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精不能补脑
胡海牙 蒲团子
“还精补脑”之说,由来已久,凡好养生之道者亦多知之。然觉今日对“还精补脑”之研究,尚还有不到之处。今仅呈己见,略谈“还精补脑”及其弊端。
“还精补脑”之来源
“还精补脑”一词,来源于古代房中养生术。最早形诸典籍者,或为晋代抱朴子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抱朴子.释滞》云:“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一事耳。”而抱朴子却未详言“还精补脑”之法,只云“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而复不知此要,亦不得长生也”。但其后文言:“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节宣之和,可以不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葛氏所谓的“还精补脑”之说,应该代表的是早期房中术的观点。其言“节宣之和”,并未有后世所谓的“不泄”、“还精”之意,只是讲节制与宣泄要调节合理而已。盖节有节制意,宣有宣泄意。且葛氏将房中之术与修仙之事分为二途,可知其所谓房中者,只为益生却疾之道,而非长生久视之术。马王堆出土的房中著作以及《黄帝内经》等,也将房中术用作益生却疾。葛氏《抱朴子.微旨》中尚有“善其术者,则能却走马以补脑”之说,似指“还精补脑”之法,然亦无具体之方法可见。
至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虽未反对前人“节宣”之道,然在其著《养性延命录.御女损益》中,也开始提出“闭精”的概念。其云:“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妄施而废弃,损不觉多,故疲劳而命堕。”又引彭祖之言:“凡精少则病,精尽则亡,不可不忍,不可不慎。数交而时一泄,精气随长,不能使人虚损。若数交则泻精,精不得长益,则行精尽矣。”陶氏之观点,虽亦踵前代而来,但与葛洪之“节。宣”之道,已略有不同。而其提出的“闭精”之说(虽尚未言及“不泄”),但被后世行邪伪之法者认为是房中术至要。而其所引《仙经》之论,则谈及了“不泄”之法。其云:“男女俱仙之道,深内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乃徐徐出入,精动便退。”这个亦可看作是“还精”之法。其又云:“老子曰:‘还精补脑,可得不老矣。”’然尚未详言“补脑”。这个时候的房中术,或者亦只在“节宣”上有所发展,虽陶氏已言及“不可不忍,不可不慎”,然亦有节而勿宣之意存焉。其不泄之法,亦是为节精而设。
到唐代时,孙思邈在其著《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中,才对“还精补脑”之法,有了详细的记述。其著云:“凡欲施泄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下部及吸腹,小偃背膂,急以左手中两指抑屏翳穴,长吐气并啄齿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若精妄出,则损神也。”又引《仙经》之言曰:“使男女感动,以左手握持,思存丹田,中有赤气,内黄外白,变为日月,徘徊丹田中,俱入泥垣……其丹田在脐下三寸,泥垣者,在头中对两目直入内。”至此,所谓的“还精补脑”之法才有迹可循。然其是否就是前代所说的“还精补脑”之法,则不可知。荷兰学者高罗佩将孙思邈记述之法称之为“回精术”,并言此法不见于以前之房中著作。故孙氏《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所言者,或许是关于后世流行的“还精补脑”具体方法的最早记载。
宋代时日本的医生丹波康赖,在其于公元892年所编撰的《医心方.房内》“还精第十八章”中,引用《玉房秘诀》中语,云:“《仙经》曰:‘还精补脑之道,交接精大动欲出者,急以左手中央两指却抑阴囊后,大孔前,壮事抑之,长吐气,并啄齿数十过,勿闭气也,便施其精,精亦不得出,但从玉茎复还,上入脑中也。’”又云:“若欲御女取益,而精大动者,疾仰头张目,左右上下视,缩下部,闭气,精自止”。这比孙思邈所记述者,更为详明,可以看到一套完备的“还精补脑”之法。后世如“存缩抽吸闭展”所谓“六字延生诀”者,如“存缩抽吸闭”所谓“五字妙诀”者,以及种种采补之邪术者,大多与此“还精补脑”之术有关。
以上仅是古代房中书籍中关于“还精补脑”之说者,大概皆是从自身而言,其中弊端,后文将有述及。至于借房中之名行“采补”、“采战”、“御女”等损人未必利己之术者,尚不在此列。其他污秽之法,如食秋石、吞红铅之类更下一等者,更勿论焉。
养生、丹道与还精补脑
“还精补脑”之法,到了明代,又被养生家和丹道家所借用。然与房中之所谓“还精补脑”者,又有区别。
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一书中,收录了“十六锭金”,又称为“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诀”(据有关人士考证,此为最早收录“十六锭金”者)。其诀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后《赤凤髓》、《遵生八笺》、《脉望》、《养生秘录》、《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等书中,亦介绍此法,大概以《赤风髓》中所述流传较广。《赤凤髓》云:“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口中先须嗽及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生津,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遂于鼻中吸一口清气,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大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与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气既上升,随有似前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如亲房事,欲泄未泄之时,亦能以此提呼咽吸,运而使之归于元海。”
丹家有运小周天之法者,亦于明代开始流行于世。其法多以静坐为主,意守下田,待静极阳生,外阳翘举,称之为阳生活子时。即提肛缩外肾,用微意引阳物回缩,自会阴,过尾闾,上夹脊,冲玉枕,入泥丸,经上鹊桥,下十二重楼,人绛宫,归于下田。周而复始,至阳物归于平静。此法称之为“采小药”,或名“炼精化气”,又叫“玉液河车”,亦有称之为“还精补脑”者,等等。近世行此道者甚众,并有通三关、开九窍之类的名称。近今亦有谓睡中忽无欲而阳举,而可用此法平复者。虽丹家称此系自然之法,无忘无助,然自认为此种法门问世以来,大家在潜意识中都有一个周天的概念。故每至阳生,大都有以微意导引者。此法丹家修伍柳一派者尤为多见,与《赤凤髓》所载之法亦有相通之处。
还精补脑之弊
无论房中、养生还是丹道,对还精补脑之法有不同之解释,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均使精、意或气从身后督脉上升至脑。这种方法中的弊端,在过去一直没有引起太多的人注意。
在过去,常见有人猝然死亡,或忽然晕厥,或肢体瘫痪,或昏迷,或口眼歪斜,或口齿不清。而这种症状,在修炼的人群中,亦非常多见。在中医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中风,又叫卒中。现代的医学则称为“脑血管意外”。科学的研究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于急性的脑部血液障碍所引起的脑功能紊乱所造成,一般分脑溢血、脑出血、脑血栓等。由于过去医学科学的不发达,故而还没有脑溢血、脑出血和脑血栓等名词,所以一般认为是由于肝风内动、虚风内动或外感风邪而致。而在修炼的人群中,则多是由于搬运河车、运行周天所致。
在中医理论中,有血随气行之说。也就是说,气所到之处,血亦随之而至。而气除了在身体中自然运化之外,心意所到之处,气亦随之而至。所以有“意到气到,气至血至”之说。
运行小周天工夫者,运气顺督脉而上行,其血亦随气而上行;养生术中如《赤凤髓》所载“十六锭金”者,乃是以意行气,其血则亦随气而上行。房中术虽是运精,而精乃物质,不可能违反生理之常,而上升于脑,其上升者亦不过气血而已。《黄帝内经》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