者补其 
中气,玉屏风散之属;心虚者,益其血脉,天王补心丹之属,肝虚者,禁其疏泻,白芍、枣仁之属; 
肾虚者,助其封藏,八仙长寿丸之属。至若因外感六淫所致者,自有本门治法可遵。故致汗之因甚 
多,宜各随其兼症而理之,不可胶执。按沈氏云∶汗为心之液,凡汗出无有不从心液而来。故治诸 
汗,皆宜养心液,固表气为主。亦知要之言也。 
x玉屏风散x 
白术〔补中气,止自汗。二两。〕黄 〔益卫气,实皮毛。〕防风〔取其达于表,又 
得防风,其功愈大。各一两。〕加麻黄根、浮小麦。〔止诸汗必愈。〕或再加人参。如因湿热自汗 
者,本方加芩、连、柏,苓之属。 
此气虚自汗之方也。如糯米、圆肉、枣仁、白芍、龙骨、牡蛎之属,皆可采用。若果气虚阳衰者, 
方可参用参附汤、 附汤、黄 建中汤〔即桂枝汤加黄 ,倍饴糖。〕之属。本草云∶凡服固表药 
而汗不止者,用炒枣仁一两,同地、冬、白芍、五味、圆肉、竹叶大剂多服自效。 
x加味生脉散x 
生脉数加黄 甘草〔用参、 补气实表。纳五味,甘草用钱许。余各三、五钱。〕白 
芍〔同五味,收阴敛气汗。〕枣仁 圆肉〔同麦冬,清心养液,〕如肺有热者,去参、 合六味汤。 
此治盗汗之神药也。一妇幼患此症,仲淳以二剂投之,二十余年不发。〔方中有制香附二钱。〕 
x当归六黄汤x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滋阴养血。〕黄连 黄芩 黄柏〔去火各等分。〕黄 〔实 
表倍用。〕 
此亦治盗汗之方也。余谓阴虚有火,非苦寒之品所宜。按沈氏云∶若外感症中盗汗,宜用此方, 
阴虚盗汗,则宜六味、左归方中,加滋阴收敛之属。 
x止汗红粉x 
炒糯米〔半斤。〕龙骨 牡蛎 麻黄根 赤石脂〔各一两,为末,绢包扑之。〕 
此外治之法,汗出不止者,急用此闭塞其汗孔,乃卫外之兵也。 
若汗,出如胶之粘,如珠之流,或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皆难治。 



卷十二·书集

不寐

属性:不寐之故,属心血不足,有热所致。故仲淳曰∶治不寐当以养阴血,清心火为要。然亦有因肝经血 
虚,气滞而不寐者,则当疏肝养血。有因胸膈痰壅,气逆而不寐者,则当涤痰降气。有因病后血少, 
或劳症阴虚而不寐者,则当滋阴养 
目。此尚大略,然虚实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x加减补心丹x 
生地 白芍 丹皮 枣仁〔养血。〕麦冬〔同竹叶以清心。〕茯神 远志 石斛〔安 
神。〕加竹叶 圆肉调服朱砂末。有痰加竹沥,心火甚者加犀角、黄连,虚者加人参。 
此方养血、清心、安神,宗仲淳法甚效,随症加减治之。 



卷十二·书集不寐

举例

属性:一妇患阴虚火症,彻夜不眠者两月,饮食俱废,形体日消,皆谓不治。仲淳诊视,许以可救。盖 
此病虽属虚,幸脏腑无损,心经虽有火,不至灼肺。况久病脉调,身不发热,岂有他虞。多服补阴收敛 
之剂,自然水升火降而愈。用生脉散加茯苓、枣仁、远志、当归、生地大剂投之。因虚甚气怯,佐以琥 
珀、辰砂、金、银器之类,约百余剂而瘳。 



卷十二·书集

健忘·怔忡·惊悸

属性: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语不知首尾;怔忡者,心中惕惕。动而不宁,无时而作;惊悸者、外有 
所触,心中跳动,因惊而作。三症皆属心血不足,通宜天王补心、归脾之属治之。然亦有挟火挟痰所致。 
如挟火者,则天王补心加减,如犀角、黄连之属;挟痰者,或天王补心加减,如竺黄、竹沥之属。或温胆 
汤治之。 
x天王补心丹 归脾汤x〔俱见虚劳。〕 
此二方通治健忘、怔忡、惊悸之剂,加减用之。 
x六味汤x〔见虚劳。〕 
宜加莲心 圆肉 枣仁 麦冬 辰砂之属。如因心肾不交而健忘者,或加黄连、官 
桂,〔连、桂同用,能使心肾交于顷刻。〕或加茯神、沉香。〔二味名朱雀丸,并治惊悸。〕 
此方因肾虚火旺,而致怔忡者宜之。 
x温胆汤x〔即二陈汤,加枳实、竹茹、麦冬。〕治痰饮浮于心胞,而致健忘、怔忡、惊悸者。 
本方倍茯苓,宜加天竺黄、竹沥。 
丹溪曰∶惊则神出于舍,舍空而痰涎聚于胞络之间,是因惊而痰聚也。亦宜本方加豁痰、安神之剂。 



卷十二·书集健忘·怔忡·惊悸

举例

属性:一妇因儿痘,惊苦积劳,虚烦不得卧,心胆虚怯,触事惊悸,百药不效。投以温胆汤加枣仁。后因 
虚极,加人参数剂而效。质之仲淳曰∶此必有痰而善饮者也。询之果然。 



卷十三·书集



属性:痿者,痿弱无力,举动不能也。经言∶五脏皆能使人痿。以五脏各有所主,如肺主皮毛,心主血 
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膜,肾主骨髓。所主不同,故有脉痿、肉痿、筋痿、骨痿之异。然经又谓五脏因肺 
热叶焦,发为痿 。〔足弱不能行也。〕言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之热,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 
。五痿虽异,总曰痿 ,悉因肺热。其论肺热之由,谓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肺志不得伸,郁而生火, 
发为肺鸣,而喘息有声;鸣则肺热叶焦,皮毛虚弱,而为急薄,热气留着不去,而及于筋脉骨肉,则生痿 
。此自肺而病及他脏也。而心脾、肝、肾亦各有因热致痿之由。谓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者,生 
于心气之热。又谓居处湿地,肌肉濡渍〔侵也。〕发为肉痿者,生于脾气之热。又谓入房太甚,宗筋驰 
纵,发为筋痿者,生于肝气之热。又谓水不胜火,骨枯髓虚,发为骨痿者,生于肾气之热。此自他脏 
而病及于肺也。其辨五痿之色症,谓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脾热者;色黄而肉 
蠕动;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肾热者,色黑而齿稿。夫病而毛败爪枯齿稿等症,则势已频危,而治之诚 
难。考其论治之法,则言治痿独取阳明。以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聚于前阴,为诸筋之 
会。凡一身之筋,皆属于此,主束节骨而利机关。故阳明虚则宗筋纵;腰间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 
此所以独取阳明也。按士材云∶痿为重疾。经言病本五脏各有,而独重太阴肺经者,以五脏之火热熏蒸, 
则金必被克,经言治法,亦随五脏见症各调,而独取阳明胃经者,以胃主纳水谷,化气血以灌溉于四肢, 
阳明虚则五脏无所禀,不能行血气,濡筋骨,利关节,故肢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处,即不用而为痿,不 
独取阳明而何取哉。取阳明者,或清胃火以救肺热,或培胃土以生肺金,皆是也。丹溪有云∶泻南方则 
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胃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斯言意实相同。盖泻 
南则金不受邪,而水有所生;补北则金不受窃,而火有所制,同一救肺也。故学人诚能本此施治,其于 
痿症,思过半矣。至若方书所论,痿因有多端。如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湿热、湿痰、死血、积食之 
不一,临症制方,是贵望、闻、问、切 
之详明,以通其变,非笔舌之所能罄也。 
x清燥救肺汤x〔见燥。〕治肺热叶焦,发为痿 ,仿此加减用之。原方〔清肺润燥,降气和胃。 
参、甘合治痿取阳明之义。〕宜加生地、龟甲〔补北方则火有所制。〕牛膝 石斛〔壮筋骨。〕羚羊 
角〔舒筋脉。肺热为本,痿 为标。故标本兼治。〕 
此一派甘寒之剂。盖甘则益胃,寒则清热,乃取阳明而用清胃火以救胃热之法也。若取阳明而用 
培胃土以生肺金之法,如黄 、四君之类,加麦冬、米仁、白芍、石斛之属,相其症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