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顾松园医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茫如望洋,如捕风,必有率意而失之者矣,方果可以不用乎?虽然方固良矣,然必熟之素问,以求 
其本;熟之本草,以究其用;熟之诊视,以察其症;熟之治疗,以通其变。始于用方,而终至 
于无俟于方,夫然后医之道成矣。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胆欲大而心欲小。 
七方者,奇、偶、大、小、缓、急、复是也。单用一味,或君一臣二,或君二臣三,药合阳数者,谓 
之奇方。两味合用,或君二臣四,或君二臣六,药合阴数者,谓之偶方。大方,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 
,有分两多而顿服之大方。小方,有君一臣二之小方,有分两少而频服之小方。缓方,有甘以缓之,有丸 
以缓之,有药品众多,互相拘制以缓之,有气味薄之缓方,有无毒之缓方。急方,有急病急攻之急方,有 
汤散行速之急方,有气味浓之急方,有毒药之急方。复方,有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复方,有分两等分之复 
方。有本方外另加余药之复方。 
十剂者,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润是也。宣可祛壅,橘皮、生姜之属;宣者升 
而上也,即吐剂也。通可祛滞,木通、猪令之属,味薄者通,淡味之药,谓之通剂。补可祛弱,人参、羊 
肉之属。泻可去实,大黄、芒硝之属,即下剂也。轻可祛闭,麻黄、葛根之属,即汗剂也。重可祛怯, 
朱砂、磁石之属。滑可祛着,滑石、葵子之属。着者有形之邪留着不去,故用滑剂以利之,与猪苓祛湿 
热无形之邪不同。涩可祛脱,尤骨、牡蛎之属。燥可去湿,二术之属,润可去燥,地、冬之属。 
十剂之后,陶隐居续入寒、热二剂。岂知寒有时而不可以治热,热有时而不可以治寒。何则?阴 
虚内热,当用甘寒滋肾家之水,是壮水以制火也;设用芩、连、栀子苦寒之剂以攻热,则徒损胃气而 
伤阴血,阴愈不足而热愈炽,胃气伤则后天之根本败,而病转增剧也。阳虚中外俱寒,当用参、 益表里 
之气气,而少佐桂、附以回阳,则其寒自解,是益火以祛寒也;设专用吴萸、姜、椒辛热之属以散 
寒,则辛能走散,真气愈虚,其寒愈甚,王安道所谓辛热愈投,而沉寒愈甚也。二者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顾不悖欤! 
药之治病,有君,臣佐使。如治寒病用热药为主,则热药君也,凡温热之药皆辅君者也,臣也。 
然或热药之过甚而有害也,须少用寒凉药以监制之,此则所谓佐也。至于五脏六腑及病之所在之处,各须 
有引导之药,使药与病相遇,此所谓使也。余推此。 
苦者直行而泄,辛者横行而散,酸者束而收敛,咸者 
止而软坚,甘之一味,可上可下,土位居中,而兼五行也,淡之一味,五脏无归,专入太 
阳,而利小便。 
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火制四, 、炮、炙、炒也。水制三 
,渍、泡、洗也。水火共制,蒸煮二者焉。法造虽多,不离于此。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 
软坚,用醋注肝而住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祛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 
陈壁土炒,窃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汤甘草汤渍晒,并解毒致令平和∶羊 
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去穣者免胀,抽心者除烦。完物〔杏、桃仁、枣、苏子等类。 
〕皆要劈破研碎,一起同煎,则滋味得出;香药〔乳、没、香、蔻等类是也。〕必须煎成加入, 
一沸即起,则香气不故,大概具陈,初学熟玩。 
酸咸无升,甘幸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着 
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酒之气暴,如人身虚气逆气之暴。酒得肉食,则其气缠绵而不暴,如人之虚气逆气,得金石之剂沉 
坠,则其气亦缠绵而不暴。故金石之缠绵,在气不在质。世人但知金石坠气,而不知所以坠气之故也。 
有用质阴味浓以沉降之者,盖气阳质阴,阴阳相遇,则自然相得而不升走,亦金石缠绵之义。 
如寒疝远在少腹,治法宜先用桂、附为小丸,曝令干 
坚,然后用参、术浓为外廓,俾喉胃间知有参、术而不知有桂、附,递送达于积块之所,猛烈始露,庶 
几坚者削而窠囊可尽空也,否则毒药从喉入胃,必致旧病未除,新病复起矣! 
汤者荡也,煎成清汁是也,祛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细末是也,祛急病用之。又曰∶细末者不 
循经络,止祛胃中及脏腑之积,与治肺病咳嗽为宜。丸者缓也,作成圆粒是也,不能速祛病,舒缓而治 
之也。祛下部之病者,其丸宜极大而光且圆,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宜小滴水丸,取其最易化。炼蜜 
丸取其迟化而气循经络也。蜡丸者,取其难化,过关膈而作效,又能固护毒药之气味,使不伤脾胃也。 
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及下部者,宜空 
腹而在旦;病在头目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稍消则服药,药气稍消则进 
食,所为食先食后,盖有一定之义在其中也。 
治病当明八要,表里、虚实、寒热、邪正也。表者病不在里也、里者病不在表也。虚者五虚也,脉 
细、皮寒、气少,饮食不入,泄痢前后是也。实者五实也。脉盛、皮热、腹胀、闷瞀、前后不通是也。 
寒者,脏腑受其积冷也。热者。脏腑受其积热也。邪者,外邪相干,非脏腑正病也。正 
者,脏腑自病,非外邪所中也。审此八要,参以脉症,庶不致误。 
治病当辨阴阳寒热,脏腑气血,表里标本,先后虚实,缓急阴阳。阴阳者,阴血为病,不犯阳气 
之药,阳旺则阴转亏也,阳气为病,不犯阴血之药,阴盛则阳转败也。寒热者,实热则泻以苦寒咸寒 
,虚热则治以甘寒酸寒,外寒则辛热辛温以散之,中寒则甘温以益之。脏腑者,经曰∶五脏者藏精 
而不泻者也,故有补无泻者,其常也,受邪则泻其邪,非泻脏也。六腑者,传导化物糟粕者也。邪 
客者,可攻,中病即已,毋过用也。气血者,气实则宜降宜清,气虚则宜温宜补。血虚则热,补心肝 
脾肾,兼以清凉;血实则郁,轻者消之,重者行之。表里者,病在于表,毋攻其里,恐表邪乘虚 
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标本先后者,受病之原根为本,目前之多变为标, 
五虚为本,五邪为标,标急则先治其标,本急则先治其木。虚实者,虚症如家贫室内空虚,锱铢累积, 
非旦夕事,故无速法。实症如寇盗在家,开门急逐,贼去即安,故无缓法。 
治病分国中末三法。初治之道,法当猛峻。缘病得之新暴,当以猛峻之药急祛之,不使病邪久居身 
中为害也。中治之道,法当宽猛相济,养正祛邪相济而兼治之。末治之道,法刍宽缓,广服平善无毒, 
用其安中养血气,俾邪自去。 
治气有三法。一曰补气。气虚宜补之助之,参、术、黄 、糯米之属。二曰降气调气。降者下也。 
升者宜降,轻者如苏子。橘红、麦冬、枇粑叶、甘蔗浆、芦根汁,重者如降 
香、沉香、郁金、槟榔之属。调者和也。逆则宜和,和则调也。其药如木香、沉香、砂、豆蔻、 
香附、橘皮之属。三曰破气。破者损也,实则宜破。如少壮人暴怒气壅之类,药用青皮、枳、朴、槟 
榔之属。然亦可暂不可久,盖气分之药,不出三端,误则转剧。 
治血亦有三法。一曰补血。血虚宜滋之补之。如熟地、杞、圆、人乳、牛乳、柏仁、枣仁、肉苁 
蓉、鹿角胶之属。二曰凉血。血热宜清之凉之。如生地、白芍、丹皮、犀角、地榆之属。三曰活血行血 
。血瘀宜通之下之。如当归、红花、桃仁、延胡,皆通经活络之品, 虫、硝、黄,皆攻坚 
下血之剂,病既不同,药亦各异,用贵合宜,不可不审。 
春温夏热,元气外泄,阴精不足,药宜养阴。秋凉冬寒,阳气潜藏,勿轻开通,药宜养阳。此 
药之因时制宜,补不足以和其气者也。然而一气之中,国中末异,一日之内,寒燠或殊。假令大热之候, 
人多感暑,忽发冰雹,亦复感寒。由先而感,则为暑病,由后而感,则为寒病,病暑者投以 
暑药,病寒者投以寒药,此药之因时制宜,以合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