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我是谁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宙都有毁灭的一天,一个人的死亡又算什么,一段旅程的结束,不就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吗,过去的记忆也不一定是真的消失了,有很多事例都表明,可能是我们的自我把它们封存起来了,封起来这不过是为了不让它阻碍影响今世的经历,等旅程的结束,你都可打开封存,慢慢回味。
  苏格拉底面对着死亡时,平静地把手中的毒药一饮而尽,死只是一件对于他极其自然的事,他对死亡毫无畏惧,目无旁视。朱维诺却说得好:“死亡也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恩惠之一。”塞纳留斯直到临死前所惦念的还是工作,他的遗言是:“假如还需要我办点什么,就快点拿来。”历来哲人都认为死亡是人生重大课题,苏格拉底给哲学下的定义就是:“为死亡所作的准备。”逝者已去,生者犹在。人类是生生不息的,所以,不用去过于恐惧死亡,正如《浮士德》里所说:“所有生成之物 都配遭受毁灭。”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里所描述过的“不死之鸟”之说— “当精神脱离它的生存皮囊时,它并不仅仅转入另一个皮囊之中,也不从它的前身的灰烬里脱胎重生,它再度出生时是神采焕发、光华四射,行成一个更为纯粹的精神。”
  歌德说:本源的光,所反映的各种各样的色彩,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生死不过就是人生色调的变幻。
  马塞尔·普鲁斯特说:对我们来说,人死后不会立即消逝,他们仍沐浴在一种生命的光辉中。
   生由不得我们去选,死也多是如此。《涅槃经》中说:“人命之不停息,过于山水。今日虽存而明日难保。”《摩耶经》的一节中讲:人生的旅程是“步步近死地”。死本就是生的回归,死是由不的我们的,在上帝没准备让你死之前,世人都是怕死的。因为怕死我们才会去要求生,我们才有机会长大,才能去完成那个不知谁交给我们的任务。生儿育女,照顾后代,或发展科技改造自然等一些我们已知和未知的使命。当这一切都做完了,我们也老了,我们的生对上帝来说以没有意义了。以是他就会想让我们死去,让我们把身体还给自然,还给那些新的生命。那时上帝自然就会让我们不怕死了,就如同以前他让我们怕死一样。七十而知天命,那时大多数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你可以看看你四周,看看那些年过了七十的老人,只要他们心地是善良,对于死都看的很开。我们大多数人老了都是这样的。
  当然也有少数越老越怕死的,但如果你用心去看,你就会发现,这些人都是欲很强的人,恶很多的人,这样的人天都帮不了他们。
  而那些看穿生死的智者,他们是真不怕死的,大多数人根本不会为了别人的使命而活,他们是为自已而活。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任,有杀身以成仁” “朝问道,夕死可矣。”
  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身没而道犹存,盖一个人与道同体,才可不朽。老子又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人是可以死而不亡,依道而存的。
  对于生死,庄子做了详细而深刻地论述。庄子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安之此生之我,不正是死后之我。生死是存在的状态,两者并无本质差别。庄子认为,生、死都是自然运行中的一种方式而而已,所以对于死亡亦不必恐慌,要顺其自然。人不过这是天地灵气的一种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知北游》)。他认为生死不过是形式的变化。他说:“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死生为昼夜”。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 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嗥嗥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面对死亡,庄子超脱而从容。死亡对于庄子来说这不过是自然变化,生就要去面对死,有死才会有生,庄子认为人本就是与自然是一体的,生是自然气之所聚,死是自然气之所散,生死之道,一如天理循环,理所当然,而死并不是生的终结,人之所存,以齐生死,生死都这不过是自然大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而已。庄子安死而乐生,不恋生亦不患死。对死亡怀有一种豁达的态度。顺其自然,把死亡当作一种对自然的回归。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汉代扬雄说:“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王充说:“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物无不死,人安能仙。”
  实际上,真正的死亡过程未必会比伤痛为重——因为人身上真正致命的器官,并非就是感受最灵敏的器官啊!所以,有一位哲学家说得好:“对死亡的宣扬比死亡本身更恐怖”。
  奥古斯都大帝直到死时还在怀念爱情:“永别了,丽维娅,要牢记我们的过去。”
  菲斯帕斯幽默地等待死亡降临,他静坐在座椅上说:“我就这样上天堂吗?”。
  卡尔巴引颈待戮之际豪迈地说:“杀吧,如果这对罗马人民有益处!”
  塞纳留斯在死前更豪爽地召唤死神说:“快点,难道还需要我做点什么吗?”
  死亡还具有一种功能,它会消除尘世的嫉妒,打开赞美和名誉的大门——而正是那些生前受到妒恨的人,死后却将为人所敬仰!
  早以前,看过海明威的一句名言:“评价一个男人,只看他两件事:娶个什么样的老婆和怎样死的!”
    海明威对死亡的态度是超然的,他在意大利的战场上就已深刻地明白了死亡的内涵。
    当时;他还不满20岁,在救护站;遇到一个年近60岁的老兵,便开玩笑地说:“老爹,打起仗来你太年迈了!”老兵傲然地回答他:“孩子,我和任何人一样都能死!”
    海明威顿时感到心中为之一振。不久,他又遇到一个英军准军官艾瑞克·多曼·史米思,在和这位英国人讨论死亡的话题时,这位英国人引用了《亨利四世》里的一句话:
   “一个人只死一回;我们都欠上帝一死,今年死的明年就不必等死了。”
  所以,当他受伤时,医生从他腿上取出了28块弹片,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却夸张地说自己身上有228处伤,并且自豪地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在意大利受伤的美国人。
    在他一生数次遇险与死神擦肩而过时,他都是泰然自若,
  尤其在第二次坠机时他表现得更加超然:当飞机起火后他还打开一瓶苏格兰威士忌喝了一口,飞机坠地后他用头和受伤的肩膀撞开卡住的门,钻出来时他手里摇晃着那瓶酒和一串香蕉,向惊慌失措的其他人大声喊叫:“我的运气非常好!”?
    1961年7月2日,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被发现死在爱达荷州凯彻姆他的家里。他向自己的头部射进了一颗猎枪子弹。。。。。。
  培根说“死亡是大自然赐给人的一种恩惠。”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甚至婴儿出世还可能比死亡更加痛苦。怀着如火激情死去的人正如血战中的受伤者,他们当时不太会感到疼痛。同样坚定而美好的信念也确实能够抵御死亡的悲凉。
  生命的终结是上天赋予的恩典之一,是生的最终归宿,死亡其实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恐怖,死后复生的人说,死竟是一种奇妙无比的经历。
   这是我找到的一分最原始的资料,一个女孩被大巴撞了,死而复生之后在她的QQ空间内写下的,一字末改的我记录如下:
  我一打滑,踩到了凉冰冰的东西上,我以为是西瓜皮,回头看了一眼,这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如果那表情定格肯定很有意义,可是生活的突然只能用感受的理解、记忆和解读。一条大蛇,一下子消失在路边的草丛里。当时和以后的惊讶自是不必说。但是第二天的事情却深深加深了我对它的记忆。第二天我去井湾子取钱。走在马路边,(小朋友,总是能拾到一分钱的,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没有民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