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9-温病指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草(五分) 猪苓(一钱五分) 
水煎服。 
阳明湿温。呕而不渴者。湿多热少也。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呕甚而痞者。热邪内陷与停饮相搏也。一加半夏泻 
心 
汤主之。 
x小半夏加茯苓汤x 
半夏(三钱) 茯苓(三钱) 生姜(二钱) 
水煎服。 
x一加半夏泻心汤x 
半夏(三钱) 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五分) 生姜(一钱五分) 
水煎服。 虚者加人参大枣。 
湿温大便闭中脘微拒按而不硬。舌苔黄浓。脉象沉数者。无形湿热。与有形渣滓相搏也。酒军丸缓化之。(此证若 
用 
大剂攻下。必下利稀水。变为坏证。) 
x酒军丸x 
酒煮大黄(四两) 为末水泛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二钱。渐加至三钱。白开水送下。病重者每料加元明粉(一两) 
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 
便闭者。暑温转入阳明。水结在胸也。加味小陷胸汤主之。 
x加味小陷胸汤x 
黄连(一钱) 栝蒌(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半夏(二钱) 
急流水煎服。 
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湿热互结。阻滞中焦气分也。二加半夏泻心汤主之。 
x二加半夏泻心汤x 
半夏(三钱) 黄连(七分) 黄芩(一钱) 枳实(七分) 杏仁(一钱) 
水煎服。 虚者加人参(七分) 大枣(一个) 
阳明暑温。口燥咽干。渴欲饮水。面目俱赤。舌燥黄。脉沉实者。湿气已化。结热独存也。小承气汤主之。 
x小承气汤x 
暑温蔓延三焦。舌滑微黄者。邪在气分也。三石汤主之。邪气久留。舌绛苔少者。热搏血分也。加味清宫汤主之。 
神识不清者。热闭内窍也。先服紫雪丹。再服清宫汤。(照原方不加减。) 
x三石汤x 
飞滑石(一钱五分) 生石膏(二钱五分) 寒水石(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 
炒) 银花(一钱五分,花露更妙) 金汁(半酒杯冲) 白通草(一钱) 
水煎服。 
x加味清宫汤x 
即于清宫汤内加知母(三钱) 银花(二钱) 竹沥(五茶匙冲) 
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湿热交混。气分闭结也。杏仁滑石汤 
主之。 
x杏仁滑石汤x 
杏仁(二钱) 滑石(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黄连(六分) 郁金(一钱 
五分) 通草(八分) 浓朴(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 
水煎服。 

卷下
湿温下焦篇
属性:(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 
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者。湿郁下焦气分也。宣清导浊汤主之。 
x宣清导浊汤x 
猪苓(二钱五分) 茯苓(二钱五分) 寒水石(三钱) 晚蚕砂(二钱) 皂荚子(一钱五 
分,去皮) 
水煎服。 
湿凝气阻。三焦俱闭。二便不通者。肾中真阳为湿所困也。半硫丸主之。 
x半硫丸x 
石硫黄 制半夏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一二钱。白滚水送下。 
湿温病身热久不解。口渴舌干。忽然发痉。或手足搐搦者。津枯邪滞。厥阴风火上升也。羚羊角汤主之。(如兼大 
便 
不通。脉沉有力。舌黄起刺者。本方去牡蛎。送酒军丸徐攻之。) 
x羚羊角汤x 
羚羊角(一钱五分) 女贞子(三钱) 钩藤(一钱五分) 鲜生地(三钱) 石决明(三钱生用) 
鳖甲(三钱醋炒) 生牡蛎(二钱) 菊花(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五分) 
水煎服。 
湿温伏暑胁痛。或咳或不咳。或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如疟者。湿邪积为支饮。悬于胁下也。不可误认柴胡证。香 
附旋复花汤主之。 
x香附旋复花汤x 
生香附(一钱五分) 旋复花(一钱五分绢包) 苏子霜(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半夏 
(二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苡仁(二钱五分) 杏仁(二钱) 
水煎温服 腹满者加浓朴。痛甚者加降香末。暑邪深入少阴消渴者。心火独亢肾液受亏也。深入厥阴麻痹者。热邪 
伤阴。筋失所养也。俱连梅汤主之。心热烦燥神迷甚者。先服紫雪丹。再服连梅汤 
x连梅汤x 
乌梅(一钱五分去核) 黄连(一钱) 麦冬(一钱五分连心) 生地(一钱五分) 阿胶(一钱) 
水煎服。 脉虚大而芤者加人参。 
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泻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土败木乘。正虚邪 
炽危候也。椒梅汤主之。 
x椒梅汤x(此方寒热并用。以辅正驱邪为法。乃从仲景乌梅丸方化出。) 
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 干姜 
(一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川椒(一钱五分,炒黑) 乌梅(一钱五分去核) 人参(一钱) 枳实(八分) 半 
夏(一钱) 
水煎服。 
暑邪误治胃口伤残。延及中下。气塞填胸。燥乱口渴者。邪气内结。清浊交混。危候也。来复丹主之。 
x来复丹x 
太阴玄精石(一两) 舶上硫黄(一两) 橘红(二钱) 硝石(一两同硫黄为末微火炒结砂子大) 青皮(二 
钱去白) 五灵脂(二钱澄去沙炒令烟尽)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饮送下。 
暑邪久热。寝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者。阴液元气两伤也。三才汤主之。 
x三才汤x 
人参(二钱) 天冬(一钱五分) 干地黄(三钱五分) 
水煎温服 阴虚甚者加麦冬五味子 阳虚甚者加茯苓炙甘草 
暑温蓄血。及热入血室证。均与温热同法。详见上卷风温下焦篇。 

卷下
附温病治法要略
属性:(温病变幻甚多。非博考不能详尽。此特粗示规模。俾知门迳而已。) 
一白舌。凡白苔之润而薄者。为滑白。初病邪在气分也。润而浓者为腻白。湿痰重也。干燥而白者。为干白。肺胃 
津伤。未及化黄而已干也。先以甘寒润之。待其转黄再议攻下。俟黄退见薄滑新苔。乃为病愈。若白如积粉。板贴不松 
者。为粉白。乃疫毒入踞募原也。温病见此最重。先以银翘散透解。如不效。再用达原饮法。 
一黄舌。有地而浓者为浓黄。甚则老黄灰黄燥裂有纹。宜用增液承气下之。(凡苔见裂纹。下时均宜加增液汤。) 虽 
黄而润。或薄而滑者。热未伤津也。犹可清热透表若薄而干者。宜甘寒养津。忌苦重之药。黄白相兼。乃气分之邪未全 
入里。宜用表里兼治法。 
一黑舌。苔黑而燥者为燥黑甚则生芒刺。(凡舌生芒刺。不拘黄白黑色。皆为上焦热极。)乃胃大热而津枯也。宜酌 
用白虎承气等剂。如黑而润者为阴亏。不可攻下。滑黑无苔为胃燥。宜甘寒养胃。又有当下而下。病已减而舌仍黑者。 
乃苔皮焦枯未脱。不久自脱。勿再误下也。 
一绛舌。无苔而深红色为绛舌。绛而兼黄白色者。气分之邪未全入里。宜两清营卫。绛色中有黄白碎点。或大红点 
者。热毒盛也。宜黄连金汁等清之。纯绛鲜色者。邪已入营。包络受病也。宜犀角鲜生地郁金石菖蒲等味。重则牛黄丸 
至宝丹开之。若舌色紫暗。乃其人素有瘀血。与邪相搏。当加散血之品。如丹皮丹参琥珀桃仁之类。虽绛而干枯不鲜者。 
肾阴涸也。急以阿胶鸡子黄地黄天冬等救之。 
一自汗。温病邪热熏蒸。不因发散而汗自出。为自汗。邪退汗自止。若自汗复大热大渴。即系白虎证。里邪盛亦多 
自汗。必下后续得战汗方解。均不可误认为表虚也。 
一盗汗。寐则汗出。醒则汗止也。温病伏邪内盛。热蒸于外。故作盗汗。邪退汗自止。亦勿认为表虚若温病已愈。 
脉静身凉。复得盗汗或饮食劳动而自汗者。乃表虚也。 
一战汗。乃邪气与正气相争也。气盛则一战而汗解。邪盛虽战而无汗。当其战时。不可扰动。听其自然。汗出即解。 
如不解。或次日。或隔一二日。必复战。勿疑为疟。 
一肤冷。温病战汗后。肤冷如冰。甚则倦卧不语。此乃阳从汗泄之故。当任其安卧静养。待过一昼夜。阳气来复。 
自然温暖如常。切勿认为脱证惊惶呼唤。盖脱证脉必急疾。躁扰不能安卧。此则脉象和缓。安神稳睡。正邪退病除之吉 
兆也。 
一发黄。湿热壅遏于中。小便不利。则周身发黄。其黄亮如金者名阳黄。热重也。黄暗而滞者名阴黄。湿重也。阳 
黄用四苓散加茵陈栀子滑石木通。阴黄用四苓散加官桂苍术浓朴之类。 
一化疟。温疟暑疟与常疟不同。常疟作止有时。此则作止无定。常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