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旁观者在场而降低。
然而,这两位研究者清楚地知道,如果仅依靠观察实验
室中的被试,在遇到紧急事件时的反应,来下他们的结论,
那么这些结论就太令人置疑了。因为在实验室中,目睹紧急
事件的被试都是自愿到实验室来参与实验的。这些人可能都比
一般人更愿意帮助别人。为此,拉坦和达利设计了另外一个
有趣的实验,希望用另一个情境来观测这一现象。他们找到
一个愿意合作的卖酒的商店,该商店同意假装店里发生盗窃事
件。当收银员跑到店铺的后面去为一个〃顾客〃拿啤酒时,
该〃顾客〃(实际上是研究者的同谋)拿了一箱啤酒走出商
店大门。这一假盗窃案的上演,总是安排在收银台前正好有
一两位真正顾客目睹这→事件的时候。收银员回来后问这一或
两个顾客,〃嗨,刚才在这里的那个人哪里去了?你看见他
离开了吗?〃这样,就给顾客一个机会向收银员报告刚才发
生的盗窃事件。与实验结果一样,当有另一个旁观者在场的
时候,亦即有两个真正顾客在场的时候,向收银员报告盗窃
案的行为减少了
O
并非仅仅是社会心理学家企图在不同的情境中重验其研究
结果。认知心理学家们也开始探索如何将他们的许多实验结果
向外推广。例如,吉格瑞恩
(Gigerenzer,
1984)研究了
〃频率一效度效应〃的可推广性。这个效应是指,一个不熟
第八章别了,爱因斯坦综合征。205 。
悉但看似有理的论断,不管是真是伪,仅仅经过不断地重复,也
会增加人们对它的相信程度。这个效应成功地得到了多次验证,
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在实验的情境中,用大学生为被试(并且绝
大多数在美国)。于是吉格瑞恩做了一个非实验室情境下、用非
大学生作被试的研究。他在德国慕尼黑的许多非大学生的成年
人家中进行验证,也发现有〃频率一效度效应〃,而且其程度与
实验室中美国大学生被试所得的几乎相等。
我们将在第十章讨论的〃概率推断〃原理许多都源于实验室
研究,但同时也在现场研究中得到证实。例如,研究者们曾经
探研过诸如外科医生、股票经纪人、陪审员、经济学家和赌徒
等人士,如何在其特殊的工作场境中做出概率推断 (Belsky &
Gilovich ; 199隽 Gilovich, Grif缸,& Kahneman ; 2∞2; Kahneman
& Tversky ; 2仪队 Wagenaar, 1988)。行为决策理论的原理也已
经应用在许多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例如,丹佛市警察局用它来
决定使用哪种型号的子弹为最佳(Hammo时,Harvey, & Hastie ;
1992 )。亚利桑那州也用它决定是否需要在它的中部修建一座大
坝 (Hammond et al。; 1992)。
实验与非实验结果的证据集中也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突
出特点。例如,针对不同课程安排所做的实验研究和现场研
究都表明,早期语音教学有助于阅读技巧的习得 (Ehri,
N unes ; S tahl ; &Willows ; 2001; Pressley ; 2002; Rayner ;
Foorman ; Perfetti ; Pesetsky ; & Seidenberg; 2001 ; 2002;
Snow ; Burns ; & Griffin ; 1998; Stanovich ; 2000)。
简言之,当前的心理学研究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实验技术和
情境。尽管对许多问题的研究有时候过分侧重使用某一类的技
。 206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术,然而与几年前相比,心理学中不同研究方法的频率分布已
经比以前更加平均了。
向更精确的万法前进
对于某一问题的研究,我们通常是从相对比较弱的方法向
可以做出较强结论的方法转移。例如,我们常常是受到某个
非同寻常的有趣个案的激发后,才产生某个特定假设的研究兴
趣。正如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的,这反映出个案研究的真正
作用所在:为进一步研究某问题提供一些假设,同时激发科
学家们用更为严格的方法来研究这些假设。紧接着个案研究之
后,研究者多采用相关研究,以确认变量之间是否真正存在
联系,而不只是存在于几个特殊个案里的巧合现象。如果相
关研究证实了变量之间的关联,研究者就开始尝试采用实验法
来操纵相关的变量,借以找到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从个案研究到相关研究,再到实验操纵变
量的研究方法序列。尽管并非每个研究领域都遵循这一逐渐向
精确研究方法前进的规律(有时不同类型的研究会同时进
行),但这一研究方法序列的确是比较常见的。
在讨论向更精确的研究方法进军之前,必须纠正一些读者
可能从第五章的讨论中产生出来的误解,认为相关研究在科学
中是无用的。的确,当面临要验证一个因果假设,并且相关
法和操纵变量的实验法同时可行时,操纵变量法可能更受青
睐
O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相关研究对人类知识毫无贡献。
首先,许多科学假设都以相关或缺乏相关的形式来表达的,因
此相关研究是直接在验证这些假设。第二,尽管相关无法确定
第八章别了,爱国斯坦综合征。
207 。
因果关系,但因果关系却确保有相关。也就是说,尽管相关研
究无法清楚地证实一个因果假设,但它可以起到排除因果假设
的作用。第三,相关研究要比它们看上去更有用一些,这是因
为最近发展出来的一些复杂的相关设计可以让研究者做出相当
有限的因果推论。在第五章中讨论了偏相关这种复杂相关技术,
通过这一技术,我们有可能检验出是否是一个特定的第三变量
造成了观察到的一个关系。
我们常用相关研究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有时出
虑,无法对一些变量进行操纵(例如,营养不良或肢体残
障)。其他变量,诸如出生顺序、性别、年龄等,则因其
无法被操纵,而存在着它们之间本有的相关,涉及它们的科
学知识也因此必须建立在相关证据基础上。当然,这一情况
并不是只有在心理学领域才有。天文学家们显然无法操纵所有
影响其研究物体的变量,然而他们依然能够从中做出结论。
有一个实例可以阐明,在健康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的演
化。这个例子就是有关
A型行为模式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
(Curtis & O'Keefe ; 2002; Friedman & Booth…Kewley ; 1987;
Friedman & Ulmer; 1984; Miller; Tumer; Tindale ; Posavac ;
& Dugoni ; 1991; Wright ; 1988)。最初,
A型行为模式这
一概念源于二位心脏病专家的观察,这二位医生从他们一些病
人的行为那里发现了一个稳定的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包括时间
紧迫感,目标不定的敌意,以及对成就的极度追求。于是,
一些医生通过对少数个案的观察,提出了
A型人格这一想法。
这些个案研究推出了这个幌念,但这还远远不足以作为支持一种
假设的有力证据,这个假设就是,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是造成心
。 208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脏病的原因之一。要证明这一点,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少数几个个
案研究,它还需要由心脏病专家、生物化学专家和心理学家所组
成的研究队伍数十年的努力。
对该问题的研究迅速从简单的病例积累向使用更精确的研
究方法的方向不断前进,因为如果只是用个案研究法,这一
假设的真伪永远难辨。研究者在朝向用一个比较精确的研究方
法前进时,必须进一步发展出
A型行为的操作定义。通过大
范围流行病学研究,研究者先在
A型行为和心脏病之间寻找并
找到了相关。接着,这种相关研究工作变得更为深奥复杂。
研究者利用复杂相关技术来寻找潜在的第三个变量。由于行为
模式与其他传统心脏病风险因素(例如吸烟、肥胖和血液中
的胆固醇水平)都有相关,所以很有可能
A型行为与心脏病
的关系是虚假的。然而,研究结果表明,
A型行为可以是一
个用来预测心脏病的独立因素。这是因为,当其他可能影响。
该变量的因素被统计学的技术加以排除之后,
A型行为与心脏
病之间的关联仍然存在。
最后,研究者利用实验研究来操纵变量,借以探讨两者
之间是否可以找到因果关系。有一些研究试图验证是否是一
些生理机制影响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动物作为实验被
试一一有些会认为是〃不是真实生活〃的研究方法。另一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