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62-冷庐医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来复诊,见有应效,仍用前方加麦冬、五味子,服后两目直视,循衣摸床,一昼夜而终 
。悔无及矣。余按∶肌寒在内而格阳于外,寒在下而格阳于上,此为无根之火,症见烦躁欲 
裸形,或欲坐卧泥水中,舌苔淡黄,口燥齿浮,面赤如微酣,(是为戴阳),或两颧浅红,游 
移 
不定,(异实热证之尽面通红者,叶天士谓戴阳之红,红而娇嫩带白),言语无力,纳少胸闷 
,渴欲饮水,或咽喉痛而索水至前,复不能饮,肌表虽大热,而重按则不热,或反觉冷,或 
身热反欲得衣,且两足必冷,小便清白,下利清谷,(亦有大便燥结者。)脉沉细,或浮数, 
按之欲散,亦有浮大满指,而按之则必无力,是宜温热之剂。如八味丸等药须凉服,从其类 
以求之也。 

卷三

属性:陆丽京《医林新论》谓人之游于暑月而清明在躬者,恃有无气以胜之。世俗夏月辄服香 
薷饮 
,不知香薷性味辛温,走散真气,浓朴气力辛猛,摧陷元阳,招暑引邪,无过于此。更有服 
六一散者,不知甘草性虽和平,而向有中满喘胀,及胸多积滞者,亦不宜概用,滑石利窍, 
表虚者服之则卫气不固,遗滑者投之则精关不守,此又不可不审也。孙真人以为虚弱之人, 
暑月当服生脉散。又云∶夏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余则以为寻常汤饮,须用乌梅砂 
糖汤,寻常水饮,须用梅浆水,此既补元,又能消暑,况兼爽口,贫者可以通行。又见有夏 
月施茶茗者,其性寒凉消克,暑月之人,元气已自摧残,而劳伤因惫,正藉资扶,乃更饮茶 
茗,重虚其虚,冷冻饮料则腹痛泄泻,热饮则散表出汗,胃气一虚,不觉暑气透入,忽而长途昏 
倒,痧闷丛来,变生俄顷,皆此地之为,而人未之知也。此后有施汤饮者,热汤宜调入砂糖 
少许,冷水宜调入梅浆少许,如有梅浆,亦可入砂糖少许,收敛真气,大助元神。既饮之 
后,两目神明顿爽,两足精力涌出,饥即暂饱,渴亦生津,此可验也。不则宁用白滚汤或白 
水。丹溪云∶淡食能多补。况太羹元酒,以无味为至味,故当知其利益耳。吾愿世之为善人 
长者之行者,其亟改而传广之。余谓香薷饮决不可服,六一散若于暑路远涉之后,胸痞恶食 
,饮之以解暑气,往往获验,特非常服之品,砂糖、梅浆,诚远胜于茶茗,然既受暑气之后 
,服之病必增剧,以此施舍,安得遍执途人而问之?窃谓养生家之服食,当效其法,若欲施 
之行路,转不如白滚汤之有利无弊。按∶章杏云《饮食辨》云∶暑月力作及注夏之人,常饮 
糯米汤(秫米亦妙。)代茶,能保肺气,固卫阳。此却人人可用,胜于砂糖、梅浆也。 
方书有云∶暑月中热卒死,姜汤、童便乘热皆可灌之,切勿饮以冷水,及令卧冷地,即 
至不 
救。今按暑症忌姜,尝有中暑而患干霍乱者,饮姜汤一盏即毙。治中热卒死,古方蒜泥井水 
法最良,吾里孔雅六学博(宪采),言尝于酷暑中见一老妪倒地,口眼尽闭,鼻无气息,急令 
人以蒜头二颗研烂,取路上热土,(日晒处净土是也,污泥不可用),新汲井水一碗调匀,以 
箸启其齿灌之,五匕匙后,始受而作呕,灌尽大吐有声息,手足亦渐舒动,至黄昏后方苏, 
自云烈日中行十余里,心烦口燥,啖麦饼晕闷而绝,不自知也。投以此方,暑食俱得吐去, 
而人及苏。后屡治中暑者均效。 

卷三
暑风
属性:表弟周克庵学正士变,熟精医理。道光丙午夏,暑风甚剧,时疫大作,俱兼喉痛,亡者 
接踵 
,医皆束手,克庵家病者甚众,亲自疗治获痊,悯世医之寡识,为作论曰∶暑风由口鼻而入 
,时冷秽气,亦由口鼻而入,先伤上焦手太阴肺经,其始见症也,或喉痛而腐,或不腐,洒 
洒恶寒,蒸蒸发热,有汗不解,遍体现红晕,舌白腻。首用辛凉平剂,连翘、薄荷、荆芥穗 
、银花、淡豆豉、牛蒡子、苦桔梗、杏仁、元参、紫马勃、栝蒌皮、白茅根、竹叶,可随症 
选用,以表泄表风,兼宣秽浊。其继也,但热不寒,喉痛仍在,痰涎稠腻,目红多眵,舌绛 
无苔,红痢杂以白疹,烦渴瞀闷,燥扰不安,寐则自语,醒则神清,状类犀角地黄及白虎汤 
证,不知肺卫与心营甚近,此系肺热侵逼包络,未尝竟入营分,以神不昏昧辨之,此时遽与 
犀角,是开门揖盗也,或识蒙窍阻,犀角并牛黄清心丸、至宝丹,亦不在禁例,至白虎证脉 
洪大自汗不止,口渴无度,遵古法脉之诚无误,倘用不合法,恐肺经之邪热无出路,致下迫 
大肠而为痢也,宜用川郁金、黑山栀、栝蒌皮、芦根、竹叶、桑叶、池菊之类,以廓清热邪 
,开泄秽气,如毒重者,甘草、人中黄、大青叶、板蓝根,亦可随意加入,再兼症或有身痛 
肢软,即暑风流走肢体,参用防己、秦艽、桑枝一二味可也。总之,此证留恋手太阴肺经居 
多,故用药宜轻清宣解,不必用苦寒沉降之品,诛伐中下二焦无过之地。 

卷三
霍乱转筋(俗称吊脚痧)
属性:山阴田雪帆明经晋元,着《时行霍乱指迷辨正》,世俗所称吊脚痧一证,以为此真寒直 
中厥 
阴肝经,即霍乱转筋是也。初起先腹痛,或不痛,泻利清水,顷刻数十次,少者十余次,未 
几即手筋抽掣,呕逆,口渴恣饮,手足厥逆,脉微欲绝,甚则声嘶舌短,目眶陷,目上视, 
手足青紫色,或遍身青筋硬凸如索,汗出脉绝,急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缓者二三日或五 
六日死,世医认为暑湿,妄投凉泻,或认为痧气,妄投香散,(十香丸、卧龙丹之类。)鲜有 
不毙。宜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二钱,炒白芍钱半,桂枝钱半,炙草一钱, 
通草一钱,吴萸钱半,细辛八分,生姜三片,黑枣三枚,水煎冷服。)轻者二三剂(一日中倾 
频进二三剂。)即愈,重者多服数剂,立可回生,百治百效,真神方也。如呕者,本方加姜 
制半夏三钱,淡干姜一钱;口渴恣饮舌黄,加姜炒川连五分为反佐,经所谓热因寒用也。腹 
中绞痛,各转筋入腹,加酒炒木瓜三钱;手冷过肘膝,色现青紫,加制附子三钱,若声嘶目 
上视,舌卷囊缩,脉已绝,为不治,服药亦无及,速用艾灸法。(脐下三寸关元穴,用附子 
捣烂 作饼如钱大,安穴上以龙眼大艾柱加其上,灸十四壮,重者三十壮,呕泻止厥回即愈 
。如无附子,用生姜切片如钱,贴灸亦可,无姜贴肉灸亦妙。病入腹内知温,呕泻即渐止。 
量寸法以病患中指中一节若干长为一寸,用草心候准量之,不可截断,只须折作三叠即三寸 
矣。)此症种种,皆肝经现症,亦寒邪为病,可疑者口渴舌黄,喜冷冻饮料,及不欲衣被两症耳 
。缘坎中真阳,为寒邪所逼,因之飞越,所谓内真寒而外假热,但以脉辨之,自无游移矣。 
有习用温补之医,知此证为阴寒,治用附子理中、四逆等汤,温补脾肾,究非直走厥阴,仍 
不能奏效。余按∶此证自嘉庆庚辰年后患者不绝,其势至速,医不如法,立时殒命,而方书 
罕有详载治法者,特备述之以贻世云。 
许辛木云∶治吊脚痧莫妙于来复丹,然硫黄须用真倭产,如用土硫黄即不验,而服此丹 
用小 
丸者,每即吐出,惟作大丸,临用舂作末服,虽吐亦不尽,再服再吐,少顷药性发即不复吐 
而愈。用姜汤送下,须极浓极辣乃佳。道光辛巳,此证盛行,有捣浓姜汁频服而愈者。 

卷三

属性:发热有阳陷入阴者,有阳浮于外者。阳陷入阴者,其热自阴分达于阳分,与疟热相似, 
而实 
不同疟,为阴阳交争,此为阳陷于阴,故但热不寒,若独用表散药,则药力从阳分而泄,何 
由入阴分引阳邪而出?用宜孙真人柴胡梅连散,盖以梅连摄柴胡入阴分而出之阳,其邪乃得 
去也。(说见《小儿诸热辨》。)阳浮于外者,乃表里俱虚,阳气不归元而浮于外也,宜以六 
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阳气归内,身体自凉。(说见《慈幼筏》。)此二证一系外感,一 
系内伤,临证宜详察之。柴胡梅连散∶柴胡、前胡各三钱,胡黄连、乌梅各一钱。上 咀, 
每一钱,童便一盏,猪肚一枚,猪脊髓一条,韭根白半钱,同煎,不拘时温服。六神散∶四 
君子加山药、扁豆(姜水浸,去壳炒)、煨生姜、大枣。王孟英读书精细,最有卓识,如论虞 
花溪治夜热症,独能辨前人之误,详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