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0-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则病热客于胃,心烦而痛,目赤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少腹痛,下沃赤白;其复也,枯燥,烦热,惊瘛,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目闰〗瘛,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饮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肺痿,化而为水,传为跗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阳明之胜,则清发于中,左【月去】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颓疝,胸中不便,嗌而咳;其复也,则病生【月去】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痞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膈中,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阳之胜,则病痔疟,发寒,厥人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亘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血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时减,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则传为濡泄;其复也,则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头痛,善悲,时发眩仆,食减,腰椎反痛,屈伸不便,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此六气为病,须谨识之,而弗失也。

师曰:子知六气,不知五运,未尽其道,今为子言,假如太阳司天,而运当甲己,夫甲己土运也,太阳寒水也,土能克水,太阳不能正其位也;又如厥阴司天,而逢乙庚金运;少阴少阳司天,而逢丙辛水运;太阴司天,而逢丁壬木运;阳明司天,而逢戊癸火运,其例同也。

问曰:其治法奈何?师曰:风寒暑湿燥热各随其气,有假者反之,甚者从之,微者逆之,采取方法,慎毋乱也。

伤寒例第四

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决病法:

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斗指寅。

惊蛰二月节斗指甲,春分二月中斗指卯。

清明三月节斗指乙,谷雨三月中斗指辰。

立夏四月节斗指巽,小满四月中斗指巳。

芒种五月节斗指丙,夏至五月中斗指午。

小暑六月节斗指丁,大暑六月中斗指未。

立秋七月节斗指坤,处暑七月中斗指申。

白露八月节斗指庚,秋分八月中斗指酉。

寒露九月节斗指辛,霜降九月中斗指戌。

立冬十月节斗指乾,小雪十月中斗指亥。

大雪十一月节斗指壬,冬至十一月中斗指子。

小寒十二月节斗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斗指丑。

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其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相似,但治有殊耳。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然气候亦有应至仍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但天地动静,阴阳鼓击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必发何病,详而取之。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施方治。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

又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餐[注:桂本餐字为飧,似误]居亦异。是故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悟。临病之工,宜须两审也。

凡伤于寒,传经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多死。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汗出、目疼、鼻干、不得卧。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濡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尺寸俱沉细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尺寸俱弦微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己入于腑者,皆可下而已。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枚  (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粥饮,余如桂枝法将息,桂枝汤见后卷。

传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取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传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