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裂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宾总理主持会议并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的重点还是放到了国家的经济工作上面,并提出了一系列由针对性和连续性的计划。在这次大会上,大汉帝国政府首次提到了人权状况和国家处理国际事务的原则,并依照大会程序通过了《大汉帝国人权法》和《大汉帝国有事优先法》,并对外公布。这样,这两项法案和早先通过的并已经执行的《大汉帝国反分裂法》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

这是两部非常耐人寻味的法案。所以一些西方媒体由远见地指出,大汉帝国通过这两部看是民主的法案,其实是一只睡醒的狮子露出了锋利的爪子。



西元1940年1月15日,中南海帝国总统府的大会议厅里,大汉帝国的将军们都正襟危坐,方云正在宣读一份秘密备忘录。

总统首先从大汉人的观点出发,谈了对历史的理解。他说,自从西元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大汉帝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就一直存在着斗争,这是一场必须的战争!大汉帝国需要和西方国家进行一场新的战争,通过血与火的洗礼来打个明白。但是,自从在日本帝国取得重大胜利后,只要不危及大汉帝国在日本帝国已经取得的利益,我们也并不反对立即结束在日本帝国的战争,而实际上,我们做到了这一点。

环顾大汉帝国的周边,我们依然处在英法等国家的包围中,俗话说得好: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大汉帝国4亿5千万的人口给国家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他给将军们明确地指出了大汉帝国的战斗目标―――从军事上一劳永逸地迅速地解决英法西方国家在远东给大汉帝国造成困扰的问题。换句话说,总统要摧毁英法在远东的力量。让它们再也不能反对大汉帝国人民在亚洲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进一步发展。

方云警告那些反对他发动进攻的将军说,时间是刻不容缓的,时机也是千载难逢的,拖拉延误给大汉帝国造成的只有是灾难。他指出,对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让大汉帝国在东部的势力范围到达了琉球群岛一带,浩瀚的太平洋将成为大汉帝国东部边界的天然屏障,再配合日益强大的帝国海军,可以保证帝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安全。也可以让帝国军队在西部和南部这一条战线上对英法进行作战。他承认持久战对帝国有很大的危险,持久使得危险因素增加,友好的和不友好的中立国家会被拉到西方国家的阵营中去,帝国有限的粮食和原料,更是难以取得雄厚的物质后盾来进行战争。

方云还具体分析了帝国局势的种种危险,说大汉帝国在物质、政治、心理上都还武装得不够,不适合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这种状况,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变的。夸大些说,帝国在西元1932年―――西元1940年的军事备战中,花费了580亿中华币(约合493亿美元,100元中华币折合85美元。),但仅能够打一场短期战争,也就是两年时间左右。他还着重提醒,帝国最大危险是重要工业区西南三省(云南、贵州和广西)很容易受到攻击,一旦发生,后果是致命性的,会导致帝国战争经济的全面崩溃,从而完全丧失抵抗能力。

关于盟国德国和美国,方云说,德国和大汉帝国的同盟是否能够维持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国元首希特勒是否活着,如果德国在西线取得持续的胜利,那么德国和大汉帝国之间盟国关系将得到延续。对于美国,它目前奉行的是中立法,双方目前维持着密切的经济交流和美国谋求取代英国地位在世界上的地位的目的,可以让两个国家维持着友好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未来几年中不会受到影响。它不会有什么危险,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会阻止美国参战,美国对盟国的支援也是有限的。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苏联,随着斯大林在苏联的统治地位越来越稳固,苏联人在远东吃的亏早晚要找回来的,因此,和苏联人的一仗也是势在必行的,任何条约和协定也没有把握使得苏联永远保持中立,苏联人有可能在将来投入到英法的阵营中去。消极的防御,决不是最好的方法。就从这一点来看,解决英法在远东给大汉帝国造成的威胁就成为一种必然,可以避免大汉帝国在将来陷入对西方国家的两线作战。

在这份影响深远的秘密备忘录中,方云对战略战术作了系统的分析,显示了他惊人的理解力。他不光总结了对日战争中的经验,也总结了德国对波兰战役中的经验,对运用坦克和飞机所发展的新战术作了论述。这种新型的运动战要投入密集的坦克部队为先导,装甲部队的作用就是要进行决定性的突破,保持大军畅通无阻地向前推进,打破战场上拉锯战的局面,特别是要避免以绞杀人员为主的阵地战。要以优势的空军力量取得制空权,配合坦克部队的进攻。这是一种以突然袭击消灭敌人的战术或作战方法。按找方云的计划,大汉帝国要成为世界强国,首先要在南亚、东南亚站稳脚跟,取得大西洋的入海口,然后以南亚和东南亚作为扩大战争的经济基础,进行新的备战过程,使得大汉帝国一步一步成为亚洲的霸主。

方云讲述完这份秘密备忘录后,由三军总参谋长孙仲伦元帅发布了南下的绝密第十八号作战指令。并要求三军司令部根据这项指令,尽快地制定出详细的计划汇报到国防军总参谋部。

关于此次的进攻时间,没有具体下达。方云只是告诫将军们说,不能开始得太早,但是只要有可能,无论如何必须在今年秋季开始行动。



德国柏林。

希特勒感到非常不顺利,原计划通过比利时、荷兰进攻法国的计划出现了纰漏,比利时和荷兰对德国的准备入侵做出了迅速反应,后面的法国也采取了一定的相应措施。这就不能保证进攻的秘密性和突然性,迫使他不得不把西线进攻计划推迟下来,把目光转到了北欧。

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洋的出海口,这历来是德国军方所挠头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人便为此吃尽了苦头。英国人用鱼雷和巡逻舰队,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网,从麦德兰群岛一直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这道封锁线完全卡住了德国人的海军,严重阻碍了德国人潜水艇突破封锁线进入北大西洋的企图。德国的商船也不能出海,而德国的外洋舰队更是徒有虚名,它从来到不了外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封锁,曾使德意志帝国窒息得喘不过气来,这给德国海军的军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认为对英作战,德国只有设法在挪威取得基地,这样才能击破英军在北海的封锁线,为德国海军取得通往大洋的出海之路,从而发挥德国海军的作用,来封锁英伦三岛,攻击英国人的海洋运输线。

在西元1939年战争爆发的时候,希特勒就给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写信,提醒后者注意德国占领挪威海岸的重要性。其实雷德尔将军也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还向海军作战参谋部提出个秘密咨询,要求调查在苏联和德国的联合压力下,取得挪威的可能性,并下里宾特洛甫外长询问了苏联人的态度。得到的回答是,可望得到全力支持。随后,雷德尔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建议“在挪威取得基地”,同时草拟了一系列的报告。

在报告中,雷德尔向元首指出,如果英国取得挪威,就会控制波罗的海入口,对德国的海军作战及空袭德国形成包围形势,还能阻止德国对瑞典施加压力。德国占领挪威海岸,便可获得通往大西洋的出口,对改善德国的战略战术上的地位有很大作用。希特勒当然明白挪威问题的重要性,他让雷德尔留下这份报告,以便他进一步研究。不过当时元首忙于东线的进攻,没有多少时间顾及挪威问题。

瑞典的铁矿石关系到德国的生存。战争的第一年,德国消耗的1500万顿铁矿石中,有1100万顿靠从瑞典进口,天气暖和的月份,铁矿石由瑞典的波的尼亚湾输出,经过德国人控制的波罗的海,运到德国。但到了冬季。港口冻结,这条线路便不能用了,而是改用纳尔维克港。

在地理上,挪威的山脉趋向海洋,形成了一个由岛屿组成的连绵不断的边缘地带,在这些岛屿和大洋之间,有一个走廊形的领海,德国人冬季就是从这片领海北边的纳尔维克港将铁矿石运到德国。挪威是中立国,英法即使占有优势的制海权,对它也是无可奈何。希特勒早就向他的海军将领们指出,中立的挪威可使德国不受英国的干扰而得到它进行战争所必需的铁矿石。英国的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