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四
两研烂同为饼子微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前
热服。又治久患疟疾。膈气心痛。日三服。常服宽中。辟除瘟疫。
x辰砂五苓散x(出和剂方)x治伤寒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心胸郁闷。唇口干焦。x
x神思昏沉。狂
辰砂(研) 白术(去芦) 木猪苓(去黑皮) 泽泻(洗锉) 赤茯苓(去皮各十二
两) 肉桂
(去粗皮八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涩。新汲
水
调
x杏子汤x(出危氏方)x治阳明伤风。能食。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自x
x汗。嗜卧身重
杏仁(去皮尖) 半夏(汤洗去滑) 五味子(各二钱半) 芍药 桂心 细辛 干姜
(炮)
大黄(蒸) 甘草(各三钱炙) 茯苓(四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
去滓。
食
x白术散x(出宣明论)x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保养衰老。及x
x治酒积呕哕等
白术 茯苓(去皮) 人参(各半两) 甘草(一两半炙) 木香(一分) 藿香(半
两) 葛根
(一两) 上为细末。白汤调下二钱。烦渴者加滑石二两。甚者加姜汁。续续饮之。
x茯苓半夏汤x(出宣明论) 治伤寒杂病一切呕吐。或喘咳疼痛。痞满痛者。x
茯苓(一分去皮) 半夏(一钱) 生姜(一分取汁) 上锉如麻豆大。水一大盏。煎
至四分。
绞汁。下生姜汁。温服。不计时候。一方加黄芩去腐。甘草、陈皮去瓤各一分。治风痰。
x解肌汤x(出经验良方)x治大人小儿伤寒热病。大人全服。x
麻黄(去节半两冬用七钱半) 人参 川芎 芍药 独活〔各半两(分)〕 前胡(二
钱半)
上咀。每服四钱。水半盏。生姜一片。薄荷二叶。煎至三分。去滓。三岁以下小儿。一服
分作三服。口干加干葛二钱半。
x川芎茶调散x(出和剂方)x治男女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x
x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但是外感风气。x
x悉皆治之。x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 香附子(炒八两) 防风(去芦
一两)
白芷 羌活 甘草( 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一方
无
香附子。
x增损四顺汤 治少阴病。寒多。表无热。但苦烦愦。默默而极不欲见光。有时腹x
x痛。其脉沉细而不喜渴。经日不瘥。旧用四顺汤除根其热不甚用也。若少阴病。下利而x
x体犹有热者。不可复与黄连龙骨汤。若已十日余而下利不止。手足彻冷。及无热候者可x
x服。x
甘草〔三(二)两炙〕 人参(二两) 龙骨(二两) 黄连 干姜(各一两) 附子
(中形者
一枚炮) 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瘥复作。甚良。若下而腹痛。加当归二
两。呕者加橘皮一两。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x陟厘丸x(出浩京方)x治少阴病。二十日后。下不止。x
陟厘(四两不用陈者) 当归(四两) 汉防己(三两) 黄连(三两) 紫石英(别
捣末细研
三两) 豉(三升) 浓朴〔三(二)两炙〕 苦酒(五升) 上切。以二升苦酒渍防己一
宿。出
切炙之燥。复纳苦酒中浸。又以三升苦酒渍豉一宿。小蒸之。研绞取汁。捣下筛诸药。以酒
豉和之。丸如梧桐子大。冷浆水服二十丸。丸极燥乃可服。忌猪肉、冷水。
x通气丸 治少阴不足。肾气微少。忽为寒热。太阳下陷入肾中。肾气奔迪。内动三x
x焦。或发热头疼。咳嗽痰促。或右胁牵痛。或传为疹子等证不一。其脉左尺沉而弦。按x
葫芦巴(一两炒) 补骨脂(七钱半) 玄参(五钱) 杜仲(一两炒断丝) 川楝子
(一两半
酒浸) 三棱(五钱) 羌活 茴香(各五钱) 麻黄(去节二钱春夏三钱) 上为细末。
面糊为
丸。空心姜汤下五七十丸。盐酒下亦可。
x顺解散x(出百一选方)x治伤寒。凡初受疾。未分阴阳表里。皆可服之。x
苍术(半斤) 本(水浸) 桔梗 甘草 防风 独活(各四两) 浓朴(姜汁炒) 陈
皮
(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七片。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祭酒朴
谦
之说。韶州医人刘从周云。盛夏发热。有伤寒冒暑二证。若热有进退。则为冒暑。若一向热
而不间断者。则为伤寒。但当以此别之。
x普救散x(出经效济世方一名不传散)x治解四时伤寒。肌热恶寒。头疼身痛。汗x
x与未汗。但是
苍术(半斤去皮净炒) 葛根(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
盏半。
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或加葱白三寸。一方。苍术米泔浸。不炒。甘草生用。或只入山茶、
葱
x万安散x(出经验良方)x治伤寒。轻清发散。x
紫苏叶 陈皮 香附子(去毛) 桔梗(微炒) 白芷 半夏(汤泡姜制) 甘草 前
胡(去
芦) 本(各一两) 干葛(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生姜五片。枣一
枚。
煎八分。去滓。食前服。加减法如后。如热多口渴。心烦。脏腑坚硬。再加前胡少许。口渴
脏腑稀。加干葛少许。嗽加桑白皮少许。欲出汗极热服。无汗加麻黄去节少许。体虚不出汗。
加桂
x六君子汤x(出德生堂)x治伤寒汗下之后。将见平复。宜服此调理。助脾进食。x
x辟邪气。大妙
人参 白术 黄 白茯苓 甘草 山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
生
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此温之轻剂。如渴加干葛、乌梅煎。
大
x对金饮子x(出德生堂)x治诸疾无不愈者。然伤寒后。病退调理。大宜用。常服x
x固元阳。益气血。健脾进食。和胃祛痰。自然荣卫调畅。寒暑不侵。此药疗四时伤寒。x
x极有功效。x
浓朴 甘草 苍术(各二两) 陈皮(四两一方炒黄半斤)
一、治四时瘟疫之气。二毒伤寒。头疼发热。加淡豆豉三十粒。葱白三根同煎。
一、治五劳七伤。手足心热。烦躁不安。肢节疼痛。加柴胡半两。羊筒髓骨捶碎。或猪
筒骨亦可。煎服。
一、治痰嗽疟疾寒热之证。加草果、槟榔、乌梅、半夏同煎。
一、治小肠疝气疼痛。发寒热者。加盐炒小茴香同煎。
一、治大便虚滑频见。加肉豆蔻一两。用面裹煨过。白术一钱同煎。
一、治发热口干。加地骨皮、银州柴胡、乌梅同煎。
一、治赤白痢。赤痢加黄连。白痢加吴茱萸煎。
一、常服固阳益气。健脾。和气祛痰。自然寒暑外邪不侵。加人参、白术、黄 同煎。
有虚汗。加浮麦煎。
一、治病后体虚。加羊筒髓骨。或猪筒髓骨。其骨或捶碎同煎。此汗之温剂。服数剂汗
出得安。如未得汗。以稀粥投之。浓盖衣服取汗。立愈。如水气肿满。加桑白皮煎。妇人带
下。加黄 煎。酒伤加丁香。食伤加良姜。四时渲泻。加肉豆蔻。风疾加荆芥穗。腿膝冷疼。
加牛膝。浑身拘急及虚壅。加地骨皮。腿痹加菟丝子。头风加 本。转筋霍乱。加楠木皮。
以上助使。只加一铢。此药不问老少。胎前产后。五劳七伤。六极八邪。耳鸣眼昏。梦泄盗
汗。四肢沉重。腿膝酸疼。妇人宫脏久冷。月水不调。若能每日空心一服。即美颜容。丰肌
体。调三焦。壮筋骨。祛冷气。快心胸。神效莫可尽述。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候。其滓再煎。日进二三服。
x双解散x(出经验良方)x治伤寒浑身壮热。气粗。烦渴多汗。x
升麻 干葛 甘草 荆芥 蔓荆子 薄荷 天麻 僵蚕 知母 贝母(各半两) 上为
细
末。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三片。葱白一茎。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小儿分作三服。
x通关散x(出和剂方)x治中风伤寒。发热恶风。头疼目眩。鼻塞声重。肩背拘x
x急。身体酸疼。
抚芎(二两) 川芎(一两) 川乌(二两) 薄荷(一两) 白芷 甘草(各二两) 细
辛(半
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葱白茶清调下。薄荷汤亦得。不拘时候。
x破证夺命散x(出百一选方)x治伤寒阴