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去肝中久热。图经云。浸水便碧色。书纸看之。青色者真。)
梅实。味酸。平。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止下利。好唾。口干。(陶隐居云。此亦是今
乌梅也。用当去核微熬。治伤寒烦热。陈藏器云。去痰。主瘴疟。止渴。调中。除冷热利。止吐
逆。日华子云。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又云。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利。衍义
云。食梅则津液泄。水生木也。津液泄。故伤齿。肾属水。外为齿故也。)
芫花。味辛苦。温。有小毒。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
久服令人虚。(药性论云。有大毒。能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及一
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附子。味辛甘。大热。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 坚。积聚。血瘕。
寒湿 。拘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利赤白。坚
肌骨。强阴堕胎。为百药长。(陶隐居云。凡用三建。皆热灰微炮。令拆。勿过焦。惟姜附汤生
用。俗方每用附子。皆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衍义云。乌头。乌喙。天雄。附
子。侧子。凡五等。皆一物也。止按大小长短似像而名之。后世补虚寒则须用附子。仍取其端平
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 。风家即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
下。故取辛散也。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余三等则量其材而用之。)
白头翁。味苦。温。无毒。主温疟。狂易。寒热。 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苏恭
云。甚疗毒。)
茯苓。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口焦。舌干。利小便。
止消渴。大腹。淋漓。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药性论云。忌米醋。)
猪苓。味甘苦。平。无毒。主 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药性论云。解伤寒温疫。大热
发汗。主肿胀。腹满。急痛。司马彪云。治渴。衍义云。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
巴豆。味辛。生温。熟寒。有大毒。主伤寒温疟寒热。破 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
水胀。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烂胎。不利丈夫阴。杀斑蝥毒(药性论云。
忌芦笋。酱豉。冷水。中巴豆毒。黄连汁。大豆汁解之。陶隐居云。最能泻人。陈藏器云。主
癖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赤小豆。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排痈肿脓血。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
逆卒 下。胀满。(陶隐居云。性逐津液。久服令人枯燥。陈士良云。微寒。疗水气。解小麦热
毒。图经云。甚疗香港脚。)
麻子。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药性
论云。治大肠风热结涩。及热淋。日华子云。逐一切风气。长肌肉。益毛发。去皮肤顽痹。下水
气。及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陈士良云。主肺气。润五脏。利大小便。疏风气。不宜
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豉。味苦。寒。无毒。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及两脚
疼冷。(药性论云。治时疾热病发汗。)
粳米。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陶隐居云。此即人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
大。异族四五种。同一类也。孟诜云。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
心痛。即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衍义云。白晚米
为第一。早熟米不及也。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然稍生复不益脾。过熟则佳。)
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陶隐居云。大寒凝海。惟酒不
冰。量其性热。独冠群物。药家多有以行其势。人饮之。使体弊神 。是其有毒故也。苏恭云。酒
有数种。惟米酒入药。陈藏器。通血脉。润皮肤。散石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又云。酒后不
得卧黍稷。食猪肉。令人患大风。凡酒忌诸甜物。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饮。酒不可合乳饮之。令人
气结。白酒食牛肉。令人腹内生虫。孟诜云。久饮伤神损寿。)
苦酒。味酸。温。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醋也。陶隐居云。亦谓之醯。以有
苦味。俗呼苦酒。不可多食。损人肌脏。陈藏器云。破血运。除 块坚积。消食。破结气。日华
子云。杀一切鱼肉菜毒。多食不益男子。损人颜色。论语云。或乞醯焉。是也。)
胶饴。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本草。饴糖。图经。软糖。粳米粟米。大麻
子。白术黄精。枳 子等。并堪作。惟以糯米作者入药。孟诜云。健脾胃气。日华子云。消痰止
嗽。并润五脏。衍义云。多食动脾风。以上五种。本经皆无。或疑五种者。皆人食用之常。不烦
采取。开物之初。不以流品论。尚未收录与。未知然否。)
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利。寒冷腹
痛。中恶。霍乱胀满。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主伤寒头痛。鼻塞。止呕吐。久服。去
臭气。通神明。(干者太热。生者微温。皆无毒。唐本。干者久服令人目暗。药性论。干姜主霍
乱不止。治嗽。温中。秦艽为使。陈藏器云。生姜须热即去皮。要冷即留皮。)
葱白。平。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
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
杀百药毒。(日华子云。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贲豚气。香港脚。
心腹痛。食疗云。少食则得。可作汤。不得多食。虚人。患气者多食发气。上冲人五脏。闷绝。
为通利关节。出汗故也。切不得与蜜相和食之。促人气。杀人。)
薤。味辛苦。温。无毒。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利病患。(陶隐居云。凡用葱薤。
皆去青留白。白冷而青热也。孟洗云。不可与牛肉同食。令人成瘕。食疗云。骨 在咽不去者。煮
食之即下。衍义云。叶如金灯叶。差狭而更光。故古人言薤露者。以其光滑难 之义。千金用治
肺气喘急。亦取其滑泄也。大抵此物叶如韭。根如葱。江南闽浙之间绝少。淮西河南北多有之。)
瓜蒂。味苦。寒。有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胸腹
中。皆吐出之。去鼻中息肉。疗黄胆。(陶隐居云。甜瓜蒂也。用早青者。日华子云。无毒。治脑
塞。热 。眼昏。吐痰。食疗云。瓜有两鼻者杀人。沉水者杀人。食多腹胀。可食盐化成水。病
癖人不可食之。)
石膏。味辛甘。寒。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除时气。头
痛身热。三焦大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药性论云。能治伤寒
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和葱煎茶。去头痛。日
华子云。治天行热狂。图经云。止头目昏眩痛。)
赤石脂。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 。下利赤白。(大抵
此物能治大肠寒滑。本经无。别录有。)
禹余粮。味甘。寒平。无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 瘕。大热。疗小腹痛结
烦疼。(药性论云。主治崩中。)
芒硝。味辛苦。大寒。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
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生于朴硝。(衍义云。以暖水淋朴硝取汁。再经熬炼减半。
倾入水盆中。经宿遂结芒。有廉 者。故其性和缓。今按本经。止言硝石朴硝。而无芒硝。芒硝
有自别录以后。经中何得用芒硝芒疑朴误。)
滑石。味甘。寒。无毒。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积聚寒热。通九窍
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衍义云。治暴得吐逆。不下食。)
代赭。味苦甘。寒。无毒。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除五脏血脉中
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风入腹。
铅丹。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