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0-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蜜煎方

人参一两地黄六两麻仁一升白蜜八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煎三味,取五升,去滓,纳蜜,再煎一二沸,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便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王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导方

食蜜七合

右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可丸时,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纳谷道中,以手紧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

右一味,泄汁,和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甚多。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昧,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取药力,覆取微似汗。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劈)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病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虻虫三十个(去翅足)大黄三两(酒洗)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忄农)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大便初鞕后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丑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大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见前)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小便不和,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寸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五苓散方

猪苓八十铢白术八十铢茯苓八十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只(炙)杏仁一升(去皮尖)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

以知为度。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方见前)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方见前)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小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方见前)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不可汗也,当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个(劈)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子豆汤方

麻黄二两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斤(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阳明病,身热,不能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此名谷疸,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身热,发黄,心中懊(忄农),或热痛,因于酒食者,此名酒疸,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身黄,津液枯燥,色暗不明者,此热入于血分也,

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四两黄柏四两芒硝四两栀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劈)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方(见前)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五苓散见前加茵陈蒿十分同末)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五枚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腹满,小便不利,舌萎黄燥,不得眠者,此属黄家。

黄疸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

夫病,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后必发黄。

趺阳脉微而弦,法当腹满,若不满者,必大便难,两胠疼痛,此为虚寒,当温之,宜吴茱萸汤。(方见前)

夫病人腹痛绕脐,此为阳明风冷,谷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